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着从月球采集到的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的国家。月壤是月球上最重要的资源,对月壤的研究将为人类进一步了解行星起源、探索宇宙奥秘、开展星际探测提供重要信息。这些月壤能为我们揭开地月系统的奥秘,而它又能为人类通过月球这个跳板迈入深空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嫦娥奔月不止是神话传说,继“三姐”“四姐”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姑娘”搭乘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升空,又一次奔赴月球,落在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之后成功带回月球的“土特产”,实现我国首次月面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3.
正皓月当空,曾经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吟月的诗篇和遐想!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月梦想,开启了人类月球科学探测的新征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将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月面起飞,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然后采集并带着2千克月球土壤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同学们,让我们跟着"嫦娥五号"一起去看看月球月貌吧!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经过长达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顺利"回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嫦娥飞天,举世瞩目。嫦娥五号以完美的表现惊艳全球,在中国探索太空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往返距离近80万公里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任务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9,(3):15-15
据报道,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出近1000米!这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嫦娥一号”的科学数据测量得出的结果。在“嫦娥一号”得出这一结论之前,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米的结论。14年来,人类的认识一直停留于此,而“嫦娥一号”打破了人类14年来的肤浅认识。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中国科学家得出目前最高精度的月球地形模型,首次测量出最精确的月球最高和最低点。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比地球更圆。  相似文献   

6.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42-43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随着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收集并带回月球物质,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的成功不是偶然,此前我国的探月任务五战五捷,硕果累累;嫦娥五号的成功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停下探月的脚步,探月四期任务已然规划,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将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7.
1.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随着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T1试验器等任务的顺利实施,标志嫦娥工程成功完成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并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和巡视月球背面的壮举.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4-I0004
【导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今天举行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透露,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肩负着月球取样返回任务,将面临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面采样、月面起飞、高速返回四大难点。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1月24日凌晨,承载无数人希冀目光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完美收官。中国成为第三个能从月球"挖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超强执行力的体现。探测月球,很多国家都在跃跃欲试。其中,英国研发的登月机器人充满了英国式的幽默,打破常规的登月机器人造型,没有轮子,只有腿,酷似蜘蛛。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7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001号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称"国博"),这让渴望近距离一睹月壤真容的公众大呼过瘾。所谓月壤,就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岩层外几米到十几米厚的松散的"土壤",主要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玻璃质颗粒和粘合集块岩等物质组成,颗粒质地极其微细,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时,放大6倍能看到其中有大量"玻璃渣"。  相似文献   

11.
玉杰 《知识窗》2007,(12):52-53
在“嫦娥一号”离开地球到达月球的整个过程中,一共有10次重要的飞行控制事件.它们分别为1次远地点变轨、3次近地点变轨、3次中途修正和3次近月制动。经过这10次关键的飞行控制,“嫦娥一号”才能最终从地球飞向月球,在今后的一年时间里,为中国人直接了解月球发挥作用。“嫦娥一号”整个奔月过程历时共15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众》2009,(1):19-19
说到最清楚的月球影像图,还要归功于“嫦娥一号”呢。根据“嫦娥一号”获取的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离家的黄道吉日究竟是怎样确定的? “嫦娥一号”为什么不直接飞向月球,而是恋恋不舍地围绕地球转几圈呢? 它的最后结局是以自杀来结束的吗? ……  相似文献   

14.
欲上九天揽月,这一直是中国人几千年始终挥之不去的梦想,中国人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如嫦娥一样奔向月球。如今,中国人的这个梦想实现了,嫦娥1号卫星离开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成为我国第一个脱离地球引力场奔向38万千米外广寒宫的使者。嫦娥1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相似文献   

15.
伊群 《今日科苑》2006,(6):29-30
前些时媒体报道,我国的探月航天工程进展顺利,“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各项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将在 2007年升空探月。报道说,“嫦娥一号”探测飞船将绕月飞行8-9天,完成几大科学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及月壤厚度; 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及分布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7.
最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入轨,以及后续的小行星、木星系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已迈入深空探测发展新时代。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星科学研究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交叉科学特征。本文在分析交叉科学研究和国内外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基础上,讨论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现状、机遇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月球车之最     
正随着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至今已有7辆月球车在月球上留下了车轮印记。月球车的学名是月面巡视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可分为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两类;按行走方式,月球车可分为轮式、  相似文献   

19.
11月12日15时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完成月球采样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其组成部分之一的轨道器,已于2021年3月15日在地面飞控人员精确控制下成功被日地拉格朗日L1点捕获,成为我国首颗进入日地L1点的航天器。2011年8月,嫦娥二号探测器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过日地L2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