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个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指的是发话人向受话人显明某种信息的用意。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这一活动的阅读者充当的就是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他不仅要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还要领会作者的交际意图。篇章交际意图即篇章指向,是篇章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篇章时,创制者总是从交际意图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篇章交际意图被接受者所理解。本文运用语言学中篇章分析和关联论的有关理论,以岳飞词《小重山》为例证,探讨理解篇章交际意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篇章语言学立足于文本作品中词汇的构成,研究交流主体如何运用具有美感构思的小句生成"信、达、雅"的篇章结构。从语义生成机制来看,篇章语言学为小句与篇章的有机衔接提供了语境铺垫,并运用多种代词前置方式与词汇有机衔接。文章对语篇分析能力作出了阐释,在具体语境下辅以小句和语篇层次为注解对象,为篇章语言学的结构-解构主义理念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因此,文学批评不应割断文学与外在语境的联系。而西方语言学批评却斩断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文本封闭起来,只研究文本内部的语言形式,中国语言学批评则把文本与语境结合起来,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赖、互动关系,揭示文本产生的动力以及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阅读策略的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篇章语言学研究篇章的生成和解读过程,包括篇章的信息理论,主位结构理论,语境理论,篇章词汇重复模式理论等。篇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篇章层面,有利于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篇章语义描写分析是时下语言学发展的前沿课题,涉及到信息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红楼梦〉牙牌令语符多义模式研究》借鉴吸收哥本哈根学派的语符学理论,对特定篇章的编码、解码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其研究视角和采用的方法新颖,是一次较为成功的篇章语义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6.
篇章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将篇章语言学理论灵活地运用于各相邻学科中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对1989~2014年韩国语篇章语言学理论、篇章文本性、篇章语言学与相邻学科关系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分析和整理,探索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篇章分析和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语言学认为,任何篇章都是一种交际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和意图。本文通过对教学篇章的实证分析,说明篇章阅读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交际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写就地道英语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中功能语言观在篇章分析中认为,篇章中的文体变化受情境中因素的制约,话语基调影响篇章中主体互联程度;话语方式限定着篇章形式构成。它们形成篇章中文体变异的依据并与篇章中的表义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其功能作用决定了它们在篇章中的重要性。可见,只有把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对一个篇章的意义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9.
篇章主旨即篇章指向,是篇章的主要基本思想.在生成任何一个篇章时,说话人总是从篇章主旨出发构思全文,运用各种手段,力求篇章的主旨被接受者所理解.运用语言学中篇章分析和关联论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明示推理模式),以范仲淹词<渔家傲>为例证,探讨正确理解篇章主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开始从对语言结构、语言系统的研究转向对语言交际、功能 方面的研究。研究“使用中的语言”已成为现代语言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篇章研究 已成为语言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符合语言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本·社会实践——话语理论发展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原为现代西方语言学用语,自美国新批评引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后,相继在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文学批评流派流行开来,并最终成为了当今文化批评和历史解读的最重要的理论武器之一。本文试图从语言、文本和社会实践三个不同层面,来梳理和分析话语理论的发展历史,并重点论述了福柯的话语理论在这整个过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spread of globalization,the roleof translation is crucial in cultural,economic,and social communication.The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 originated in the 1970s in Germany.They had carried on the reasonable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and broken their restraint,which are very practical.Skopos theory reflects a general shift from predominantly linguistic and rather formal translation theories to a more functionally and socio-culturally oriented concept of translation,which drew inspiration from communication theory,action theory,text linguistics,and text theory,as well as from movements in literary studies towards reception theories.  相似文献   

14.
同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尚未建构起相对稳定的学科形态。主要原因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潮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狗熊掰棒子式的否定性思维。治本的策略是建构文学史的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它是一种"大文学观",其基本内涵,一是在历史发展和中西文化浑融的宏阔背景上考察当代文学的自然生成形态,把握其发展走向,二是以开阔的心胸承认文学的多本质性和多形态性,三是牢牢把握文学史发展中的艺术创新性。以此标准对当代文学进行整合性思考,包括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整合,十七年、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整合以及新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的整合,便可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文学发展基本脉络和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今人以当代视角重构和转化经典传统文论的大环境下,许多"非经典"文论的理论价值也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宋人李仲蒙对"赋""比""兴"的阐释即是其中一例。李说在当代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是其在文学创作的审美功能和发生机制等方面的认知和发掘,与今人的研说方向相适应,而表述的理论化倾向,也贴近今人的表述习惯。本文希望通过对李说的分析,为讨论非经典性古典文论在当代语境下的"重生"现象,提供一份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学科与现代大学具有密切的关联,它的研究可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一文学史一学科”四个序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由于社会政治因素、近距离观照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当代文学现有的学科地位与实际成就是有差距甚至是有颇大的差距的.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较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现代文学更突出.也更严峻。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当代文学有必要在当下理性地处理好与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经典与雅俗、意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秀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对近年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过度突出"思想"的现象有所纠偏。全书从"历史的文学"(史料)入,从"文学的历史"(生命)出,以动态、开放、多元、包容的理念和丰富的史料,构造出充满原生趣味和现场感的文学史。书名虽曰"写真",然全书贯穿的对话、史论互证的特点,依稀可辨出其中淋漓的生气。  相似文献   

18.
“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重评”的考察,可以演示出“史”、“论”问题与文学史建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唐杰出文学家陈子昂,在诗文革新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包含“风雅说”、“兴寄说”和“风骨说”三项内容,不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以“风雅说”为体,“兴寄说”、“风骨说”为用。陈子昂在实践其理论的创作活动过程中,对当时的绮靡文风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身处“理论之后”的理论建构时代的青年学者马建辉,继承自己先前《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一书的脉络,在新近出版的《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对老一代文艺理论家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融汇近些年自己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所思所感,从翻译、学术论争、语境、个体经验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行了严肃而辩证的反思。通过对当下中国文学理论界遇到的诸多重大问题的分析,作者致力于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对中国文学理论解释学的未来加以思考,从而试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