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古代和官制相辅相成的品级和封爵,在秦代就已大致成型。秦代官制有“官”、“爵”、“秩”,以“官”定职掌,以“爵”赏功劳,以“秩”定等级、计俸禄。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秩”演化为“品”、“阶”,“爵”曾演化为“勋”、“爵”)。品、阶、勋、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古代历史时,也需要对它有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甲历档案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人事档案,它集中记载了唐代官员的职务、履历、考选以及授官等情况,更是唐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内容和管理利用方法对今天的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选拔仍有很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县级政府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最稳定的一个行政单位。从春秋出现县以来,县级政府的官员配备、日常运作、组织机构等都相差无几。研究中国古代的县级机构的设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这一基层政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官员的升迁、降黜就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职官的变动都有一些专门用语深深地刻印在语言中,我们对这些用语进行一番较系统的训释,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历代君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在建立并逐步完善自己的官吏铨选和管理制度,对于官员的任免、考绩、品秩、假退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关于官吏任免调动的专用名词。积累并掌握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通过文化考试选拔人才的。如果碰巧考个“状元”、“秀才”什么的,最直接的实惠就是弄个三品五品的官员干干。若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也要看他官当的有多大。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当官看得比什么都重。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因为书读好了将来可以当官。当官有什么好处呢?自然好处多多。如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诗歌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那里有无限丰富的宝藏。学习、鉴赏古代诗歌,可以让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营养。 (一) 反复吟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我国的古代诗歌向来就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乐府诗来自乐府,唐绝句、宋词、元曲,一直到明清时调、小曲都是入乐的。诗人写诗,都要讲究音韵与节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放型师资管理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是使师资管理系统在开放的状态下运行,在国内外人才流动大循环中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全方位整体优化,其特征在于把师资队伍管“活”,目标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五方面:①实行合理流动的师资管理;②优化教师结构管理;③多样化的教师职务管理;④系统性的教师待遇管理;③网络化的组织体制管理。开放型模式要真正运行起来,需要有一系列切实可行、配套的制度给以保障,在师资管理的基本环节上,实现上岗、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建设,发挥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民主性的精华突出的表现就是爱国主义的思想。从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开始,直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诗人的大批涌现,上下两千年,形成了文学史中一条爱国思想的主线,这是一份极其丰厚的宝贵遗产。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通观中等师范语文课本所选近百余首中国古代诗词,其表现爱国主题的,大致有以下五方面特点:一、反侵略,反压迫,反对分裂割据,渴望祖国统一、民族强盛始终是我国古代爱国诗歌响遍行云的主旋律.面对人侵者给本民族所带来的巨大灾…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眼去审视美,用脑去思考美,用口去再现美,用手去创造美。从读、问、写、思、品五方面来建构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而塑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1.
文官制度即对文职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对文官的考选、品俸、考课、监察、致仕等内容,中国立国悠久、文官制度的历史亦漫长,演变到清代,便愈益完备、详密和成熟。研究古代文官制度不仅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提供基础,也为当前的政治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务员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绵延1300多年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古代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在内容上主要是考查考生掌握儒家经典等相关知识。考试还就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等方面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试者发表意见,作出书面回答。由此选拔官员(候补官员)。在考试形式上,由口试与笔试两种。笔试情况复杂,又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多种形式。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语文考试”。即便是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不是只考一篇作文。我们不能从“中国古代1300多年的语文考试只考一篇作文”这一错误的前提,得出“高考语文只要考一篇作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双利 《培训与研究》2007,24(8):123-124,127
对于清代算学教师的研究,至今依然甚少。本文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清代算学教师的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讨:编额、品秩和来源;授课时间和内容;教学方法;要求和考核;待遇和出路。清代算学教师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古代的算学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网站作为主流网站在网络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对政务类网站政务要闻、热点关注、公共安全等五方面信息发布和更新情况的调研,了解我国政府政务类网站信息发布与更新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起,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诗的国家.在历代杰出诗人和民间歌手的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有不少是描写我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状况、教育家的主张、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诗歌,我们称之为教育诗。这些古代教育诗,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是我国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和教育遗产。它为中国诗歌史、教育史、文化史等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份真实形象的参考资料。但是,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教育诗还没有作专门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本文试就中国古代教育诗的内容作一概述,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唐挽歌以献赠的实用性挽歌为主,歌主多为皇室宗亲、达官显宦。皇室的挽歌歌题比较明晰可辨,即皇帝题以庙号、谥号或陵名,其他宗室贵族则多用谥号或封号,然官员却不然。唐朝官制复杂,职事官有正员官、检校官、试官、员外等之分。除了职事官外,另有散官、勋官、爵号。此外,还有大量无品秩的使职存在。若亡者德名著世,死后或有赠官、谥号。在挽歌歌题的书写中,一般取职事官,而辅以其他官谥称号,这和唐代官制中以职事官为重相统一。至若歌主一生宦海浮沉,歌题一般取歌主最终官职,而非最尊官职,和唐代墓碑书写义例相类。  相似文献   

17.
朱明霞 《考试周刊》2011,(80):41-42
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有了明显增加,这意味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社会地位得到了重新审视。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带有功利性,加之诗歌鉴赏题又多考查古代诗歌,因此现代诗歌的鉴赏便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盲点。本文从看作者、审题目、整体把握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等五方面谈谈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鉴赏技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我国古代美学中独成系统的审美逸概念形成的原因、源流表现及结构体系和涵义,作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系统考察。指明它是古代美学范畴整体结构中基本属于道家美学思想体系、以破礼脱俗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支系统。其形式、类型和涵义均极丰富多样和深厚,在不同发展时期各有不同的时代与个性内容和特征。这个系统在审美和创作上的共同特征和重要思想,就是不拘一格,不断创新、强调逸美作风在个性和方法上的不可重复性。所以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放逸文艺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美学价值,进而继承发扬其中有益的成分,形成今天新的艺术流派、作风和作品,都有参考价值与借鉴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是我国古代想象中的神物,是以蛇、鳝鱼等形象为基础神化而成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的图腾信仰.我国原始时代有些族体,如夏、越等就是以龙为图腾的,它后来在我国成为最受崇拜的对象之一,其形象在我国古代许多装饰、雕刻和绘画中出现.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类似的形象也存在于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古代美洲文物中.近代考古发现,在古代墨西哥有以龙为题材的石雕、壁画,有与我国古代器皿相仿的龙头石盆等.  相似文献   

20.
官员的考核及监督机制的优劣是关系到一个社会吏治是否清明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吏治固然有其无法抹杀的阶级局限性,但其某些制度特点仍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别是其考核体系的完善化、制度化和监督体制的严密性,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