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学者祁志祥的著作《中国美学原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整体思路。从1993年开始,祁志祥便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梳理、研究显示出巨大的热情,《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佛教美学》、《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在我国的人文科学建设中,美学无疑是卓有成就的学科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对美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上,也体现在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整理和研究上,更体现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不无遗憾的是,时西方美学理论的翻译介绍,较集中的成果主要是在80年代后期。那时,有几个出版社或联合或分别地出版了一批美学译义从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发展状况,促进了我国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是在90年代以后,这种翻译和介绍的势头大大缩减,虽然尚有些零星的译作面世,但是较大规模的从书却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3.
五、美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在50年代曾出版了6集《美学问题讨论集》以及几本个人的文集。60年代的头5年,翻译出版了一些苏联、西方的美学论著,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代表了当时中国对西方美学理论研究的水平。70年代末以来,社会对美学的关注和兴趣日益增长,形成了美学书籍出版的热潮。1981年出版了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之后,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专著一本本问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学史著作的出版。第一本问世的中国美学史著作是文  相似文献   

4.
《哲学大辞典·美学卷》(1991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版)的问世,应该说是美学界的一件盛事,因为在目前国内同类书籍中堪称收词目最多和内容最丰富者。除2200条词目外,还附有“中国美学大事年表”、“外国美学大事年表”、“建国以来美学书目分类索引”等,这些资料对读者来说尤感可贵。不过,是书仍有些许未尽完善处,仅以这几份附表来说吧,粗略一阅,就发现有如下三类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5.
近读潘知常的《中国美学精神》一书,感到作者是站在现时代美学研究的前沿来回溯中国美学的历史,这种回溯不是在前人或他人基础上的“依样葫芦”,而是从自己探索出来的“阿基米德点”出发,去对中国美学的历史进行重塑或重建,从而形成一种新见迭出、美不胜收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和中国美学研究有关的著作,可以说浩如烟海。从掌握最基本的资料来说,我觉得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等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这四本书很有帮助。从理解中国美学的精神来说,我以为下面的十本书可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由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中国学术通史》全套六卷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该书从酝酿、写作到正式出版,虽然只用了4年时间,但参与该书的作者都是在本领域研究有年且成果卓著的学者,这种作者群体,保证了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品位。中国古代本无所谓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之类的称谓,中国古代思想与学术本来浑然一体。自19世纪末西学东进以来,中国引进了西学的学科分类体制,由此开始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随之出现了为数可观的“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学史”、“中国逻辑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类的著作。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4-24
一般我们认为西方美学只讲再现.中国美学只讲表现。事实上.任何艺术都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而表现归根到底也是对现实的反映.不是艺术家头脑中主观自生的东西。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是侧重于表现的.但并非不要再现或没有再现。中国的书法说是最富于表现性的艺术了。但我国历代绝大多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批评家都一再指出中国书法美的创造是有其现实的根据和来源的。强调表现。但又不否定再现.这正是我国古代美学杰小的地方。西方美学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之前。的确是强调再现的,但古希腊的雕塑、悲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绘画、文学统统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9.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一套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当代中国美学思想研究丛书”(七种)放在我的案头上。这是辽宁人民出版社奉献给广大读者,尤其是美学和艺术工作者的一套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普及作用的好书。这套丛书的编者试图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影响较大的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勾勒出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基本轮廓。从已经出版的这七本书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全国各家出版部门出版的美学专著、文集有60种左右,巡视、评论这些美学著作,对于建构我国美学体系大厦,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基础工作就是对传统美学遗产进行整理研究。但是,整理我国古代美学遗产,撰写系统的美学史著作,难度很大,棘手问题很多,例如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籍华人黄秀玑教授,应厦门大学的邀请,回国讲学,介绍了当代美国的美学思想。他本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宾马学院任教,为该校哲学系主任,对中国和西方哲学以及美学,颇有研究。关于当代美国美学思想,是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学研究,在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直接运用西方审美文化理论,其针对的对象是当代中国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种意见则呼吁回到民族美学传统,经由“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一套可与西方对话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近10年的美学研究中,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代社会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迫切要求产生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美学体系,即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但是,所谓“现代美学”,绝不是如有些人所理解的,简单地等同于20世纪的西方美学。“现代”是一个全球概念。“现代美学”应当是站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度,吞吐东西方文化的全部精华所建设起来的、真正国际性的学科。正是根据这一理解,我认为,尽管当代西方各种美学流派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美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一部系统发掘和阐述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长篇论著。它以先秦至明清一直到现代的鲁迅美学思想为时间发展线索,以各个时代中有关的重要人物、代表论著及美学观点为论述对象,以点线结合的方法阐发中国美学的基本内容。论析的重点不在于史的过程连续性,而是在于对传统美学的理论阐释和揭示,因此,《论稿》较之过去已见的几本美学史书,特别以其思想论析和理论开掘见长。  相似文献   

16.
常人说“十年磨一剑”,我这个笨人的这把“剑” (《中国美学之旅》)可整整磨了二十年。 写这本书,缘起于最初自己想读这类书。6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出版,别人不知怎样,对于我这个毕业不久的大学文科生,却不啻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迫不及待地买了来,兴冲冲地当然也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紧接着,就是想找一本 《中国美学史》读读。寻来找去,我才知道,当时只有《中国文学史》,根本就没有中国美学史之类的书籍。“文革”期间,我又偷偷读了一遍《西方美学史》,仍然是似懂非懂的,但阅读《中国美学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万鹏同志的《改革学》一书,印数6000本,单价为5.80元。它被列为“灰学系列著作” 的第5种。从书名、总序、序、本书重要结论一览表等方面看,这是一本紧密配合改革开放、自称为“学”的理论著作。但是,全书洋洋25万言,对于什么是“改革学”的学科理论问题几乎没有涉及。相反,作者却花了很大篇幅东凑西拼了近598条歇后语。  相似文献   

18.
赵桂芬 《大观周刊》2011,(22):152-153
庄子美学是.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为研究庄子美学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名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庄子羡学的研究渐趋完善誊其中一自由观”是庄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从自然、朴素及审丑等几个方面对庄子“自适其适”的自由观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19.
美学思想与人类理论思维的形成同样久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是自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美学》开始的,在我国是从20世纪初才在继承中国美学传统和引进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本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叶朗,1938年生,浙江衡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美学体系》(王编)、《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