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油田开发综合含水率较高,如何完成井口采出液的精确计量以及油气水混合液的大规模处理,一直以来是困扰相关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的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水下油气水高效分离与计量装置”(项目编号:2011YQ120048)的总体目标是研制一套完整的适应水下生产环境的、以多相分离与多相计量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油气水三相分离与计量装置及方法,并且使其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分离效率高、便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在解决水下油气水处理难题的同时,成为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首座超深水陵水大气田开发建设工程(“深海一号”能源站)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自主开发建设工程能力由水深300米跨越式发展到超1500米。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创新是形成“水下生产系统回接半潜式生产储卸油综合平台”的油气田高效开发模式,及“十万吨级半潜式多立柱生产储卸油平台设计、建造与安装技术”为代表的超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体系的源泉。“深海一号”能源站高效建成,是科研和工程管理创新融合的结晶。此项工程成果完善了中国自主特色油气田开发全产业链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推动海洋工程产业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成功研发出2500HP大型数控成套压裂装备。压裂装备是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必要装备。该设备的研制改变了以往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项目自主研制了压裂车、混砂车、管汇车、仪表车等核心装备,在高压柱塞  相似文献   

4.
深水油气资源全球储量丰富,已成为世界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深水油气领域的"开发热",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深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油气地质评价,地球物理普查仅限于南海北部地区,而且勘探开采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科技问题。本文对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主要科技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保障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水维修的作业资源稀缺和成本高昂,为保持经济性,油气田开发不仅要求要有高的产量,同时对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任何因生产设施故障所造成的生产关停都是不能接受的。将可靠性保障(Reliabi1ity Assurance)设计方法应用于水下生产系统(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PS)设计中,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增强我们对水下生产设备可靠性的信心。文章将以AKPO油田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设计为例,来介绍可靠性保障设计方法在深水水下生产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即将于9日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将是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据了解,此次开钻水域在我国南海水域距离香港东南320公里处.开钻井深1500米。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10):2-3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北极ARV”,近期在北纬84度北冰洋海域成功完成冰下调查,这是中国水下机器人首次在如此高纬度开展冰下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10):3-4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北极ARV”,近期在北纬84度北冰洋海域成功完成冰下调查,这是中国水下机器人首次在如此高纬度开展冰下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2,(13):108-109
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今日在中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冯军 《今日科苑》2009,(9):30-31
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发现盐下油气藏。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里木油气田、作业区、单井的开采和生产现状,充分挖掘总部、研究院/事业部/经理部、作业区不同层级的业务需求,成功研制出首套基于Web的油气生产综合指标预警系统(PEWS),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数据整合和联网即用功能。该系统运用先进的预警理论,集成行业领先的MVC设计模式,首次提出油气井健康度的概念,并对集输系统和安全生产运行指标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预警预案处理知识库,建立了一套适合塔里木油田的油气生产预警系统,能实现多角色多用户协同工作,满足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的性能需求,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深水扇系统是我国地学界和油气勘探活动尚未涉足的新领域。本文阐述了深水扇系统勘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对珠江口盆地珠Ⅱ凹陷潜在的深水扇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油气开采与储运用耐蚀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耐腐蚀油船货油舱用钢板、耐腐蚀石油天然气集输和长距离输送用管线钢、耐腐蚀油井管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发十分迫切.这些对于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耐腐蚀系列油船货油舱钢板、管线钢、油井管生产技术和标准规范,提升我国钢铁材料的品种质量水平以及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船舶制造业和石油钢管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此次研究是基于南海深水开发项目——PY35—1/35—2气田基本设计工作,对水下控制系统的设计范围、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结合规范的要求,对水下控制系统中的水上控制部分和水下部分的设计进行研究。涉及范围包括系统设计、液压和电气分析等,不包括具体仪表、元件等细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正加大对海洋油气开发的技术投入,深水连接器是管道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很多,其中卡爪式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深水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密封失效、承载能力差以及海水腐蚀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卡爪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为卡爪式水下连接器的研发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能量消耗在整个油气生产开发过程中占较大的比例,其能量消耗主要为设备用电、锅炉用水、加热装置用气以及王艺缺陷造成的能量消耗。本文主要从电、水、气及综合效益方面着手,浅析集输系统目前能耗现状及潜力挖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化4月3日在京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多分量地震处理系统Petro-MCS2.0,它比常规物探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地层状况的识别能力和油气勘探成功率,使我国在这一新兴物探技术领域一举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14-I0015
[导读]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云计算机”——“紫云1000”日前问世,标志着我国在云计算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陈静 《青海科技》2015,(1):60-61
<正>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奥新工厂正式下线。奥新是中国第一个碳纤维电动汽车制造工厂,中国第一条电动汽车铝合金底盘机器人焊接线,中国第一条高温高压真空辅助碳纤维成型生产线。奥新专注于纯电驱动车辆的研发和生产十数载,一直秉持轻量化理念,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新材料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系统创新、自主研发,从而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由此形成了"四新"(新驱动平台、新材料应用、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四化"(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发展思路,实现了研发成功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JAX轻量化电动乘用车的产业化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10,(7):29-29
日前.我国首个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应用示范系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系统使用的核心技术芯片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