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地域文化必有其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符号,四川方言和川剧就是四川地域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表征。二者同为四川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四川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四川方言可以认识川剧文化乃至四川文化。在川剧文化中,四川方言是富有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其说多唱少、浓郁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以及诙谐幽默等可以说是川剧在语言上的亮色。不仅如此,川剧中的四川方言还折射着四川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川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四川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语言风格等,都可以借助川剧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展示。  相似文献   

2.
珠江文化的特征,其实是相对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主要的不同点来说的。我认为,珠江文化的特征要分两个时期来说:一个时期是古代(明代以前),那时的主要特征有三点:柔美,淳朴,多样交织;另一个时期是近代至现在,其主要特征除了“柔美,淳朴,多样交织”三点外,  相似文献   

3.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文化问题,说到底,是民族问题的核心。任何民族,除了地理的、种族的因素以外,都是由文化的纽带联结起来的,反过来说,任何文化都以民族为载体。和地理、种族等因素比较,共同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本特征。比如: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但他们却是一个极有凝聚力的民族,又如盎格鲁——撒克逊民族,  相似文献   

5.
“以社区前载体建设精神文明”,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文明、进步、发达的新上海交给新的世纪的新举措,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一批批特大的市政工程出台,先后有1000多个单位28000多户居民被动迁移居各个新的社区,使上海都市生活,进入社区化。  相似文献   

6.
黄刚 《华夏文化》2008,(3):19-2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历代思想家在论述其思想体系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和”或“和谐”问题,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融于儒、道、墨、法、阴阳、释等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之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市场》2002,(3):22-2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区文化建设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区在“双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先导下,十分重视全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区文化局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东晋至唐代,江南社会普遍崇尚文教,文学艺术不断繁荣发展,江南居民的灵秀颖慧与江南文化的柔性特征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传统的刚性特征又有保留,不仅下层民风勇悍刚强,许多文士也带有尚武之气,而其清狂豪纵、奔放洒脱的性情更是刚性特征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就像我们不能合理地希望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被保存下来一样,我们也不能保存每一种语言。或许我们也不应该去保留每一种语言。这个道德和实际的问题是很复杂的,语言上的差异可以是一个国家统一的致命伤。假如某一世代的人愿意转去说主流人的语言,因为这样带给他们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利益的话,谁有权力来强迫他们一定要学他们的母语呢?但是当3000种语言消失时,我们可以确定许多不是心甘情愿而且可以挽救、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文场文化建设和广场文化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广场文化研究也自然地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广场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广场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对繁荣发展广场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因是什么,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除去公认的政治因素外,还有地城、经济、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发展的外因正是一个社会、一段历史中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文化发展的地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地城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实更多地是在人类文化原初阶段,经济对文化发展影响的敏感时期往往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社会中,殆到20世纪前后,尤其是信息革命以来,技术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李舫 《文化市场》2007,(1):30-31
2006年的中国, 是文化中国,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看点,2006年的中国文化,至少有三大现象可圈可点:一是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之年,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的高扬为证;二是文化大事件频仍发生之年;有首个文化遗产晶的到来、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证;三是文化现象典型化呈现这年,有民营文化企业站稳脚跟、选秀恶搞日炽、学术大众化普及化、收藏拍卖跟风、农村文化建设受到重视等等为证。本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对2006年中国文化发展关键词作出梳理。也期望与读者交流辨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误解     
当我们在跨文化的情景之下工作时,时常会遇到大量潜在的交际问题。这不仅表现在不同文化中蕴载着迥异的语言,而且他们的肢体语言通常也彼此难以理解。一个简单的姿势,如挠一下别人的耳垂,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这个动作将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结果。正如德斯蒙德·莫斯所提醒我们的那样,一个并无恶意拉别人耳垂的动作,在5个不同的地中海文化中有5种不同的涵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有5000年文化渊源的大国,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不久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文化产业还尚未形成,文化市场机制不腱全等情况下,开放我国文化市场,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和企业如何迎接已经到来的挑战,把握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着美好的内涵。书香是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崇尚文化、崇尚读书、珍爱书籍的民族。“书香”的由来是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  相似文献   

17.
德清俞平伯     
陈辉 《寻根》2006,(4):83-87
一般说来,大学问家不外乎几种途径:一是源于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二是出自名门,因为在其背后,不仅有“家”的意味,更有着“学术文化”的底蕴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影响的国度。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描述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时,用了三个词“家庭、礼仪、文官制”,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社会模式”,“社会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从家族关系规范中演绎改造而来”。世家现象为中国文化一大景观,文化艺术方面的世家名门可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理论学者荷米·巴巴在论述第三世界文化特征时,运用了“混杂性”这个看似中庸然则中肯的词汇。首先,它表明了世界文化之间的吸纳和融通,摈弃了自我缠绕式的“对抗”性质和“颠覆”企图,以共时性的眼光把民族电影的发展摆在历史的过程中考察,真正做到既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性”,又有和谐圆满的“世界性”。而电影发展史上关于民族电影探讨争论的焦点,无非“民族性”还是“世界性”的莫衷一是。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而世界文化只有在交流与互通中才能发展,“混杂性”因而本质上也是由电影文化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陈英雄与张…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65-I0065
书院地处临港新城规划区,贴近东海与杭州湾。 书院因海而生,因滩而孕,与海有着密切的渊源。书院也因先民开垦滩涂,收取地税支助教育而得名。由此,书院如何来展示属于自己的特色名片,打好“文化书院”成了书院镇的一项长期规划。近年来,书院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与落实同步、建设与共享同步。乡村文化的进步、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高。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舒馨公园、600米文化长廊的建立,从硬件上强化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阵地,同时二年一届的镇文化艺术节暨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类主题活动,从软件上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原始文化与汉民族迁入 1.台湾原始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多处发现,惟此种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尚有不同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北部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和台湾中南部的凤鼻头文化等。从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以及黑陶、灰陶共存等文化特征与我国大陆东南同类器物所反映的文化相较,其间有着极其密切的文化联系,显示着台湾原始居民的许多文化因素源于福建或大陆沿海地区。从族属而论,台湾先住民(高山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