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果壳模型"剖析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 《青年记者》2006,(8):94-95
广东平成广告公司在多年的广告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消费者认知的“果壳理论”模型。这是一个试图解析消费者认知系统的基本构造的理论模型。本文借用喜力品牌跨国传播案例,对该模型的结构及运用进行深入剖析。消费者认知DNA果壳模型这个形如果状的结构系统由果核、果质、果壳三个  相似文献   

2.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3.
赵川 《新闻知识》2006,(3):52-54
随着人类视觉传播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传统平面媒体的领地在不断压缩。与此同时,也必然带来传播文化向视觉文化偏移。一定意义上说,文字符号的号召力正日渐弱化,光影掠空的“读图时代”已然来临。作者从一位南方沿海地区平面媒体从业人员视角,探讨视觉传播活动八面渗透的今天,在市场选择的推动下, 现代视觉传播理论同传统平面媒体实现“嫁接”的可行性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广告语追求含蓄精炼,画面精致唯美,已成为现代生活的艺术品。然而伴随着广告意义的嬗变也出现了一些广告“异化”现象,应该引起注意。首先,广告被无限“奇观”化。广告本来是最直接反映消费大众现实生活需求的,然而现代广告把超品质生活、超感官快乐等附着于世俗、日常商品上,以极端的形式创造出视觉的神话,以达到煽情、催化的目的。这种极端审美趋势往往淡化商品的使用价值,强调其象征意义,使人们在进行消费时,同时通过广告奇观激发自我想象和生理、精神的愉悦。更甚者,有些广告不追求任何意义,只要能震撼人的眼球,给人留下感性印象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 2 0世纪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迁、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理论亦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生代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现代广告,既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星球上,中国广告要想不辱使命,必须学会观照他者,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在对话中寻求发展。一、广告文化内涵的差异中国的广告文化注重深厚的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东方价值观,“重群体、轻个体”的意识较为突出,重人情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国人极重亲情、友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香港老字号“荣华月饼”的电视广告正是深谙“团圆”之道,大打文化战,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成功占领了市场。在广告…  相似文献   

8.
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是人类对“所见即所在”、“所见即所得”观念不断反思的历史,在这种反思中,视觉传播经历了多种形式的变化。但无论哪一种视觉传播形式.其传播过程都存在着各种文化的碰撞.而这些碰撞在现代的Flash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黄志宇 《大观周刊》2011,(29):136-136
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文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发现一种几根至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在各类平面广告中,“视觉语言”非常重要。它是广告创意的载体,是渲染主题的表现形式,是赢得受众的重要手段。是广告成功的台柱子。 一则“视觉语言”非常精彩的广告,可以不用广告语,不用任何注释和说明就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让受众“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11.
祝帅 《国际新闻界》2020,(2):165-176
广告史观的古今之变,指的是全球广告业从古代自发的广告传播形态向现代代理制广告观念的转变。广告史的这次"古今之变"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历史步骤:第一,从古代自发的广告形态转为初期的代理服务;第二,在重商主义的背景下,西方广告业从公益代办转为商业代理;第三,从广告掮客发展到全案代理阶段,并随着新型广告公司的跨国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至此,在全球范围内,广告业完成了从古代广告基本形态向现代广告理念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12.
黄玉涛 《新闻界》2009,(1):165-167
民国时期的月份牌广告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又具有世界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月份牌广告画在民国时期起到了倡导消费潮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互动传播的思想产生已近半个世纪 ,但只有现代互动媒体的问世 ,广告互动传播的概念才能形成并得以实现。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主要有两种 ,一是延时性实现 ,二是即时性实现 ;而在即时性实现中 ,网络广告、数字电视广告、手机广告成为三种主要的形式。由于媒体间呈现整合趋势 ,因此互动一体化也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马克斯·萨瑟兰关于广告传播在消费者心理中所产生的“羽毛效应”进行了述评 ,继而对“羽毛效应”背后、消费者关于广告接受的微观心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指出“羽毛效应说”对广告传播具有广告的再定位、创意的重申、载具的精细组合、记忆的不断唤醒、行为的即时触发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徐艳 《新闻界》2008,(2):119-121
本文试图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奢侈品牌广告的视觉元素,解构奢侈品牌传播的符号化过程,研究奢侈品牌的符号价值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榄  许伟杰 《新闻界》2008,(1):132-133
信息技术对于现代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探讨了信息化时代下,广告设计中文化要素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把握这些共性和个性,立足信息化时代下广告设计的本土化特点,是成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红玉 《图书馆》2021,(1):84-91
文章在“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视野下,遵循“三个背景框架”构建、运行原理,研究“三个时期”图书馆空间转型策略与案例。分析“整合、重组、关联、互动”在图书馆空间建设和转型中的信息学功能,归纳图书馆空间转型对“三个背景框架”构建的信息学意义和对图书馆职能履行的社会价值。研究表明:三种形态的图书馆在“三个时期”的空间转型,其形态创设和策略选择与知识论的“三段论”和信息论的“三个背景框架”原理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9.
郑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90-95
[目的/意义]从现代广告以受众接受为本的理念及其所产生的传播效应中获得借鉴,审视高校图书馆网站在设计与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寻求提升服务效益的有效路径与策略。[方法/过程]通过网站调查和文献调研,从广告学的视角观察和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与服务现状,探讨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用户接受需要的问题,导致服务效果不理想,应树立现代广告理念,提升资源与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20.
孙文清 《新闻界》2009,(1):162-164
张爱玲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广告的描写,其文学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广告色彩.这一现象,既具有文学文本意义,也具有广告史料价值.它们在展示西方物质文明输入的同时,也昭示着西方生活方式的潜趋,佐证着现代中国广告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