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样的文化是生态文化 1、从研究对象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它是与有关人与人的关系的社会文化或人文文化概念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念。社会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化要探讨和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2、从文化的属性而言,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它与属于社会科学的传统人文文化不同,是一种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有关系的一种全新的、交叉的边缘文化。 3、从文化的功能而言,生态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  相似文献   

2.
李钧 《文化学刊》2009,(6):107-112
“生态文化”是近年来广为使用的一个新关键词,但是大型工具书都未收入,遑论明确定义。本文梳理了从“生态”到“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学”的语源生成、内涵延展,及其文化学意义。生态文化学作为一种主体间性哲学,一种关系思维,一种关于天人关系的物理、事理与情理的科学,一种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必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森工企业文化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个大概念,既宽泛又系统。本人结合工作实践,仅就森工企业文化在生态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苏为民 《生态文化》2011,(1):F0004-F0004
近年来,龙江森工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全面树立大生态观念和“保护生态、热爱生态、珍惜生态、建设生态”的全民共识,形成了“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缺绿补绿、立体遣绿、完美塑绿、全民护绿”的热潮,把美丽的林区打造成了龙江知名的生态园林城,基本实现了“让人人生活在公园里”的生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道家文化的生态理念源于"道"与"自然",这种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在能源、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道家文化生态理念更凸显出高瞻远瞩的光辉,对环境恶化的治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晨宇 《生态文化》2007,(1):44-45
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日前由《生态文化》杂志21位编委投票选出。这十件大事是: 1、许嘉璐副委员长撰文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2006年10月出版的第五期《生态文化》杂志发表的许嘉璐文章,首次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该文指出,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林业建设的“第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文联主办的《生态文化》杂志,作为国家林业局主管、国家林业局宣传办直管的唯一一个公开发行刊物。历经了9个年头,在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普及林业知识,关注林业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刊物.打拼成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作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只有把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既有利于企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4年,北京市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前沿话题 ,它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人与社会的道德概念。在以往有关生态的美学研究中 ,大都孤立地谈论生态中的美学构成或生态思想 ,虽然联系了人 ,但没有联系人的行为和动机与生态所构成的伦理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 ,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 ,这与当代环境伦理学所阐述的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中国人的审美世界事实上是以生态伦理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宏大的、整一的、体现出人文内涵的精神境界 ,它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体现出来。当代生态环境面临的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学 ,在这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这一优秀美学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生态文化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伟 《生态文化》2011,(1):6-7,43
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明在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后,正向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是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制度的总和。在生态危机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威胁的今天,专家们预言:生态文化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老  郑直 《生态文化》2007,(5):F0004-F0004
被誉为“江南生态观光第一园”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宝岩生态观光园,是公园管理处和虞山林场为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不断强化人们生态意识、增长生态科普知识,在林场生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投巨资着力打造宝岩生态文化观光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持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促成人的和谐性生存的社会,人的和谐性生存作为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既是人的生存之本,也是人之生存的终极实在。  相似文献   

15.
“绿林竹海寻宝藏,耕读传家诗意浓.”这是2013年浙江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授牌典礼上,评委会给予绍兴市平水镇同康村的授牌词.自201 1年起,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生态文化基地遴选命名活动,迄今评选出58个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基地.当我们走进这些生态文化基地时,那爱绿护绿的创举、自然和谐的环境、因林而富的理念,让我们感受到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新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认知奠定理论基础,能为促进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夯实价值指引,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需要从完善课程内容、丰富实现形式及提高重视度上下功夫。深耕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育路径研究,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是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考察在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有的学者把文化生态称作“文化土壤”。小说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诸因素对整个文化,或者对小说的生态的决定不是直接的,不像对人本身那样随时身感神受,中间有若干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主要是“人”,即人在自然、社会制约下所创造的固有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思想意识、哲学精神、审美兴趣、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古代在六朝时兴起的“说话”艺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平话小说,地域范围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但不能说黄河及其自然生态是“说话”、“平话”生成的直接决定因素,而是在黄河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之上所形成的大陆民族文化、农业社会文化和宗法制度文化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拟定以下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的生态。  相似文献   

18.
张胜开 《生态文化》2007,(5):F0003-F0003
四川省林业厅十分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按照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的指示,已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现代林业建设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张帝 《生态文化》2011,(4):28-28
生态文化,是人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概括,是人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信念、价值理想、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尊重自然、敬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林业对于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林业生态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并对林业文化建设促进林业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地方林业部门的生态文化宣传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