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因此,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教学中,其主要由输入和输出这两部分构成.当然,对于语文这门语言学科,其也是由输入与输出这两部分来展开教学活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写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不但是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一种考查方式,而且是对他们自身语文学科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这一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输出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其语文学习与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1):44-45
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但语言又只是上天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只有被表达、被输出之后才能真正成为我们人类灵魂的解释者,离开了表达,语言就成了"哑巴",也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因此,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表达是语言的输出过程,我们只有将输入的语言输出后,才能有效地检验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将语言形成经验和结果。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善于表达,勇于表达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输入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  相似文献   

6.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建立联系、自主阅读、达成交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耍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输入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 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  相似文献   

9.
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阶段,大量的语言资料和素材的输入,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讲解,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最终才能使学生们的说写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看来,语文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也就是说,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文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梧桐 《考试周刊》2014,(96):29-29
<正>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提出背诵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大部分人的"背诵",都仅仅是指记忆"词汇"。特别是对语文课文的背诵,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语文课文需要背诵;有些人认为语文课文可不背诵。一、背诵语文课文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整体素质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紧扣教材,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好语文,真正让学生运用好这一"基础性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认为,情感过滤是阻碍语言输入的一个要素,即学生的情感就像过滤器一样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筛选并最终产生阻碍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在对学生的学情调查中发现,语文课是学生不喜欢的课堂之一,因为语文  相似文献   

14.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从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途径入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素质是多种构成因素的统一体,而"说话"是各种因素之间的交汇点。因此,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英语学习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确处理语言知识"输入"的量与语言能力"输出"的质在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培养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对输入具有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的功能和人文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根据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言规则。而"语文味"的提出,正好抓住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精心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努力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味",让语文课更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李海林先生认为是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而言语实践能力又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言语实践来培养。因此,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在使用语言中学习语言使用"。要使语文教学遵循这一规律,有三对关系我们必须厘清。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回归自己的本色,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教学要与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但语文味是什么?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的本色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因此,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