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鲜明的民主、科学两大旗帜为先导,对我国近代史上的封建文化思想与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地冲击,它唤起了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给古老的中华文明带来了生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新文化运动不仅引发着我国文化思想战线产生巨大的震荡和变革,也使长期在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旧文化禁锢之下而显得干枯的教育事业生长出几片绿叶,如,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等。然而,就强烈幅射教育领域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出或隐藏的教育思想来看,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之人格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却最能反映新文化运动的意志,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特色。一“五四”时期,以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首,并在蔡元培、吴虞、钱玄  相似文献   

2.
我国 8 0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从北大校园发生 ,与蔡元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觉醒的运动 ,它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大重组时期 ,中国的知识精英们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 ,否定传统与权威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 ,女性主义的崛起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 ,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并作适当的评论。一、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研究1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条件。吕美颐、郑永福认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 ,十月革命带来的希望 ,…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以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反封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利与弊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陈独秀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九年在我国历史上爆发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而五四运动前三年所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则是这场伟大政治运动的先导,它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着思想启蒙的作用.一九一五年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向着封建专制和迷信盲从思想所进行的猛烈冲击,为五四爱国政治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我国首先揭起民主和科学旗帜,并站在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重要的一页。这一场运动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等,似乎已是无可探究的早有定论的问题。然而事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唯其“无可探究”,其中也许反倒藏着若干值得探究之处。比如以胡适之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一些自由主义者一向把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看作是中国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或“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等等就是一例。这种看法,过去在中国学术界长期广泛流布,至今持如此看法的学者人数仍不少。他们都认为分别发生在中国和欧洲的这几次思想、文化运动,是东西方“文学改革”或“思想启蒙”的“典型”,可以相提并论。然而,这却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联系的。回顾一下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进一步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使史学更好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是有现实意义的。(一)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提倡科学与民主的伟大群众运动。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在文化思想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在‘五四’以后,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9,(9):1-1
再过几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九十年前,一大批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们,跃跃欲试地要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新思想付诸行动,以他们为发起者,掀起了一场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树立起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昭示了中华民族觉醒的新开端。“科学”“民主”“爱国”和“启蒙”,成为了这场运动留给后人,特别是后代青年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运动以来,祖国历经种种内忧外患,但以五四运动中觉醒起来的民族意识为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前一阶段学术界某些人否定新文化运动的错误认识而写。文章认为新文化运动不仅没有全盘反传统,相反,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一场理性的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取向沈卫威一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本是不同的所指,但它们有一个内在的血脉相连关系及必要的发展路径.前者的重心在于“文化批判”和“文化重建”,其实质具有一种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的文化启蒙的精神导向,是一场文化上的自由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1.
1 思想革命的产生 “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1 思想革命的产生“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一九一五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勇猛的进攻。他们反对袁世凯之流推行的政治专制和思想文化专制,主张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民主;反对对封建文化传统的迷信、屈从,主张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对文化传统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保守复古,主张革新创新,从而掀起了我国“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3的第16课,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思想”共同构筑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知识脉络,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至新文化运动阶段,其注重反思的特点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拥护赛先生(科学)”、“打倒孔家店”。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以资产阶级道德代替封建道德。它的中心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它的目标是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各种西方思潮,成为反封建的主要思想武器。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人们往往是这样解答的: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军阀政府的妥协卖国造成的民族危机,这个运动的导火线则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整个答案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有些党史或革命史教科书,讲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只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联系起来,只讲思想启蒙运动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至于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明确交代。上述情况表明,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的关系,在一部分史学工作者的观念上是不够明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中,曾激励着人们胜利前进,是新文化运动的锐利思想武器。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六十年了,新文化运动也已成为过去,但是这个口号却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赋予的新的内容,有着没有成为过去的东西。民主和科学本来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对欧美资本主义文明起过巨大的作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激进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既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特征的文学革命,是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划时代的运动,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东北,也不例外。“五四”运动播下了新文化的种子,在东北荒芜的文坛上开始萌发起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对东北沦陷区文学发生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19.
"五四"后,随着"新文化运动"一词的产生,出现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热烈讨论。时人在概括身在其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根本出路等重大的问题,并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关于运动发展趋向的三个不同取向:普及文化、提升学术与转向社会革命。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三者虽不应等量齐观,但无疑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不仅催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善果;从长时段看,新文化运动依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沿着普及与提高两个向度纵深发展,以至成为常态,有力地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广阔的视野看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说,它同样为中国现代文明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非政治的"即文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 思想革命的产生 “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