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22,(23):10-15
《自然》封面:流体动力学。《自然》杂志第791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可通过电子控制的人造纤毛。纤毛是一种细丝状的突起,常被生物体用来控制微尺度上的液体流动。但事实证明,通过模拟这种结构及改造纤毛样系统实现普遍性应用一直很难。科学家们使用固定在表面的铂条,这些铂条每个长50微米、宽5微米、厚10纳米,一侧封有钛膜。向这些纤毛施加振幅约1伏的振荡电位,就能让暴露在外的铂表面获得和释放离子。这些离子产生的不对称力能生成一种拍打模式,从而以不同的流动几何特性抽排表面液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1-11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学良等人在最新研究中,揭开了多纤毛细胞中心粒扩增之谜,并发现其与脊椎动物适应从海洋到陆地以及进化之间的联系。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细胞生物学》,并将作为杂志封面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8,(5):5-6
近期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相似文献   

4.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3):10-10
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 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22,(3):10-15
Nature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Nature)封面:基于激光尾波场加速器的27nm自由电子激光。《自然》杂志第7868期封面文章报道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free-electron laser,FEL)研究进展。FEL对于结构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必不可少,它能以标准台式激光器无法达到的频率产生高强度的相干辐射束。研究团队利用一个激光尾波场加速器(通过等离子体波加速电子)的电子束成功产生了相干辐射,将辐射功率提高了约100倍,这意味着在气体喷流末端仅6毫米处就能实现电子产生激光的正确条件,这比之前的数据缩短了数个量级。  相似文献   

6.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11):10-15
以触作尝《自然》封面:研究章鱼和鱿鱼。《自然》杂志第795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使用头足类的化学触觉受体研究感觉受体演化的结构基础。章鱼在探索海底环境时,使用腕足吸盘上的化学触觉受体“以触作尝”。这些蛋白质演化自神经递质受体,使章鱼可以通过接触识别难溶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科学》     
《科学中国人》2023,(6):39-39
一种高性能液态金属基的导电弹性体《科学》封面:聚合物中液体金属粒子的通用组装构建弹性印刷电路板。《科学》杂志第662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高导电和坚韧的液体金属基弹性导体。研究者通过声场作用于液体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形成了包括一个长程有序组装的液态金属粒子网络。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高变形下材料电阻变化几乎不变。这种方式可以在各种聚合物基质中生成液态金属粒子网络。由于分散的液体金属仍保持微米甚至纳米级的颗粒状,因此这个材料不会发生液体金属的泄漏。这种合成方式的柔性电子材料可以满足多种柔性电子设备的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2007,(3):7-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中心宣布.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的该校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杨涛、张强等通过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在其子刊《自然·物理》10月号以封面文章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科技快讯     
正清华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可测人体信号的电子皮肤据人民日报8月8日报道,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任天令团队研发出多层石墨烯表皮电子皮肤,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领域著名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据介绍,电子皮肤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传感器,而多层石墨烯表皮电子皮肤可以通过电阻变化实现对皮肤表面的微小形变等的监测,通过贴覆在口罩、手腕等多个位置分别实现对呼吸、心跳、语音等生理体征信号的测量,并且测试者佩戴时并不会影响正常活动。未来在运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17):10-15
生物催化氧化交叉偶联反应形成联芳键《自然》封面:联芳化合物有两个相连的芳环,是化学、医学、材料科学中广泛使用的“骨架”。Nature杂志第7899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帮助连接这些关键组成单元的酶类生物催化剂,以及这种生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工程。通过连接单个分子成分来合成这类联芳化合物并不容易,研究团队使用经过工程化改造的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催化剂,从而能够控制耦合的那些碳氢键,以及产物的立体化学性质,从而能将原本低产、非选择性的反应转化为一种能高效选择性地将芳香分子偶联形成联芳化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8):10-15
利用芬兰人群独特的遗传组成探索疾病遗传学《自然》封面:芬兰人群历史上的与世隔绝导致了他们相对同质的遗传组成。《自然》杂志第794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芬兰人相关遗传研究。这项工作的研究核心是通过50万芬兰人的基因组进行健康数据分析。成果分两篇论文阐述。第一篇论文分析了224 737名芬兰人的数据,发现了1838个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影响了681种不同疾病,其中包括702种可能全新的低频变异关联。第二篇论文聚焦隐性疾病,即只有从双亲那里同时遗传到有缺陷的基因才会引发的疾病,发现了一系列芬兰人的特异性关联,揭示了比此前认知的更为复杂的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2.
<正>Nature《自然》发布"2018年度十大人物"Nature封面:数字10。Nature杂志第773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自然》杂志2018年遴选出的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囊括了一些重要的科学事件,从超导态发现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这10位人士是:石墨烯科学家曹原,洞察人类的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CRISPR  相似文献   

