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建武 《收藏界》2013,(11):32-36
(接上期)三、玉器的年代 这三批玉器种类繁杂,而且多属征集品,缺乏地层关系和可靠的共存遗物,所以其年代和文化性质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其属龙山文化玉器。石峁出土陶器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关系密切,因此石峁遗址应属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亦即陕西龙山文化,它的年代也比较接近于客省庄第二期文化。芦山峁遗址有专家认为属龙山晚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丁哲 《收藏界》2011,(3):28-31
镂雕,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下面笔者对史前至明清各主要时期的出土玉器进行考察,以分析历代镂雕工艺的特点及制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0):27-34
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再代的史料缺乏,一般认为其活动中心在山西、河南等地;夏之后是商,其统治中心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陕西商文化遗址全省各地多有发现,但玉器发现不多;陕西是周人的发祥地,又是西周建都之地,所以出土玉器非常丰富。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成长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首先是神权和礼仪特征。商周玉器是在原始社会及夏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时,玉器在品种、数量、使用范围上更加丰富,在祭祀、丧葬和礼仪的运用上更加规范。相比较而言,“神玉文化”在商代玉器反映的更加突出,玉器成为天地入神之间交往的神玉,并表现为王权和神权的合一。  相似文献   

4.
董千 《收藏》2016,(11):76-83
杭州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古代玉器,本文拟以馆藏春季意蕴玉器为对象,选其精要,通过对宋,元,明,清各时期此类玉器的梳理,探讨其所表现出的时令自然物候,分析玉器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曾智泉 《收藏》2007,(6):110-110
中国有句俗语:“黄金有价玉无价。”是说好的玉石价值连城,难以定价。2006年,中国玉器拍卖凸显玉无价的现象,这股风现在还很强劲,见首不见尾,令人深思。综观2006年玉器市场,价位疯涨的玉器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雕琢精美之物。其中以清代皇家玉器为最贵,其次是明代皇家玉,再次是同时期的一些民间精美玉器,而高古玉器养在深宫人未识,未出现买卖高潮。  相似文献   

6.
崔兴众 《收藏》2014,(2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西安博物院藏有两件史前时期玉璧,一件是2002年在雁塔区鱼化寨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玉璧(图1),该璧较小,从单面钻孔,素面无纹,表面抛光,磨制精致。另一件是1983年在西安征集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璧(图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8.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9.
洪殿旭 《收藏界》2012,(7):39-41
古.代玉器的鉴定,除了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玉器的地域范围、玉器的类型等基本特点之外,还要多读一些记载出上玉器的考古报告,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21)
正杭州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古代玉器,本文拟以馆藏春季意蕴玉器为对象,选其精要,通过对宋、元、明、清各时期此类玉器的梳理,探讨其所表现出的时令自然物候,分析玉器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清爆竹辞岁白玉佩(图1)白玉,圆角长方形,双面雕。长5.7厘米。额首琢双夔龙纹,器身四周留有方形边框。正面开光内浅浮雕三童子于庭院游戏玩乐的温馨场面:一童点引爆竹,一童折梅围观,一女童掩耳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13.
刘继卿 《收藏界》2010,(4):37-40
玉器的雏形伴随着新石器时期的降临而诞生,即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原始的玉器产生了。玉器从初创到成熟虽然经历了三四千年的漫长历程,但由于当时的采玉和运输能力均很原始低下,玉料多为就近取材,品种较少,地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南阳独山玉     
蔡辰洋 《收藏》2013,(3):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5.
王聪  肖丽媛 《收藏》2010,(11):84-86
建国以来,河南出土了一大批商周时期的玉器。现将新郑市唐户和望京楼遗址出土玉器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阳独山玉     
张帅峰 《收藏》2013,(5):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18.
藏玉     
有史以来,没有一样东西像玉器在中国人的心灵中那样久远、根深蒂固,亲近得难分难舍。新石器时代晚期、秦汉及至明清时代,古玉每个时期都具有各自的风格特征。三代以前的玉器造型简洁、静穆、古朴大气,充满对天地的敬畏,心境似乎广大辽阔,光明磊落。春秋战国及至秦汉,  相似文献   

19.
赵顺平 《收藏》2009,(5):163-163
作为一名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相关的信息。今年《收藏》杂志第1期、第6期相继刊登有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20.
<正> 人体的结构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是在变化的。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变化的特征,可将人体发育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婴儿期(出生后至一岁)。 (二)幼儿期(一岁至三岁)。 (三)学龄前期(三岁至六岁)或称学龄前儿童期。 (四)学龄初期(七岁至十二岁)或称学龄初儿童期。 (五)学龄后期(十一、二岁至十八、廿岁)或称少年期。这一时期也称青春发育期,前两年为青春前期(青春突增期),后四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