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交通工具史料述论(下)马德下篇船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水力交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生存,在不断地同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观落叶因以为舟”①,“见木浮而知为舟”②.最早的“船”是用许多根木橼或竹杆扎成的筏子,继而是独木舟...  相似文献   

4.
易璐 《江西教育》2023,(16):42-45
<正>《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从古籍记载中可以得知,我国史前社会即有先民“构木为巢”,以蔽风雨,抵挡野兽的侵袭。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房屋的设计与建造。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中,就专门介绍了房屋修缮、宅院建造方面的技能和构造法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建筑的成熟期,是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唐宋。但先秦古建筑的产生、发展为唐宋建筑奠定了基础。从先秦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建筑”从原始自然状态开始产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古建筑体系的雏型。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依附大自然,栖身于天然洞穴之中。北京猿人就是群居于今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在古书中,曾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巢居可能就是在地势低洼潮湿地区的原始人类另一种居住形式。这说明在还没有产生人为的“建筑”概念之前,原始先民依附自然,居住形式是:穴居和巢居。随着历史向前发展,原始先民在劳动中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与海洋资源开发日益兴旺,越来越多的航海专业毕业生长年累月以船为家,从事海上工作。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的海洋运输船上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观渊源较早 ,在颛顼以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先民就有明显的“神人交通”观念 ;“绝地天通”以后 ,神人交通观念便过渡为以神化王权为实质的“天王合一”观念 ;至春秋时期 ,天王合一观念在天人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为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所取代 ,其间老子和孔子起了重大作用。老子从天道观的正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宇宙论基础 ,孔子从人道观的侧面奠定了哲学天人合一观的人生论基调  相似文献   

8.
万晓旻 《学周刊C版》2024,(13):163-166
“海上学期”项目自20世纪中叶创立以来,为包括许多中国师生在内的世界各地参与者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考察经历,许多学生从项目中受益匪浅。我国若能借鉴“海上学期”项目的模式和经验,依托本国学术和运营平台,面向国内外学生开展类似教育项目,将能够帮助更多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开阔眼界,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我国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这里古称“西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我国古代海上交通开通以前是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又是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角逐的重要场所。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其封闭性与经济文化交往的开放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的先民们不但创造着自己的文明,而且在传播、吸收、发展和促进古代人类文明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四”是先民喜爱的数字之一.因为它是一个平稳的数。桌子有了四条腿。显得平稳安妥。数字四,先民最初是从东南西北四方观念中.逐步建立起四象、四季、四神、四帝等自然崇拜观念。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四亦极为崇拜.在他们看来四是宇宙的数学模型.代表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水、火、土、木”。我国《周易》中“……四象生八卦”.就是以四象作为八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传统商道。其中既有西出玉门关、阳关沿河西走廊 ,穿越大漠 ,越过葱岭 ,经中亚、西亚至地中海沿岸的古代陆地“丝绸之路” ,也有经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乃至北非各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 ,发展于隋唐 ,繁荣于宋元 ,衰落于明清。它与陆地“丝绸之路”南北呼应 ,相互补充 ,“舟舶继路 ,商使交属” ,为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影响极为深远。但史家对陆地“丝绸之路”的研究较为深入 ,对海上“丝绸之路”介绍则不够充分 ,以至于许多学生对海上“丝…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西瓜种植起源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途径和时间问题。现在一般认为:“西瓜原生于非州……是通过‘丝绸之路’由非州传至新疆的”,后又由新疆传入我国内地。①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在西汉武帝时期曾派海船远航到达“已程不国”,当时中非交通的途径已打开,因此,西瓜“很可能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也就是说是从“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满清的海禁与“闭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满清入关以前历代海外贸易的概况中国海上的交通,根据有文字的记载,早在西汉时代就可以间接地与欧洲的罗马(当时称为大秦)有海上贸易的往来了。㈠这种海上贸易到南北朝时,已经达到“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盛况。㈡这时主要是开辟了与南洋各国的海上贸易,因之,也就越发促使中国海外交通的发展。到了隋唐,中国出现了一个封建的统一的时代,由於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海外  相似文献   

14.
李姝姝 《现代语文》2009,(10):146-148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为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包含了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其中“鬼”部字就很好地向后人呈现了上古汉民族鬼文化的内容。本文以《说文解字》为蓝本,从《说文》“鬼”部所收录的一系列汉字入手来探索在上古汉族先民中流行的鬼文化,以期通过探讨鬼文化的观念和行为事象,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云南沧源崖画族属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沧源崖画因其古老和内容之丰富离奇,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目。沧源崖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原始社会史,西南民族史、艺术史等方面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近年来,学术界对沧源崖画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然而,对于族属问题的研究,目前仍众说纷云,各执一是。比较集中的看法是:“佤族先民”说,“傣族先民”说。就笔者近几年来听到的和在书刊上看到的“傣族先民”说的主要依据,概括起来有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輮”,课本以及其他许多本子都注为“同‘揉’,使……弯曲。”这似乎也能讲得通,但仔细推敲之后,就觉有些不妥之处:一者没有说明“使弯曲”的方式,二者不大合乎语法。“輮”,实际上应为“煣”的同音假借字。《说文》:“煣,屈申木也,从火、柔,柔亦声。”这就是说“火”旁表义,“柔”旁表声,此字有“用火烘木,使之弯曲”义。《汉书·食货志上》有“煣木为耒”句。用火烤加工的方式使木弯曲,这也是一般的常识。若取此说,不仅道出了“使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以前,我们民族的先民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建立了光辉灿烂的远古物质和精神文明。本文以中国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为依据,用许多生动的远古文化事象即例证,对我国远古时期的绘画、雕塑和音乐、舞蹈等艺术进行了概略性的论述。从这一侧面亦可清楚地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不是五千年而是七千年以上。 一、绘画与雕塑 绘画和雕塑艺术是“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艺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它在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驾驶人员、调度、行车值班员等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工作岗位的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2012年9月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仅就新近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就有25个,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2012年10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强调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主干作用。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非常紧缺,与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高速发展不相吻合,这就需要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的哲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并  相似文献   

20.
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我们幼儿园就在“中国科技五金城”旁。许多幼儿家长从事五金行业,他们常给我们提供各种适合幼儿操作、探究的工具、材料,还给我们带来许多五金方面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和特色区域活动的优势。一、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在选择主题探究活动内容时,以丰富的“五金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中国科技五金城”,走访了名产品展馆、五金历史博物馆与五金市场,让幼儿亲身感受丰富的“五金世界”,了解相关的五金知识与产品。展馆里琳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