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广播频率日趋专业化。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广播专业频率从类型化广播中脱颖而出。随着音悦台、酷我、多米音乐、一听、九酷、千千静听、爱听网、365音乐等一批网络音乐电台的崛起,呈现出视听渠道正日益多元化。可以说,传统广播电台特有的伴随性特色日益淡化,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做好精准定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音乐广播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从音乐广播看广播面临的受众需求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音乐广播作为一个综合类音乐频率,从1993年起,已经整整走过了15个年头。从建立之初,北京音乐广播的频率定位就是“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引导时尚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化音乐广播。15年过去了,频率定位日渐清晰,从各种调查数据来看,音乐频率的这个定位也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时代这一社会背景下,都市生活广播面对新机遇,实行了频率专业化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受众层面和节目层面的定位分析。本文对都市生活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定位分析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广播正在走向“窄播”的时代,尤其各电台的音乐广播更是随着电视的挤压和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个性化,听众对音乐广播的感知,从一个个单一音乐节目细节式的体验,逐渐变成了对各个音乐频率整体的感觉。听众不再有耐心地去等待某一个特定音乐节目,而希望一个音乐频率播出的音乐内容是相对恒常、稳定、带有陪伴性的,因此办类型化电台成为了如今音乐广播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庄伟 《新闻世界》2012,(10):18-19
频率专业化发展是广播人在深入认识广播传播规律,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怎样优化频率资源、推进广播节目专业化,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马鞍山广播电视台交通音乐频率通过实践表明,一个定位准确、科学性和有深层次的专业化频率将不仅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广播媒介的特色,而且为扩大地方广播整体实力和推进广播科学发展做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河北音乐广播开播三周年了。三年来,河北音乐广播秉持“先进、健康、流行、时尚”的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频道”取得了丰硕成果:《心迪音乐时间》、《雕刻时光》、《音乐动力场》、《音乐加速度》等一批特色节目在听众中的影响日益广泛;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显示,在河北省33个主要广播频率中,河北音乐广播的收听率、市场占有率以及听众满意度均有上乘表现,树立起了良好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化市场的背景下,广播受众被不断细分,低成本高产出的音乐广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市场优势。近年来,中国各地的电台都将音乐节目从综合文艺频率分离出来,成立专业的广播音乐频率,以不同音乐类型为播出内容的格式化音乐电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城市广播频率的设置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一般城市广播频率在3~4个,多的会有5~6个。近期,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新频率的申报更加困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在20世纪申报的频率,如果按照当时的定位继续做下去,可能会失去听众,如最早的经济广播,很多城市电台已经更名改姓,南方城市的一些广播频率更是用模糊的名字来代替原有的"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等。对于收听市场来讲,交通路况等受到车载收听的青睐,所以,交通信息、流行音乐成为各频率争夺的主要内容。有不少电台擅自抛开经济广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以福建音乐广播为例,将媒体目标受众分析与产品定位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梦 《新闻前哨》2006,(9):56-57
前些时,索佛瑞数据调查公司针对武汉地区的广播受众收听广播节目的情况,作了收听率和占有率的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听众打开收音机是为了欣赏音乐……这说明,音乐节目已成为当今广播电台奉献给广大听众的主打产品。目前,不仅各个类型的音乐广播频率层出不穷,更因为互联网的出现,音乐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有趋于白热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在2003年北京广播发展论坛上,国家广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把目前广播频率的定位归为16类,新闻、新闻综合、财经、经济、交通、音乐、文艺、生活、健康、体育、戏剧、城市、国际、农村、老年少年、滨海。广播化的定位,使广播受众所需求的、所期待的内容都能在不同的频率中获得,这些都使听众开始点击广播,以获取所需。因此,最大化地赢得受众点击率是频率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枫 《中国广播》2005,(8):29-31
广播的常态节目,指日常播出的节目。常态节目是塑造频率品牌、提高频率社会影响力的基础。随着移动收听时代的到来,专业音乐广播提升常态节目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提升常态节目水平,首先要坚持专业音乐特色的频率市场定位对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探索,我们巳进行多年。毫无疑问,任何一位频率运作者都深知频率市场定位的  相似文献   

13.
李艳芬 《中国广播》2006,(10):30-32
少儿频率是以受众对象划分的专业化广播频率。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地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少儿节目246个,全国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已经开办少儿节目90个。从数据上看,少儿频率似乎一派繁荣景象,但实际上少儿频率的发展却面临广告经营与频率定位之间的矛盾。为了拓宽受众面,扩大广告经营范围,少儿频率的经营者们有意无意的模糊频率定位,尽量把少儿频率办成带有综合性质的频率,至少也是复合型频率,比如湖北少儿广播为妇女儿童频率;黑龙江为少儿生活频率,很多少儿频率对外呼为“阳光频率”或者“朝阳频率”,让受众联想才能与少儿挂起钩。比起交通广播、音乐广播来讲,频率称谓要模糊的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按频率名称及内容分类,截至2013年年底,在所调查的全国33个主要城市中,共有音乐类频率83个,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两个及以上的频率。这一调查足以说明音乐广播在全国各地发展之蓬勃。目前音乐广播已经与新闻广播、交通广播一起,成为我国广播的三大主要频率,是我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宣传的重要组成。人民广播事业建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广播从广播音乐发展而起,经历了综合化文艺广播、系列化音乐广播、类型化音乐广播三  相似文献   

15.
张珂 《传媒》2014,(16)
正2013年,南京广播电台推出的《最炫民族风》,集合了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的歌曲,一经播出便取得了较好反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普及,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人们获取音乐的途径日益便捷,选择音乐的方式日益个性化,参与音乐互动的平台日益丰富化。但是在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地方广播音乐节目该何去何从,已经成为地方电台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改革大潮背景下,广播也走上了频率专业化的道路,一批交通、音乐、新闻频率迅速崛起,人们似乎看到了广播的第二个春天。然而,另一个问题却接踵而至——同质化现象加剧。频率设置雷同,频率定位模糊,节目竞相模仿造成专业电台“专”而不专,“小”而求“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7.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需求不断提高,广播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准确、恰当地在广播新闻中运用音乐元素和技法,能让广播新闻更加细腻、形象、丰富、生动,以独特的魅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广播新闻更好听。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感受,谈谈在广播新闻中音乐运用的独特魅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扩大传播效果靠语言传递信息的广播新闻,不仅要传播信息,而且要传播美。而音乐是  相似文献   

19.
王婷 《新闻传播》2010,(8):81-81,84
纵观全国.广播音乐频率目前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收听率高但市场运作比不上交通频率、经济频率等,因为音乐频率注重音乐欣赏性,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却不能有太多资讯和实用性的内容,而导致市场运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放眼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媒体经验说明了音乐广播既可以保持音乐性.  相似文献   

20.
彭博 《中国广播》2006,(7):12-13
随着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广播走向“窄播”已是大势所趋。综合台唱独角戏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一批专业频率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听众,从而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听众群,形成了广播整体的竞争力。从全国各省市广播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出现的专业频率一般都是新闻、经济、交通,近几年,更加“窄播”的专业频率相继出现,如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