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分开来看的结果,不论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还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两者都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发展,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强,思维发展更快,同时,对数学学习的得心应手会使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更感兴趣。思维和兴趣互相促进,能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1+1"高效课堂中,"1"是学情,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可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疑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是教师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前一个"1":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学生知识的高效建构做  相似文献   

3.
具体形象的思维是一年级小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形象思维是向概念思维过渡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因此,教他们学习数学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容易为学生接受。如教得数是11的进位加法时,我把它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步:用磁性制的皮球图形进行演示。盒子里有9个皮球,盒外面有2个皮球,问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学生看出9个皮球加上1个皮球是10个皮球,就到2个皮球里拿1个皮球同9个皮球凑满10,再加上剩下的1个就是11个。共有11个皮球。 第二步:接着离开实物图看算式9+2,它是这样计算的:大数9揍满十缺1,把小数2分成1和1,因为9+1等于10,10加上1等于11,所以9+2=11。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试算9+3=129+4=1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中第二加数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3,(1):55-55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上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切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呢?一、以"游戏"为境——提高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皮亚杰认为:"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都要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潜在的魅力,创设适应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好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对象具体化,把  相似文献   

7.
赵金萍 《考试周刊》2013,(14):81-81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只有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8.
数学兴趣是数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并把数学兴趣导向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发展,使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在以生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共生。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通过"说"来促使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张开嘴来"说数学"。同时要对学生"说数学"的兴趣进行激发,给他们创设出良好"说"的环境。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嘴巴"堵住",而是要鼓励他们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说",学生把抽象的思维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能直观  相似文献   

10.
正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活跃思维,唤起学生求知欲与参与意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教育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  相似文献   

11.
王冬梅 《快乐阅读》2012,(15):94-95
《大纲》明确提出: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把发挥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于小学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双基"训练,而且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关健。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联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体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学生的思维能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会学、乐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直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这样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1.化静为动,激发兴趣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好动,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差,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培养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整式乘除后的内容,是与乘法展开逆方向的内容一把利器,能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式分解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学好因式分解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因式分解"的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谈谈本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一、因式分解的引入(一)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从等式的对称性引入1.计算:(1)x(x+1); (2)(x+1)(x-1).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它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研究。一、清除思维障碍 ,引导发散思维清除思维定势消极影响 ,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提供典型例题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负迁移的危害。例如 ,在解答以下问题 :已知y =x2 +1,当 -2≤x≤ 1时 ,求y的取值范围中 ,有不少学生回答 2≤y≤ 5 ,也有说 1≤x≤ 5的 ,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前一类学生说我们曾做过类似的习题 ,如 :已知y =x +1,当 - 2≤x≤ 1时 ,求 y的取值范围。我们把x的值分别代入 ,求得相应的 y值。这类学生显然是把以往…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可以创造一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气氛,培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上、下"概念时,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标中也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其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造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一、在感悟中激发兴趣外在活动引发的兴趣只是暂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内化为对数学内涵的欣赏和追求,让学生从感悟中领略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