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晶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11,86
史梦兰是清代中后期京东的著名人物,编有《乐亭县志》《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抚宁县志》四大方志。文章拟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作用、修志的原则、修志的体例与方法四个方面,对其方志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代方志编纂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明代河南儒学与方志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河南儒学是本省方志编纂的核心力量。儒学师生不仅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方志编纂思想 ,而且全方位参与了全省上下的修志活动。儒学修志是中国方志史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客观要求 ,也是明代儒学教育发展兴盛的直接反映 ,同时还为地方政治文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明代云、贵、川交界处的乌蒙山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司势力,这些土司分属于川、黔、滇三省,互相之间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为加强对土司势力的控制并保证内地前往云南道路的畅通,明廷沿着道路设置了大量的军政机构,方志兴修作为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经过各种史料的对比,可以发现明代乌蒙山区的方志兴修的次数不多,且大都集中在明初。普安作为设流较早的地区修志频率较其他地区为高。乌蒙山区明代的修志情况是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对研究西南边疆纳入国家管理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兴起了一个空前的"盛世修志"热潮.在各地修志的实践中,陆续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并初步展开了讨论,这是很可喜的.现就方志的起源、定义、性质和作用,谈点看法,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编纂新方志热潮,史念海先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不仅积极探索新方志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新志可史志兼而有之,体例应合乎地情体现特色,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观点指导修志等,而且在修志实践中大胆创新,强调新志应重视记述地理环境的变迁,重视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史念海与谭其骧、侯仁之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努力,不仅丰富了新方志理论,提高了新方志编纂质量,而且推动了中国方志编纂从"旧"到"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有些著名学者在谈到社会调查时往往会同时谈及古代方志,并对二者的异同和优劣作出评价。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有重要的历史玄机。清末留学生举办的刊物《浙江潮》有专门的"调查会稿"栏目,将其中的《处州青田县调查稿》等社会调查与光绪《青田县志》等相关方志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高度相似性,表明二者有明显的渊源关系。探询原因,与古代方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调查因素有关。其中的某些因素,如调查手段、方式、组织等等已经很接近近代的社会调查了。这表明,在社会调查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对于社会调查究竟为何物并不清楚,为此就向古代方志伸出了求援之手,在方志的扶助下蹒跚学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的方志学内容十分丰富,为史学界所公认,但他在方志中“特表氏族”及其影响问题,国内似尚少论述。据笔者管见,虽然两宋以后历代都有少数方志程度不同地记有“氏族”或“姓氏”等内容,但是象章学诚提出方志要“特表氏族”,并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坚持付诸修志实践者,则是空前的。章学诚的这一主张对后来的方志编修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对此试加浅论,以就教于师长及同志。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方性百科全书,资政是其主要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方志的经济功能是其资政功能的时代体现。方志记载的相关经济信息是经济决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经济交往的重要参考。因此,地情工作者要以经济眼光看待方志,指导修编,整理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民国版石印本《新纂康县县志》共有六篇叙/序,五位作者。其内容反映了当时修志者的史志观念:坚持为"为政者"服务;忠于历史事实,重视方志的认识作用;修志事关重大,既要集思广益,又要分工协作;坚持严谨的修志态度,讲求科学的修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俊颖是民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文章主要通过张俊颖纂修的民国《兴仁县志》来探究他的修志才能、对传统方志思想的批判、以及应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方志观念,并由此了解他修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俊颖是民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文章主要通过张俊颖纂修的民国《兴仁县志》来探究他的修志才能、对传统方志思想的批判、以及应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方志观念,并由此了解他修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方志浅说     
方志,即地方志。编修方志是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省、县方志都没有重修,我国修志的传统有面临断绝的危险。前年四月,在中国史学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胡乔木同志提出了加强中国地方史志研究编纂工作的任务。同年五月,曾三同志在全国省以上档案馆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档  相似文献   

16.
六朝之际,浙江地区不仅是当时政府的最重要的经济基地,且为当时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时有“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之称。而门阀土族垄断着该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所以,六朝浙江方志,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门阀士族的烙印,从此意义上说,乃是该地门阀士族的方志。兹将从四个方面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蓬勃兴起的修志事业,经历十几个春秋,迎来了丰硕成果.就新乡而言,市辖八县(含辉县、卫辉两市)四区的新方志,经过编纂人员的辛勤笔耕,有的开始出版发行,有的即将付梓问世.《新乡市志》也在紧张地总纂合成之中.我有幸参加修志工作十多年,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对各地新修的志书,不可能一一拜读,现结合本地修志实践以及学习外地修志的经验,对如何坚持“三新”修志,服务“四化”建设谈一些浅见,供从事修志工作的同仁以参考,请地方志学者、专家们斧正.  相似文献   

18.
编史修志与高校档案工作王维岩一、编史修志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其意义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与学术地位。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保存至今的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500多种,共11万多卷,约是我国现存古籍...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方志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扬州地区方志的编纂达到了顶峰,扬州学者们本着求公和求实的编纂理念投入到修志事业中去,对方志学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们在体例和内容的设计上的诸多创设,被之后修志者广泛借鉴。在续志方法上,他们所秉持的保存旧志,不掩蔽前人的理念,至今值得后人去参考和借鉴。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方志与史书的区别,主张独立的方志学。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山东方志纂修者们顺应社会潮流,在志书记述内容、体例及编纂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变革创新,使得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了千百年的旧方志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即促进了方志的发展,也为当今方志的编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