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在付印前的质量检查是保障和提高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一定阶段的质检工作后累积下来的质检差错数据可以反映编辑出版中的很多问题.本文就图书质检数据的建立与应用,探讨了图书质检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
图书的文化属性不同于一般商品,因此图书质检的流程也不同于一般商品质检时都可套用具体的数据指标.在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出版规范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作者、编辑、设计等相关人员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质检规范与图书风格、作者情感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质检部门承担着对全社图书进行质量管理的任务,为保证出版的图书具有高质量,我社质检部门制定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相关部门质量负责人的职、权、责做了明确规定.同时每半年我社对全社的图书进行一次终审与质检情况通报,对合格图书责任人予以表扬,对不合格图书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罚.我们认为,质检是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应贯穿于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吴静 《出版参考》2023,(5):87-88
图书印前质量检查对构建和完善图书质量保障系统,强化编辑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前质检为消除各类差错、提高成品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印前质检的内容、常见差错,印前质检环节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质检工作对保证图书质量来说意义非凡,但质检通常工作在编辑的对立面,在对编辑形成威慑、深挖编辑潜力的同时,往往给编辑带来极大的压力。其实,质检与编辑可以从对立走向协同,通过整理形成操作性更强的标准和规范,让编辑有法可依、系统提高识别错误的能力,从而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本文研究的质检,是指出版单位内部组织的质检工作,简称内检。  相似文献   

6.
正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提高出版物内在质量是关系到出版社品牌建设、出版社发展的大问题。在近年出版物数量激增、出书周期日益缩短、图书质量出现下滑的大背景下,笔者所在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始终坚守专业定位,采取多种举措保证图书质量,成立专门的印前质检部门即为举措之一。笔者结合个人体会,谈谈质检编辑要做好质检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图书的校对和质检,共同的目的 是保障每一本图书都是合格品,而在实际的运作中,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并明确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校对和质检更精准地定位岗位职责,从而进一步保障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8.
图书质检工作对确保编校质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来之后,其重要性更是彰显无遗。如何不负众望地做好图书质检工作,是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做好图书质检工作的三个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图书质检工作中,对差错类型的判定,会直接影响图书差错率。面对一些不易界定的差错类型,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兼顾原则性与包容性,坚持差错认定标准的一致性原则,确保图书质检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为保证将高质量的图书奉献给读者,各出版单位集思广益,制定了各种规章措施,作者结合目前广泛应用的印前质检提出了终审前质检的制度建议,认为终审前质检具有减少返工工作量、节省时间、易于追责到位、堵塞管理漏洞的优势,是提高图书质量的有力之道.  相似文献   

11.
图书送外质检通常是指出版社请社外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对成品图书进行质检,其目的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客观地反映图书的编校质量,提高编辑和校对人员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刘苏华 《出版科学》2012,20(2):98-10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业前后经历了兴盛与调整发展两个阶段。在兴盛阶段,图书出版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图书出版集中度较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的出版是其重点。同时,也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的出版。进入调整发展阶段以后,图书出版类型发生了变化,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类读物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逐渐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但是各环节在数字化发展的程度上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对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的编辑加工和质检环节的数字化进行探索。【方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运用,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质检环节的数字化相关应用和经验相对较少,对数字化质检的模式和具体流程进行探索,提出实施方案设计。【结果】进行数字化探索,有助于提高图书编辑出版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动图书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结论】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变是图书出版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出版社要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谈到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势必涉及差错认定这个关键环节,对此各出版社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一、成书的质检。审读员审读全书,依据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计算方法》)初步算出差错率后,将记录表与责任人见面并经过申诉、争议、反馈,最后确定差错率。二、清样的质检。程序是审读员随机抽取清样中的一部分审读,随后将记录表交责任人认定并由其在校样上改过,质检人再根据结果算出差错率,合格的即可进入付印阶段,不合格的退责任编辑重新通读余下部分,继而再检,直至合格。不难看出,差错认定…  相似文献   

15.
万洪涛 《新闻前哨》2021,(2):124-125
作为一个图书质检员,常年检查本单位的付印前校样和成书质量。在日复一日的质检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的质检数据、差错语料和量化指标。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文字性差错类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不合格图书文字性差错在编校错误中占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2005年教辅图书质检结果,这个结果让人触目惊心.图书上架之前,质检严格与否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的好坏,一本加工粗糙、内容有误、差错率高的图书,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学生用书,更不应该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肖理 《现代出版》2006,(2):56-58
为了全面提升图书质量,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新出图[2006]150号“关于开展2006年教辅读物和地图类图书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教育部系统立即行动,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的领导下,全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负责落实此项工作,组成了“教育部直属在京出版社2006年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工作专家组”,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在各出版社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质检工作。  相似文献   

18.
米戎 《现代出版》2012,(2):53-55
对许多出版社而言,质检工作的任务是在清样付印前对其内在质量做最后确认,实属图书内在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质检者的责任之大可见一斑。很显然,质检者也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只有成为知识杂家方可胜任质检工作。  相似文献   

19.
&#  &# 《出版与印刷》2015,(4):18-19,31
质检是图书书稿付印之前其内在质量保障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确保图书内在质量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同做其他工作一样,质检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两点:是否用心,是否得法。而对于如何做效果更好的问题更值得大家探讨。因为一部书稿字数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质检者要对其面面俱到地查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质检者毕竟不是编辑、校对,必须具有自己的查错特色以起到质检应有的作用。笔者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希望能达到与同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带来图书质量管理变革,图书质量管理变革将导致图书质量管理职能多元化,与此相适应,图书质检人员必须转型为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