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暂时复制”问题对数字化文献传播、利用的影响,归纳总结了目前的立法状况以及存在的分歧,认为应将“暂时复制”纳入版权人复制权范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等,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但是,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是一个完整的用语,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这引发了一个法律解释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复制发行"是指"复制或发行"还是"既复制又发行"呢?[1]  相似文献   

3.
即将建成的全球统一实时集中化管理平台,能够有力地支持小肥羊实现低成本快速复制、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档案馆即进口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缩微技术设备.多年来,在对馆藏珍贵、重要全宗档案的缩微复制和保护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徽既是著名徽商的发源地,又是活字印刷术创造者毕异的家乡.笔者作为安徽省印刷复制业管理部门的一位成员,既为身处安徽而骄傲,也常常因安徽省印刷复制业发展速度不快而焦虑.在印刷业向着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转变的今天,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制订2010年我国印刷业的发展规划,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安徽省印刷复制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安徽省印刷复制业发展现状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一些不成熟思考.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的佛像和佛经为标志.但那时佛像佛经的刻印复制,并不是投入市场销售的,而是免费布施于寺院、传播于信徒的.属于非买卖的宗教品文化现象.将公元6世纪前即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竹简、版牍、帛书、碑刻等大量的经、史与诸子文本都排斥在出版之外.  相似文献   

7.
报载,中国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下一个目标是向出版强国迈进.作为出版人,闻此心潮澎湃.据说,进入"大国"的标志包括了以下三条:一是报纸的发行量连续九年居世界第一;二是图书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三是印刷复制总量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8.
谷歌"侵权门"事件是由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质内涵所决定的.其背后实际上隐藏的是巨大的产业利益.谷歌数字图书馆并非图书馆,它涉嫌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版式设计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本文对谷歌涉嫌侵权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今秋十月,是著名高校山东大学百年华诞的纪念日.在山大档案馆里,我见到了被称之为百年山大"准生证"的珍贵档案--来自于台湾故宫的原样复制的山大的第一份档案<试办山东大学堂折及暂行章程>.  相似文献   

10.
国际图联关于数字环境下版权的基本立场——数字化没有什么不同,对于图书馆以数字方式复制与传播作品的行为模式并不适用。原因是,数字技术使图书馆复制与传播信息的实际能力与商业出版者接近,危及了版权人的合法利益。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应承认自身法律地位的转变,放弃合理使用的传统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