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记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的叔叔、阿姨: 你们辛苦了! 我与贵刊结识一年整了,这是我第一次与贵刊通信也可以说,贵刊是我的无言老师,自从认识了她,我觉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赶走了我的孤寂。我真的感谢你──我的无言老师 我是一名军人,我的愿望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正当我满怀激情时,却听到一些人 这样说:“写稿子要写好人好事;一些连队的问题最好不要写,写了,政治处也不给盖 章”还有的说:“投稿子在 编辑部没有关系,再好的稿子也 不给发”虽然我心里不这样认 为,但我也不敢肯定,请你们直 接回信给我好吗? 2000年 5月 1…  相似文献   

2.
10年前,我这个毕业于通信学院的通信兵,被单位领导“硬逼着”做了兼职新闻干事。没办法,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于是,业余时间我关起房门读书、看报、想句子、定段落,写了抹、抹了写,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鲜事,用才知道的“五要素”套上去,跟着报刊去临摹,抄入方格中,累了个不亦乐乎。不多日,自己的大名竟多次铅印在报刊上,随后又收到一张张汇款单,真乃名利双收,当时我还真高兴过一阵子。知我者莫过妻,她不相信我有这方面的才能,当我喜形于色时她就“挖苦”我:“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臭美啥!”我依然…  相似文献   

3.
在我办公桌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凝视她的艳红,体验她的庄重,感受她赋予我的责任,于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书写我的新闻篇目,人生日记。我是从企业进入新闻圈的。在这以前,我下过乡,读了大学。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是我早就有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捧着“学生证”或“工作证”说过:学生证、工作证,什么时候变成一张记者证?!此事成了亲朋好友至今仍在提起的一段往事。幸运的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真的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殿堂。1983年初,我成了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开始用笔代步冲刺人生目标。17年中,我写了…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爱我所爱刘文桥一天,几位同乡在一起“侃”起了几年来的军旅生活。小李突然问我:“小记者,你若不是搞新闻报道,现在肯定过着军校生活。你后悔吗?”我坚决地回答:“不!”似乎心底深处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在呐喊:爱我所爱,何悔之有!一本日渐丰厚的见报稿件剪贴本是我辛勤耕耘的收获。一年前,在连队当文书的我,无意中在图书室翻到一本《新闻写作入门》,闲暇一读,深被吸引,进面便爱上了她,而且爱得发痴。从此,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并将稿件一篇篇地往邮筒里塞,希望也随之飞门远方的报对。然加,一天天过去了,寄出去…  相似文献   

5.
闲暇时,不少业余通讯员在一起海侃,普遍的感觉是,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新闻稿,很难推销出去。有人便感慨道:“唉,现在的稿真难上呀!”稿子果真难上吗?我觉得,稿子难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只要你的稿子质量上乘,就会由“难上”变“易上”。“三分靠采写,七分凭关系”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漂亮姑娘”谁不爱,稿子好那位编辑会将它拒之门外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业余新闻采写的实践,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呢?一、动笔写稿时,不要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刚开始写作新闻时,我不加选择和思考,点灯熬油一气写出几篇稿子,…  相似文献   

6.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初学新闻写作,刚知道“五个W”。为把“五个W”说全,我总是在写稿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详尽。可把稿子拿给编辑看,编辑老说我写得太啰嗦,为什么我的稿子总是啰嗦呢?54648部队付珂炜付珂玮同志:你刚学写作,就能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精心写好“五个W”,这是一个写作的进步。然而,写全“五个W”与语言啰嗦并无直接联系,更不能说写全“五个W”是语言啰嗦的必然结果。因为写全“五个W”在于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而清楚是不能与啰嗦画等号的。既如此,啰嗦之弊源于何处呢?按照我的理解,啰嗦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作文贵在谋篇布局,写新闻也要善选准角度。 何谓新闻角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同一新闻事实,从许多不同的侧面予以报道的选题角度;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的取材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用不同的手法予以报道的写作角度。 80年代初,云梦县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王二婆两年拿着同一个油壶到队里分油,去年“会计伢”说她“心大油壶大”,第二年,同一个“会计伢”却嫌她油壶小,分的油装不了。作者抓住这一新闻事实,写了《会计伢嫌我油壶小》的文章,被评为全省、全国的好新闻;还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在写…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根据同一素材写了两篇习作:一是动态消息,一是简讯。起初,我写的是近300字的动态消息。在送审时,新闻干事说太长,像这样不甚太突出的事件只能写个简讯之类。于是,就又改成了不足百余字的“豆腐块”。虽然我改成了简讯,但总觉着不过浪,总觉“豆腐块  相似文献   

