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薛正桧 《广西教育》2014,(45):28-28
正越位,这是足球专业术语。这里借用"越位"一说,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前瞻意识,做好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学情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引导时能够做出一定的预判,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能够及时反思,体现教学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补偿性。"越位"并非是越权越界,而是指有广阔的视野,对教学反应有清醒预判,并能够采取对应措施加以控制和补救。一、越位预设,体现教学前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就需要有  相似文献   

2.
<正>"越位"是足球运动中的术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越位"主要是指有的教师违背教学规律,为追求所谓的"效率",课堂上替代学生,提前补充,盲目加餐等现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越位现象主要有:自学指导的"越位".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学"这一环节时,不是借助设置的"自学问题"将学生引进  相似文献   

3.
如何合理且不越位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认识小数"一课教学的探究,产生新的感悟和理解,实现在追问、反思中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我最近观摩的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的"教学事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烅烄烆,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求解。这让许多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学习内容,"下移"给六年级学生,是否是"揠苗助长"?这样的教学,是否"越位"了呢?  相似文献   

5.
"初读"是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通读阶段,它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通读全文,才能为精读探究、品读感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对初读课文的理性认识不足,在教学中出现越位、乏味等现象,笔者试图通过文章的阐述,让更多教师了解,初读教学应充满"趣味"、"读味"、"悬味","初读"课文应当理性"归位"。  相似文献   

6.
朱雷 《小学生》2012,(9):52-52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小学语文教学有"越位"现象。我认为这里的"越位"指的是老师们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多,拓展得过度,语文课堂过于厚重。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语文课堂中过于注重"做"、"演"新课程所呈现的形态是倡导学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所以各种所谓的语文活动课纷至沓来,在上《两只鸟蛋》时,有位老师带来了几个鹌鹑蛋,分小组发给学生体验"凉凉的"感觉,结果这个一年级的班级秩序大乱:蛋打碎了,桌子弄脏了……"凉凉的"没感觉到,争着、抢着、喊着倒是一大堆。如今,热衷于煽情的一线教师比比皆是,试想,这真的是小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是"双主体",都说明教师不愿放弃"主"的权力或"主"的名分,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总是自信力太强,而"他信力"不足,总是夸大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做到不"越位",就应该甘当"相",而不争"主"。  相似文献   

8.
“越位”本是足球比赛中的一个术语,意指欲速而不选的进攻违规。从而造成无功而返。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与。越位”相似,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越位”是足球运动中的术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越位”主要是指有的教师违背教学规律,为追求所谓的“效率”,课堂上替代学生,提前补充,盲目加餐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家长"越位"现象越来越多。家长越位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时定位产生偏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误。应对家长"越位"的对策主要有:优化班级制度,善用制度;学会移情,帮助家长合理定位;学会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克兰福镇》是其重要代表作。这部小说是运用"越位"写作方法的经典之作:通过女性越位担当男性角色以及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的塑造,深度启蒙了两性关系的和谐;通过描写不同阶级成员的身份越位与变迁,刻画了当时阶级阶层关系的现状与变化趋势;通过各群体间的帮扶救助与伦理越位,讴歌了脉脉温情的乡村社会。这些修辞格的运用艺术再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建构"新克兰福镇"的道德理想与美德乌托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2.
"越位"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课前所做预设的一种超越。以"认识100以内的数"的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片段为例,从家长、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发生假"越位"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交融的活动,缺一不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也是学习成果的承载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两者之间的作用要明确,不可偏废。在以往传授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控制着学生的学,教师的"导"越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习只是一个知识接受、理解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一般。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理念得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进""退"本质上是理念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进退须有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构建实践型课堂,引导孩子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观点,在与同伴交流碰撞中,做到顺势而导、由情勃发。面对进与退的选择,决定教师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华 《中国教师》2008,(16):40-41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表演的大舞台,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探索者、大胆的创新者和友好的合作者。如何在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探究的主体性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教学中把握好"度",教学要"到位"而不"越位"。一、讲授到位教师讲课,以往的模式就是纠正上课作业——回顾复习——讲解新课——训练新知——教师总结。长此以往,这种程序化的教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世界杯,六大"杀人高手"倾巢而出。且看:第一名:裁判2010年南非世界杯裁判全是犀利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如果看你顺眼,越位位置是可以进球的,手球两次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似文献   

17.
苗承红 《教师》2014,(22):59-59
在小学语文的学导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在运用"精讲"与"点拨"的教学策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及到位而不越位的精讲、适时而不失度的点拨要如何进行?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促进小学语文老师在学导课堂中对"精讲"与"点拨"的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运用,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出于“赢在起跑线”的心理还是“跑赢全程”的需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抢跑”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家长的惯常做法。许多学生在家庭教育或社会办学机构里获得了不少超进度、超范围、超难度的知识,导致了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越位”现象的广泛出现。“越位”学生是否真超越了正常的学业水平?“越位”现象对正常教学的影响是什么?面对“越位”,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些都是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讲方式"这一新课改模式推进的初衷在于弱化教师行为,突出学生行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行为能否得到应有的展现,是以教师行为的是否规范为先导的。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对语文老师行为规范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层次性分析,着重分析了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不越位、预设不缺位、指导要到位、课堂有品位,并以此归纳出物理课堂探究教学设计遵循的"四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