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品味童真童趣。2.披文入情,把握复杂情感。3.激趣引导,尝试整本书阅读。【课前准备】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人和事,初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小学六年级时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以及他人的评价——《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请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作者,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故事概况。 2.通过设置悬念、猜读、品味精彩片段等形式,引发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初步感知故事及人物形象。 3.通过导读活动,学习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读书热情,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3.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2.初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相似文献   

6.
王燕 《学语文》2014,(6):20-21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了解庖丁高超技艺形成的原因。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培养运用规律,反复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1.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2.对庄子之道及其所启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律。2.运用规律的特性,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体会运用规律的价值。3.初步渗透"符号化"意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规律图"感悟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龚晶  杨佩君 《快乐阅读》2013,(18):92-9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确"鸟儿、细条条儿、一会儿"等儿化音。2.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内容。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初步感知鸟儿的信守承诺。【教学重点】学习1-6自然段,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初步感知鸟儿的信守承诺。【教学难点】学习1-6自然段,用朗读表现出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发疑问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词语、诵读品味、表达运用等方式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3.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周锦华 《新高考》2007,(1):30-33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思想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孔子的外衣宣扬资产阶级改良,是"跪着造反"。如《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恐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生存年代、种类、食性、繁殖、消失等方面内容,通俗易懂。这篇说明文的授课意在同过朗读、小组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教学目标】1.理解"庞然大物""吊桥"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理解本课词语。3.初步了解文中涉及的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和京剧的发展;识记旦角的分类、京剧的四大名旦;简单学习京剧的喊嗓"呀""咦",及京剧名段《卖水》中的念白片段。【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和京剧的发展。2.让学生知道京剧旦角的分类和认识京剧四大名旦。3.掌握利用人声的假声区学习京剧中的"喊嗓"和"念白"。【教学难点】掌握用假声区学习京剧中的"喊嗓"和"念白"。【教学思路】中国文化→国粹京剧→京剧发展→走进旦角→认识京剧。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会用雅"字。2.读顺读流利课文,借助表格理解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重点句段蕴含的道理。4.学习表达,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流程】一、发现、感受树美1.板书课题,读题、释题。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桃花心木。教师相机补充资料图片。2.检查预习:借助文中词语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文化巨人孔子的主要成就,由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三部分内容组成。执教者认为课文对孔子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学生一起研究,对教材进行充实,增补了“政治家”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珍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精神,感知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2.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2)尝试探究性学习,初步培养小学生研究人文科学的精神和能力。(3)初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的】1.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2.体会打比方、拟人修辞的好处。3.试仿说、仿写第四小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2.文中的石榴,家乡在哪儿?大家都知道,它的名气可真大!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3.快看,石榴园里好"热闹"!【设计意图:孙绍振教授说过:"文本解读的关键在于找到文本中最富张力的文字枢纽,即文本密码。文本密码极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