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艳霞 《广东教育》2006,(10):34-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的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对于感兴趣的东西总是非常热衷,眼睛里流露出的都是无尽的渴望与惊奇。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基于此,利用学生的兴趣抓好语文自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呢?所谓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也就是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多教多学"好。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以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强烈的心理渴望去认识事物或参与该活动。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未知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家曾用实验来探寻人在分析或者运算时所体现反映的智力高低,而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对事物的兴奋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对事物是否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加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  相似文献   

8.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的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要使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得以加强,我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优良兴趣品质的培养天津市南开中学潘印溪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知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假如在智商相...  相似文献   

11.
晏华 《云南教育》2004,(2):10-10
心态不同、情绪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样事物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迥然不同的情况。心理学有过这样的实验:内容是看一张一群青少年正在沼泽地区挖地的图片。一位实验对象在心情愉悦时对这张图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指一个人在认识、研究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倾向或积极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也称“求知欲”。  相似文献   

13.
韩居国 《考试》2009,(4):16-16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万发荣 《教书育人》2012,(32):58-59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首先就要强化语文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认知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而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2009,(19):22-22
指导语: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它使人对事物的认识由外部的表面特征深入到内在联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常占主导地位,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必然善于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点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属性一一分解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也就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长期以来体育课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究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具有这种认识倾向的人,在认识活动中常常废寝忘食,其乐无穷。语文这一学科,更需要充满情趣。为此,每节语文课铃声一响,我都随着铃声神采奕奕地走上课堂,先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而课堂上,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饱含着期待、鼓励,以唤起学生索取知识的愿望。一、课伊始,趣即生。每带一届初中,我都开创课前三分钟活动,创一个机会给学生表达,这个活动按班级学号的顺序进行,主持点评也由学生把握。三分钟讲话内容,可以说新闻,也可以说读后感,还可以说故事、成语、寓言…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可见兴趣的作用之大。在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从事活动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升教学成绩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以其特有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征,结合化学实践(包括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研究实践)不断探研、不断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特质.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使人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是事业成功、学业进步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