11.
类别:写作态度编号──坚持“两确”陕西《当代青年》杂志社的编辑曾问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有人讲,传记文学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您是怎样认为的?”叶永烈回答说:《三国演义》也许是七真三假,但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100%的真实。我写文章坚持“两确”:史实准确,立论准确。事实是最高的法庭。历史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我写《江音传》时,遇到她的生辰问题。她讲1914年出生,但许多人认为是1912年。我查阅许多报纸,发现1935年上海一家报纸刊登一篇《蓝革访问记入其中采访者问“篮小姐,你芳龄几何?”蓝苹答道:“本来…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时不时有一些小稿被各种报刊采用,周围一些战友总爱问我:“你有什么亲戚在报社,关系一定很硬吧?”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我在报社根本没什么“关系”更没什么亲戚呀!当初我刚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时,由于上搞心切,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一篇稿。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满怀希望地把近一百篇自认为“得意”的新闻稿寄向各级报社,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块搞新闻的料。这时,周围战友的议论也飘到了我的耳中:“现在报社上稿全靠关系,报社没人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不会被编辑采用。”于是,我写稿就开…  相似文献   

13.
独自在家     
曾问过一位同学,她的理想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当老板呗!能赚好多钱!”我愕然无语。又曾问过一位朋友A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令人心痛。但我终于不能看着朋友的爱国之心就这样泯然,忍不住问:“难道你不想为祖国付出吗?”A愣住了,目光中是苦涩和无奈。A说:“毕竟,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不想让我自己的理想化为灰烬。”我无言以对,我感到我的心隐隐作痛,在滴血。 的确,现实中的不少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和金钱,已对祖国的前途置若罔闻。在他们思想中,已没有了生存的真正价值。他们所向往的,却是一些生命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4.
听说我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着实大吃一惊!虽然不至于目瞪口呆,却已百思不得一解。老高年届六旬,平生连一个短篇都未曾写过,忽然要写长篇小说,没有感冒发烧吧?是为了出名吗?老高的官不大不小,在圈子里已小有影响,还要靠一本小说打场子?何况弄得不好,还会在本不大亮的牌子上,抹上一把稀泥!是为赚钱吗?老高虽是工薪阶层,但却己达温饱。何况挣钱的道儿有的是,何故偏偏选上这吃力不讨好的门径呢? 就连我的妻儿也很疑惑:工作忙得有时连晚饭都不想吃,还有时间写小说?老伴劝我说:“等退休了慢慢再说吧!” 不管…  相似文献   

15.
搞新闻10年,有什么好的经验不敢当,但一些零星的感想、体会还是有的。今天写一点出来,就教于同行。 初来报社,对新闻工作有一种神秘感:我适合搞这个工作吗?我能搞好吗?面对着别人写的一篇篇报道,羡慕极了。同时,由于自己急于进入“角色”,又对新闻工作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太难了。 怎么办?年轻人毕竟还是有点儿事业心的,学呗!于是,借来资料室几本专业书籍,再托朋友、同学在外地买几本,还有就是多听“闻道在先”者的教诲,多看几篇他们修改后的稿件,等等。经过几年的揣摩、努力,居然也可以采写简单的新闻稿件了,一篇…  相似文献   

16.
回想初学写作时,我把多写多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稿才能多上稿,也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坚持每周写3至5篇.有时一天就写两三篇,不久果然陆陆续续出来了一些“火柴盒”、“豆腐块”,为此领导还表扬了我。几年过去了,可回过头来看,并不令人理想,因为发表的与发出的悬殊较大,更不用说什么重头稿子了。这使我一度陷入困境和苦恼,为什么写作水平上不去呢?原因在什么地方?一次,组织推荐我参加了上级举办的新闻骨干培训班。来自各新闻单位的“老记们”给我解开了这个谜:这就是平时只注重了多写,见啥…  相似文献   

17.
老百姓的代言人左安龙□王恬在上海,我问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左安龙。”“为什么?”“他替老百姓说话呀!”左安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左安龙的长相极具...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农家谚语有其独特的内涵。记得刚当报道员时,在头四个月的时间内,近百篇稿件脱手发出,但不是因为是一些凡人小事缺乏指导性,就是说教性强,没有贴近性,连新闻干事这一关也闯不过,更别说变成铅字了。我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我探家时去看望在农村的大伯,大伯早听说我是部队的“小秀才”就热心询问我写新闻的事。当知道我打“退堂鼓”的始末,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写新闻不妨学学大伯种田,要有‘庄稼不收年年种’的劲头,才会于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您会情不自禁地发问:这又是什么天方夜谭?是的,确有其事。当然,这不是我的杜撰,而是某报一个标题那么说的。现在为媒体报道发奖的不少。发奖之后自然会带出相关的新闻报道。今年北京好新闻评奖揭晓后,有媒体在报道时,主标题就是这么写的:《奖励“用脚写新闻”》。消息的导语开门见山地写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这句名言昨天又被重提。”看了消息才知道此话的寓意在于要求“记者更加深入生活,发掘更多的好新闻,见诸社会,服务社会。”应该肯定,消息所述的用意无可非议。记者应当深入一些,发掘新闻,而不…  相似文献   

20.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