13.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4):10-10
磁场指南:恒星形成过程中向磁性超临界状态的早期过渡《自然》封面:星际磁场的结构叠加在金牛座分子云上,这是利用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Planck)和赫歇尔(Herschel)太空望远镜的公开数据绘制而成。《自然》杂志第789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对金牛座分子云磁场的观测结果。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星际磁场会耗散,分子云也会在自身引力下坍缩,最终导致恒星的形成。然而,星际磁场的强度一直难以测量。研究团队确定了这一磁场在名为冷中性介质的区域以及分子包层和致密核内拥有一种有序结构,表明分子云开始坍缩的时间比一般认为的更早。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22,(13):10-21
Nature:磁场指南:恒星形成过程中向磁性超临界状态的早期过渡《自然》封面:星际磁场的结构叠加在金牛座分子云上,这是利用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Planck)和赫歇尔(Herschel)太空望远镜的公开数据绘制而成。《自然》杂志第7891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对金牛座分子云磁场的观测结果。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星际磁场会耗散,分子云也会在自身引力下坍缩,最终导致恒星的形成。然而,星际磁场的强度一直难以测量。研究团队确定了这一磁场在名为冷中性介质的区域以及分子包层和致密核内拥有一种有序结构,表明分子云开始坍缩的时间比一般认为的更早。  相似文献   

15.
Nature     
《科学中国人》2022,(2):10-10
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分类《自然》封面:迄今发现的一些与特定疾病相关的tau蛋白丝。《自然》杂志第7880期封面文章报道了t a u蛋白丝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多种折叠,揭示了其与特定疾病有关的另外4种折叠,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嗜银颗粒病。一般认为tau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tau)能稳固塑造神经细胞的骨架,但在tau蛋白病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tau蛋白会错误折叠并堆积形成细丝。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不同的折叠,确定了tau蛋白病基于结构的层级分类。这一分类对临床诊断和神经病理学解剖进行了补充,还可用于鉴别新的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饥饿感的方法,即使用微分子来左右人体大脑中控制胃口的受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一般晚期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体重骤降现象,而这会使病情加速恶化。澳大利亚圣文森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癌细胞可产生一种称为MIC-1的分子,这种分子会使大脑中的一种被称为"食欲开关"的受体"切断"食欲。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7,(3S):12-13
2006年年底,《自然》杂志封面文章刊登了的中国古生物学家的论文——《中国东北地区一种中生代滑翔哺乳动物》,把这种迄今最早尝试飞行,并且是惟一的与恐龙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翔兽”呈现在人们面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宄所的王元青研宄员,请他向读者介绍一下有关翔兽的发现过程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小娟 《科学大众》2013,(11):32-33
“啊!”微网虫突然惊醒。 一群栉水母出现在离微网虫不远的地方,有帽天栉水母和中华栉水母。帽天栉水母大些,体长约3~4厘米,长有8个扇叶体。中华栉水母小些,体长约2~3厘米,只有4个扇叶体。这些栉水母是通过纤毛的拍打来进行运动的,纤毛使它们十分平稳,能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而不被发现。  相似文献   

20.
蝌蚪的谋略     
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氧气供应,红眼树蛙的胚胎发展出了一种有趣的谋略。只有通过坚硬的外膜,氧气才能进入到青蛙卵内。尽管青蛙胚胎会用纤毛搅动卵内的液体,但是绝大多数氧气仍然停留在外层靠近表面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