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糠醛为原料,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制得较高产率的糠醇和糠酸,糠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且用途非常广泛。采用的超声波辐射合成方法,与传统的催化剂制备和催化加氢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小等优点。超声波也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并能提高反应产率。为今后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糠醛为原料,在超声波辐射条件下制得较高产率的糠醇和糠酸,糠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且用途非常广泛。本文采用的超声波辐射合成方法,与传统的催化剂制备和催化加氢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污染小等优点。超声波也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并能提高反应产率,为今后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固体超强酸催化缩醛、酮化反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露玲 《科技通报》1995,11(5):89-291
研究了固体超强酸SO/TiO_2 ̄-SnO_2催化碳基化合物与乙二醇的缩醛、酮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活化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及反应时间等对缩醛、酮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物质的量比为2,3,4的钴铁水滑石,XRD、TG-DTA和IR分析均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其焙烧产物为催化剂研究了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焙烧产物都可以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其中4CoFe效果最好,3CoFe次之,2CoFe第三;以4CoFe为催化剂,在最佳合成条件为酸醇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为2h,催化产率为79.0%。  相似文献   

5.
文章优化了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25∶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75℃;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产率为96.4%。  相似文献   

6.
以硅胶为载体,以硫酸盐为活性物质,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催化对称性二醇的选择性酯交换反应,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物质负载量,浸泡时间和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氢钠负载量1.5mmol,浸泡时间24小时,焙烧时间3小时的催化剂和以硫酸铈负载量0.3mmol,浸泡24小时,焙烧时间1小时的催化剂转化率和选择性最高。并验证了此催化剂对于对称性二醇的选择性酯交换反应具有很好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0-220
高效不对称催化剂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作为不对称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兰州化学物理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汉民研究组根据质子能够加速某些有机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多功能化不对称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松脂催化加氢反应条件、催化剂、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机理,对氢化松香制造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松脂加氢反应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5wt.%,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00min,反应压力6MPa;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转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所有因素对选择性的影响都没有显著性;氢化松香制造所用催化剂有贵金属和非贵金属两种,其中贵金属以Pd/C催化剂为主,非贵金属以镍基催化剂为主,特别是以FCC废触媒为载体制备的镍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松脂加氢活性和选择性;松脂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有双曲线型和幂函数型,双曲线模型有利于研究加氢反应机理,而幂指数型则有利于加氢反应过程的放大设计计算;反应机理为松香中的主要成分枞酸分子不在催化剂上吸附,枞酸分子与催化剂表面上所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反应,氢原子的吸附过程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弱酸催化剂在不同温度时,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不同弱酸催化剂催化蔗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我们发现随着弱酸酸性的增加,反应的活化能不断减小,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越好,并揭示均相酸催化反应的本质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在微波辐射下以酸性离子液体甲基咪唑丙烷磺酸-三氟乙酸催化芳醛和氨基硫脲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芳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产率为60.2%-95.0%,产物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表征,该反应的产率较高、时间短、后处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前乙苯工艺单元使用乙苯催化荆有EBZ-500、EBZ-500S烷基化催化荆和EBZ-100S反烷基化催化剂,EBZ-500、EBZ-500S催化剂用于烷基化反应,EBZ-100催化剂用于反烷基化反应.这些专有的催化剂由UOP开发和生产,EBZ-100于1994年商业化,目前在14套装置使用,EBZ-500于1996年商业化,目前在12套装置使用.  相似文献   

12.
马杰  姜恒  宫红  王锐 《科技通报》2005,21(2):123-127,141
合成了对甲苯磺酸铜,用热重分析仪和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表征。以对甲苯磺酸铜作为氯乙酸和异丙醇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氯乙酸0.167mol,醇酸摩尔比1.1:1,催化剂用量1.0摩尔百分数,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5~90℃,环己烷(带水剂)的用量2.5mL,酯化率可达97.0%。与SnCl4等Lewis酸催化剂比较,对甲苯磺酸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酯化率仍达到94.6%。对甲苯磺酸铜在催化氯乙酸和其它醇的酯化反应中亦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相应的酯化率大都高于90%.  相似文献   

13.
基于燃烧反应的利用率低,燃烧反应不充分,反应不完全,燃烧后产物污染环境等缺点,本文探究了钙钛矿对燃烧反应的催化影响,对稀土双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进行了制备,然后对其在燃烧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了XRD、TPR表征,主要针对双钙钛矿型催化剂在甲烷中的燃烧这一反应,进而探究了对于A位掺杂双钙态矿型催化剂对甲烷的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部分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在不对称催化合成新催化剂和新机制、有机合成新试剂及天然产物全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群体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优势"手性双氮氧酰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和新型开链胍类催化剂,在新反应和有重要用途的手性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了优秀的结果;发展了手性有机胺类小分子的三烯胺催化新模式,实现了远程手性控制。基于串联反应策略、仿生策略及汇聚合成策略等,完成了多个复杂结构和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全合成,发展了一些有重要用途的药物分子的合成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16.
以活性炭为载体、贵金属Pd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5.0 wt.% Pd/C催化剂,用N2吸附和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维生素过程中重要中间体2,3,5-三甲基苯醌(TMBQ)加氢生产2,3,5-三甲基苯醌(TMHQ)为目标反应,在反应温度为40~80℃范围内,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下,该反应对TMBQ的反应级数为1,活化能为47.7 kJ·mol-1。经核实,建立的TMBQ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钯杂多酸催化剂的锚定与催化性能。在芳烃类化合物的生成过程中C-H4键的反应活化性能是关键,关系到芳烃类化合物的生成效果,需要高效的催化剂来保证C-H4键的反应活化性能。传统的活化方法主要采用的催化剂是金属杂多酸盐,但是催化性能较弱,芳烃类化合物的生成率只有20%以下,同时反应所需温度较高,需要在500℃以上,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提出采用钯杂多酸多维催化剂作为芳烃类化合物的生成催化剂将钯杂多酸锚定在4-氨丙基-五乙基硅酸的孔道内,得到了钯杂多酸多维催化剂,使得采用空气为氧化剂的芳烃类化合物得到高效的氧化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在200℃的反应温度下达到了58%的总转化率,得到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9)
丙烷直接氨氧化法制取丙烯腈是一条潜在的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丙烯腈生产路线。本文概述了丙烷在钼酸盐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丙烯氨氧化反应的过程,对原料及产物进行归纳,介绍了三种催化剂以及催化剂之间的差别,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一种催化剂进行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甲酸作为氢源,Pd/MCM41作为催化剂对三氯乙烯(TCE)进行还原脱氯降解。筛选了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在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最终确定1.5%Pd/MCM-41催化剂为最优负载量,通过浸渍法制备催化剂,采用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连用技术考察三氯乙烯的还原脱氯效率,通过XRD和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Pd的负载量、催化剂初始浓度、TCE的初始浓度、甲酸的浓度对本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二聚体结构的Keggin型杂多酸盐[CTA]10[(PW11FeO39)20],用侃、UV—vis及XRD表征了其结构,并以H2O2为氧化剂,叔丁醇为溶剂,考察该杂多酸盐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0。用量等因素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下,催化剂用量为0.1mmol,n(H2O2)/n(环己醇)=2.5时,环己醇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92%。此外,又考察了该杂多酸盐对不同类型的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对于环状的脂肪仲醇和芳香伯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催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