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随美国大兵去海湾报道伊拉克战争?这事我连做梦也没有想过。”这是今年2月26日笔者与远在大洋彼岸的胡晓明通电话时他亲口讲的一句话。但现在,胡晓明果然登上了美国航母“小鹰”号,并经历了海湾战争炮火的洗礼。 胡晓明1967年1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磐安县胡宅乡下周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1992年3月,被派往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1996年回国任新华社国际部亚太新闻编辑室主任,1999年选调到华盛顿分社担任驻外记者。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场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讨论“中国在西方媒体上的国家形象”。会上,美国学者介绍了《纽约时报》上的中国形象,英国学者讲解了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欧美专家角度不同,但发言意思大致一致:西方媒体上中国形象确实不佳,但问题不在西方记者。西方学者一再强调,  相似文献   

3.
最早提出“国家形象”一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他在1959年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体系》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内学者汤光鸿在《论国家形象》一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成为胡锦涛访美期间一个有意味的插曲。新华社对外部积极呼应海外分社报道,在北京连发三稿:《感动中国的面孔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世界十字路口”讲述真实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片制作团队讲述创作故事》、《探寻国家形象片中的“草根英雄”》,被法新社、《南华早报》、《中国日报》等海内外英文媒体转载。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7,(1):F0003-F0003
近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7,(2):F0003-F0003
2007年1月,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9.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基于《中国日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选取2021—2023年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英文报道20篇,参照隐喻识别程序(MIP)识别考察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表层隐喻架构。研究发现,《中国日报》通过使用“植物隐喻”“建筑隐喻”“交通隐喻”这些表层架构,激起了“中国是园丁”“中国是建筑师”“中国是驾驶员”的深层架构,阐述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构建中国良好大国形象。该研究为国内其他媒体与国外媒体展开有效话语互动,构建积极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环球时报》关于“您认为哪种行为最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网络调查中,“部y)-官员的贪污腐败”连续三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位居榜首,2009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9.2%。当公众普遍把官员贪腐上升到影响国家形象的高度的时候,官员素质与国家形象的关系问题已是不言自明。实际上,由于官员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官员素质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博渊  李倩 《对外大传播》2014,(3):F0002-F0002
正2月21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外文局召开。该调查报告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同时发布中英文版和微信新媒体版,国内2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是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的自主调查成果,自2012年起已连续两年发布,成为重要的研究品牌项目。2013年调查涵盖美国、英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等7个国家,受访者样本量3017个。调查报告以一手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倪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从语言学、历史学,特别是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了“龙”与“dragon”的翻译及更改问题。并认为,把中国的龙直接译作西方文字中的毒龙dragon,以及把西方的毒龙dragon直译为中文的龙,这种译法很不科学,并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害而无利,今后中国出版的汉英和英汉词典里关于龙的英译和dragon的汉译必须修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夏秋 《文化交流》2012,(1):74-77
浙江卫视耗资1亿元打造的“聚星风云季”之《男人帮》开播以来红了、火了,一路勇夺收视冠军。作为该剧男主角,孙红雷在《男人帮》中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电视形象,首次以“时尚先生”“斯文宅男”形象亮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19.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0):64-64
"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周宁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共9种,已经出版8种,分别为《西欧的中国形象》、《美国的中国形象》、《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印度的中国形象》、《日本的中国形象》、《东南亚的中国形象》、《阿拉伯的中国形象》、《非洲的中国形象》,《拉丁美洲的中国形象》待出。丛书研究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