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上册《观潮》中(第100页),把该词音注为báo雾,本人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剧《水浒传》“宋江杀惜”一集中,宋江向阎婆惜讨要招文袋时说:“我宋江待你不薄(bó)”。其实,“薄”字在这里应该读 báo,是口语单音词。这种在书面语言复音词或文言成语中是一种读音,在口头语言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是另一种读音的现象,叫做“文白二读”。普通话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白二读”字,如不注意区别,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以下是常见的“文白二读”字,望读者加以  相似文献   

3.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上册<观潮>中(第100页),把该词音注为báo雾,本人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日记》2014,(1):14-14
正正字篇例列【常见错误】举例(正)———举列(误)【正确用法】举例,指提出例子来,提出的例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语句示例】既然你对你的论点如此有把握,那么就请你举例论证吧。正音篇薄báo bóbò【常见错误】单薄(bó)(正)单薄(báo)(误)【正确用法】"薄",本义指草木丛生的地方,后引申为不厚、轻微、少等义。表示与"厚"相对、感情冷淡、味道不浓时,读báo,如家底薄、薄饼;表示不强壮、轻微、少、不厚道、看不起、作姓氏或作动词表示迫近、靠近时,读bó,如单薄、厚今薄古、轻薄、日薄西山;作名词"薄荷"时,读  相似文献   

5.
研读文本时遇到一个问题: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瘸蝉》中句子“苏格拉底……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蝉儿的硬壳……”中“剥开”一词中“剥”的读音是bō,还是bāo? 要弄清“剥开”一词的读音,得要从合成词与词组的构成说起.  相似文献   

6.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审核通过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一九六三年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以下简弥《初稿》)相比,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修订: 一、更改或统一《初稿》读音。分三种情况。 (一)统一读音,取消异读。例如“果”原有ái,dāi二音,前者只用于“呆板”一词,现审定统读为dāi,取消ái音。有: 橙(统读chéng)闯(统读chuǎng)从(统读cóng) 呆(统读dāi)幅(统读fǘ)脊(统读jī)  相似文献   

7.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  相似文献   

8.
刘志珍、刘新愚的《语文课文中的姓名读音正误》一文(刊《语文知识》1992年3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必修)第四册《雷雨》中人物繁漪的“繁”应该读(pó),本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妥。“繁”有两个读音,多数情况下读 fán,只有当姓读时才读 pó,那  相似文献   

9.
<正>"薄壳结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人类的"老师"》一文中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薄"字的读音让四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争论了一番。因为"薄"是一个多音字,有"bó"和"báo"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10.
田田 《红领巾》2006,(1):4-7
童话连连看,越看越好看!“你nǐ好hǎo,你nǐ看kàn见jiàn我wǒ了le吗m?”一yí个è细xì细xì的de声shēn音yīn从cón布bù娃wá娃w头tóu上shàn传chuán来lái。布bù娃wá娃w抬tái头tóu向xiàn上shàn望wàn,找zhǎo了le半bàn天tiān,才cái发fā现xiàn一yì只zhī灰  相似文献   

11.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巧辨多音字     
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有相当部分的同学会读错字音。这里介绍几种辨别多音字的方法。1.看词性。有些多音字组成一个词以后,其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如“参”:作动词时读cān(参加、参与);作名词时读shēn(人参、海参);作形容词时读cēn(参差不齐)。又如“藏”:作名词时读zàng(宝藏);作动词时读cáng(躲藏)。2.看语体。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往往也是辨别多音字读音的标志之一。如“露”:作口语则为lòu(露马脚、露脸);书面语则为lù(暴露、揭露)。3.看词义。有些多音字组成的词,当它的意思与某事物或现象有关时,都读同一个音;而与该事…  相似文献   

13.
大“J”顶球     
在zài拼pīn音yīn王wán*国*uó里li,最zuì高*āo傲ào的de莫mò过*uò于yú字zì母mǔ“J”了le,它tā逢fén*人rén便biàn自zì夸kuā:“你nǐ看kàn我wǒ像xiàn*不bú像xiàn*一yí位wèi戴dài着zhe博bó士shì帽mào,穿chuān着zhe长chán*袍páo的de博bó士shì呀yK  相似文献   

14.
一、字的教学。要注意讲清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例如“还”,有“huán、xuán”等读音。读“huán”时作“返、归、回来”讲,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卿但暂还家”等句中的“还”字都读“huán”。读“xuán”音时作“转身”讲,如《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要注意讲清古今字和通假字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对2000余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发现:如何处理多音字是测试时经常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多音字,也称异读字,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如“长”有cháng和止zhǎng两个读音,一般来讲,测试单音节字词时,“长”读cháng或zhǎng都应算对;在双音节字词和朗读篇目中,则只能选用正确的一个读音,如“长远、长久、长寿”等词中必须读cháng,“长辈、首长、尊长”等词中必须读zhǎng,否则算错。  相似文献   

16.
童子功     
午wǔ后hòu,阳yán)光)uān)暖nuǎn融rón)融rón)的de。老lǎo和hé尚sh5n)和hé小xiǎo和hé尚sh5n),在zài旷kuàn)野yě里li散sàn步bù,不bù知zhī不bù觉jué,走zǒu到dào小xiǎo庙miào东dōn)侧cè的de渠qú沟)ōu边biān。渠qú沿yán上sh5ng冰bīn)凌lín)薄báo  相似文献   

17.
薄壳结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人类的老师》一文中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薄字的读音让四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争论了一番。因为薄是一个多音字,有bó和báo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18.
这学期备《白杨礼赞》一课时,对“朴质”一词,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发现“朴质”有两种读音,有两种释义。一、读pǔzhí(过去一般都读这个音),词义是“朴实直率”;二、读pǔzhì,词义是“纯真而没经过修饰的。”读音不同而意义也不同。那么,在课文中应读哪个音呢? 我根据“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象加过人工似的,……丫枝一律向上,……也象加过人工似的”(着重号系引者加)。“象加过人工似的”,说明它好象是天然生成的本性。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两个“象加过人工似的”句  相似文献   

19.
读下面的多音字,再组成词语。剥 bō( ) bāo( ) 便 bià( ) pián( ) 调 diào( ) tiáo( ) 强 qiáng( ) qiǎng( )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字词和汉语拼音。教学时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读拼音,要求读准字音;然后比较同一个字的两个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的异同点。如: “剥”的两个音,声母、声调相同,韵母不同;“便”、“调”的两个音,韵母相同,声母、声调不同,“强”的两个音,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  相似文献   

20.
张建英 《课外阅读》2010,(9):145-145
这个字(薄)多次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它独立成词或用于口语性的合成词时,读音bao,如纸很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它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音bo,如薄雾,如履薄冰;它用于植物时,读音bo,如薄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