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关系模式是纪律管理的一种模式。纪律管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实现的。人际关系构成纪律管理的基础。人际关系好,纪律管理就好。反之,人际关系紧张,例如班级师生关系紧张,则内耗丛生,矛盾重重,学生势必以违纪行为表示自己的抗拒态度。人际关系发展具有三种可能倾向:A、向心倾向:由于个体归属于学校与班级集体,所以,学校的荣誉感、班级的荣誉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强烈的。学校风气、教育质量越高,班级集体的水平越发展,这种集体荣誉感越强烈,那么,它产生的向心倾向,即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2.
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 ,都离不开同他人的交往。现代社会 ,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成为人们对生活的基础需要。一位哲学家曾说过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 ,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中国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 ,又是一个注重群体和交往的国家。人际关系是许多人十分重视而又为之困惑的问题。其实 ,人际关系时刻发生在我们周围 ,她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有机体系 ,并非深不可测。人际关系 ,是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应有效控制影响人际关系的两大因素 ,…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络交往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58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探讨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网络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交往依赖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网络人际关系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旺盛;网络社交自我知觉得分越高,个体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越低,感觉越紧张;网络交往依赖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差,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越弱。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从网络交往的关系层面、认知层面等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伙伴关系不同于西方,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人际关系、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商务关系参与者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中国文化背景下商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任、信用、人情、面子、缘分、交往、义气、利益和交情等是影响中国文化背景下商务关系之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引起高校师生关系弱化的因素分析1.当前的师生交往,多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社会心理学家曾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关系、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较为亲密持久。一种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连结,靠认知、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利益得失来维系,一旦失去这种利害基础,这种人际关系也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另一种就是缺乏任何基础的人际关系,它通常存在于路人之间。当前的师生关系大多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即师生的交往是建立在利害关系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7.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一、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方面的交往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主要表明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在心理方面的交往包含着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联系的成份。虽然,影响人际交往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如道德的、伦理的、信仰的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时期是人际关系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限制,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障碍。在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普遍、最活跃和最基本的层次。学校这一职业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处理好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对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率意义十分重大。按学校中人员成分的最基本构成,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教职工之间的同事关系、教职工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教职工与领导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三大类型。下面试就这三大类型分析一下学校内部人际关…  相似文献   

11.
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结构由相互混合的设计、组织、交往三种心理成份组成。该结构的设计、组织又富于教师交往心理活动之中。下面主要阐述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心理。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及其相应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交往成份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家长、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师的人际关系。其中,师生交往是最经常、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是由师生间的认知、情感意向、行为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是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目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同社会上的人进行着各种交往,构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对于日趋成熟的初中生来说,班  相似文献   

13.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广东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自编的《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广东省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评定研究生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从强到弱是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制度因素、领导因素、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工作负荷。研究生管理人员在工作满意度各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的排列是:自我效能感、工作本身、领导因素、人际关系、工作回报、工作负荷、制度因素。研究生管理人员的总体满意度为中等,但在制度因素、工作负荷、工作回报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基本满意"的中等水平。男性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比女性高,年龄、从事本工作的年限对"工作本身"、"人际关系"两个因素有影响,但对总体满意度没有影响;月收入不同的管理人员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不同,但月收入对总体满意度没有影响;学历对工作满意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是研究生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者在对导师和研究生深入访谈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导师与研究生人际关系的主要模式 ,分析了导师和研究生对人际关系关注的不同侧重点 ,并从导师的视角 ,对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等类型的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由家庭血缘和婚姻构成的亲戚关系,一是由社会生活的分工合作构成的工作关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人们的发展前景。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智能强调人与人交往中的相互了解、合作与帮助。人际关系智能的积极发展,将促进个人的成功。现代人际关系是有开放的、灵活机动的、无限广阔的交际空间,人与人之间是沟通、认同、信赖、互惠的关系。但是,在我国农村的中小学里,有一些学生不善于与别人交往和沟通,缺乏自…  相似文献   

18.
周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95-196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在心理上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从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由于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会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这里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谈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论情感管理在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以情感上的满意与否为特征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学校内部组织成员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之间,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所形成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关系。学校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受社会的发展、学校组织的变革、学校成员的角色关系特点、个性因素及所属群体、集体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对人际关系进行管理。人际关系的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原则,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控,以达到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社交是学生生活基本内容之一。学生之间、老乡之间、亲朋之间、师生之间等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网络系统。这种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信息和感情交流的桥梁,是促进人际关系稳定和谐的纽带,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一种心理需要。教育学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最佳的交往结构形式看作是实现教育理想目标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