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基层记者在新闻采编中普遍存在着抓不准新闻焦点、缺乏新闻敏感度,缺乏真正走基层、缺失新闻真实性,一味追求高关注、忽视百姓真需求,采编传统又守旧、缺乏创新和突破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对如何提高基层记者新闻采编能力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深入基层,提升新闻采编敏感度;坚持"民本",坚定新闻采编价值观;寻求创新,突破新闻采编旧形式等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基层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郭晓 《新闻传播》2012,(2):47+49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基层记者在这次活动中更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直以来,身处市县级的编辑记者比较能真实地接触到"地气",他们的稿件来源多是一线或第一时间的采访,但是基层记者在两腿走基层的同时还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接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深入开展。笔者认为,走基层的要义,在管用。管什么用?就是能为基层释疑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能让百姓的喜,鼓舞上层;百姓的难,牵动上层;百姓的乐,感动上层。百姓的事,有人办;百姓的痛,有人疼;百姓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以来,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新闻媒体,重庆市《江津日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记者进社区”等栏目面向基层,新闻工作者们深入一线蹲点了解,坚持采访写作,关注民生、关注变化、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为特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足气力。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工作就是去跑、去找、去挖掘新闻,因此,练就一副铁脚板,是记者的必备素质。然而,我们看到,现在有一些记者不愿走出去,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占多数,与百姓、与基层的交往越来越少,新闻发现力随之慢慢降低,新闻嗅觉渐渐失  相似文献   

6.
去年8月份以来,按照"走转改"活动的部署,我们山西日报记者部的近40名记者迅速投身其中,严格管理,精心策划,用心感受,用爱记录,先后承担了"走转改?记者贫困山区行"、"走基层——问民生"、"走基层——看发展"、"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现场采录"等栏目的采访供稿任务。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共从基层一线发回了千余条带着泥土芳香、包含百姓冷暖的鲜活新闻。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记者部触角遍及全省  相似文献   

7.
于杏生 《新闻实践》2011,(10):34-36
何谓基层?简言之,即基础之层,就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无疑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我认为,记者的基层就在新闻现场,就在矛盾交汇处,就在那社会遗忘处……记者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社会的发现者,没有发现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传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善为下者方能处上,脚往低处走,思往高处攀。记者只有经常走基层,新闻敏感才不致钝化,百姓情怀才不致淡化,新闻品质才不致退化。  相似文献   

8.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全国新闻战线连续第二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也是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春运”、“物价”、“讨薪”、“留守儿童”、“食品安全”、“新农村建设”……在走基层接地气过程中,编辑记者们如何深入一线、如何有效抓“活鱼”、如何与百姓相处融洽引起话题,成为新闻工作者在工...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需要深入到基层当中,倾听百姓的故事,为百姓发声,从而引导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研究记者走基层的重要性,并分析其走基层,讲好老百姓故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大批记者走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虽然不能  相似文献   

12.
“记者要多走基层多思考多实践,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笔者最为深刻的体会。 1998年7月,笔者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在福州日报社采访部工作至今已有13年,都在基层一线采访,参与了不少新闻策划,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作品。笔者2005年被授予福州市第四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有74件获全国、省、市各类...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那么,基层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基层就在身边,基层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基层不等于走贫访苦前不久,在山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我们说的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固然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工矿企业,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如果有一个平民情怀,身边处处是基层.齐鲁晚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体以市民百姓为主,新闻报道上更关注民生新闻.由于报纸定位和工作特点,记者编辑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这些采访活动,应该与市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再次强调“走转改”,我的理解就是要更加深入实际,从过去的贴近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走、转、改"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锻炼记者,要敢于起用年轻记者,在压担子中促其快速成长,培养意志力;要鼓励、督促年轻记者多走基层,培养他们发现新闻的能力;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6.
马佳 《新闻世界》2014,(4):31-32
自2011年8月开始,中宣部、国家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提出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给整个新闻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贴心百姓心声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观众的好评。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记者走基层》板块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结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此类栏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钱峰 《新闻实践》2011,(10):36-37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与基层打交道的记者,近10年的新闻采写经历,我结交的基层朋友也较多,他们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素材。作为生长于农村、有幸走到城市的我来说,喜欢走基层这种采访和写作的方式,或者说是生活方式。在不断走基层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同时为基层、百姓办些实事,让我觉得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让我心底更为踏实。  相似文献   

18.
丁子洋 《新闻实践》2011,(10):38-3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现场。老新闻工作者有句名言,好新闻是走出来的。这个走,就是走基层,走现场。丽水日报从创办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引导记者走基层,到一线发现新闻,采写新闻。近年来,针对80后从业人员的增多,更是强调优良传统不能丢,让记者走基层成为常态化,而不是一个活动,或者一次作秀。坚持不懈地鼓励记者下基层,丽水日报社探索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做法,还是管用的。  相似文献   

19.
闫杰 《新闻传播》2012,(4):30-3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活动,不仅有利于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更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走基层使新闻回归本源;走基层使记者回归服务主体;走基层使新闻媒体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