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白”本指画家作画时在画面上并不画满,而是有意留下大片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八大山人虽只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却使人感到满幅皆水。  相似文献   

2.
艺术钟情于空白。 国画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中国画取景构图讲究“以虚带实”,画家描绘景物从不涂满全纸,而是细心斟酌“留白”。比如,中国画画修竹、兰草,从不画背景,但天光日影却宛然在目。  相似文献   

3.
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法叫做“留白”,它不是刻意地用笔墨去画出来,而是在纸上留出空白,用纸的空白处来表现画的一些内容。国画中的“留白”体现的是画家的智慧,教学中也同样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4.
读诗品文,常常陶醉于其中的留白之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是袁牧写儿童的留白之境;“耶溪采莲女,见客掉歌回。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这是李白写少女的留白之境;“船动湖光艳艳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这是  相似文献   

5.
“留白”本是绘画术语,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墨处。如八大山入画鱼,纸上唯鱼一物,其余全为空白,即为“留白”。观赏者可于此留白处感到满幅是水。诗歌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其中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作者已经在文本中明确表现了的部分,称为“实”写部分,它构成文本的浅层结构;其二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明确表现的部分,称为“虚”写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画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重视读的“留白”,加深感悟;巧抓文本的“留白”,加深理解感悟;重视质疑的“留白”,引发思考;抓住这些“留白”才能激活课堂,达到“无声胜有声”之境界。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中国画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可以“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善用“留白”的是艺术大师,精于“补白”的是智慧大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以文本“留白”为桥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句,领略文境,书“不尽之言”,言“不尽之意”的教师,是匠心独运的。“诗如画,画如诗”,诗歌中“留白”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很强的文学张力。形象化的结束,意象化的开始,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游园不值》中正值红杏灼灼、漫天芳菲的时节,却仅以“一枝”示于诗人。这一枝红杏的背后是满园的春色?是园主人的惜春?还是对诗人的点悟?  相似文献   

8.
孙成兰 《学苑教育》2012,(19):38-38
“留白”是从中国山水画中衍发出来的,指的是通过空白,在画面中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给予欣赏者无画处生出妙境的美感享受。同样,教师把留白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运用留自艺术时要注意因“白”利导,并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教学策略,做到留白有度。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主持人命题: “留白”,是创作的一个术语,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绘画作品“留白”,书法作品“留白”,文学作品“留白”。影视作品“留白”,经典乐曲也“留白”。几乎所有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留白”是一种境界.“留白”是一种智慧。请以“留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0.
我喜欢中国画,喜欢它简约的风格,淡雅的线条,喜欢它在墨色五分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未曾着墨却给人以无限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使人有种“天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明之感。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究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是空白,而是动静和谐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课堂“留白”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奎阳 《成才之路》2011,(30):91-I0020
什么是“留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 一、“留白”的意义 1.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阳马和鳖臑体积公式的推导、球体积公式的发现、余弦定理的证明、斯内尔-波特诺问题的推广等史料的分析,初步总结了“留白”的四类形式——论证之白、发现之白、方法之白和问题之白.“前人留白,后人创新”是数学史的基本规律,“留白创造式教学”借鉴了这一规律,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必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留白,是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从而给人留出想象的空间。画如果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死气沉沉。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上勾勒天  相似文献   

14.
刘玉成 《考试周刊》2013,(86):123-123
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便是留白,唯有艺术大师才敢于留白和善于留白,也唯有懂画的人才能于无物处观波涛。现行的中学地理课本的编者,正是留白高手.比如在处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点时。他们一方面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以利于中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又没有将知识点说尽道死,而是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给我们留下发挥和成长的空间。既然如此,下面我就不揣冒昧地谈一谈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留白     
我最初学画时,整天只知道涂鸦竹子。一次老师指着我画的竹子说:竹节上有一层白粉,要把它表现出来,但不能用笔画,应该留出来,这叫做“留白”。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留白”一词。  于是,我开始不断体验、感悟留白。我渐渐发觉,不但画竹要留白,画人物、花鸟、山水都要留白。只是多与少、内与外、先与后的区别。作画时,留白的经营,与用笔、用墨的经营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艺术大师都擅留白的。如八大山人的画,处处留白而处处有意,空灵虚幽,方寸之间而显天地之宽。黄宾虹画山水,乍看处处不留白,其实处处在留,尽精微而致广大,浑厚…  相似文献   

16.
郭鹏 《家教世界》2013,(2):178-179
中国画"留白"历史产生于先秦形成于六朝,在唐代逐渐成长,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白画"中可以发现。宋代是中国画"留白"兴盛时期。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中国画中"留白"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专署,成了中国画中最具特点的"留白"艺术,中国画家利用"白与黑"恰到好处地在纸间描绘自然与理念之间画面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似乎总是过于追求事物背后的意义,一定要仔细考量每一件事有用或无用,有用的得到推崇,无用的遭到批驳。但我想,有时我们需要将目光从有用无用身上移开,剥离意义地生活。有用和无用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地带,它们往往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转换,是不断变化、不断流动的。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们总是需要接触一些认知或者需求之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往往因为暂时没有显现出可供利用的实际价值而被判定为“无用”,但这些“无用”之物有时又会在人生的某个岔路口发挥作用。比如学生时代培养的某种爱好,未必会对他的学业产生促进作用,却有可能在他未来的职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遇     
王太生 《新读写》2023,(4):52-53
<正>推荐人语访友不遇,难免于满心期待之时陡生失落之感。可换个角度想想,“不遇”恰如绘画里的留白,给人无尽的空间。在这段“留白”里,寻访者可以与不期然的美好撞个满怀,也会更加懂得珍惜每次的“擦肩而过”。遇与不遇都是生命中难得的经历,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19.
没有画缰绳,却胜过有缰绳;只画了蝌蚪,却让人满耳蛙声。因为这留白,方寸之间,天高地阔,山长水远,都跃然纸上。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这就是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其实,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多时候,也需要留白。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该怎样“留白”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空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绘画,但也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可以回味思索的“艺术空白”,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思维。因此,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维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一、导入时的留白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巧设留白,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