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揭示期刊声誉与高影响力论文的关联,探讨高影响力期刊作为学术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为期刊科学地理解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通过定义期刊影响力区间,分析一组大样本高被引论文及刊载期刊在不同影响力区间的分布情况,并比较期刊高被引论文刊载量/率区间差异和高被引论文引用层级区间差异。[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主要分布在高影响力区间期刊上,但无论论文引用层级如何,仍约有2%~3%的高被引论文刊载在影响力居后的50%期刊上;而高被引论文期刊仅占期刊总量的53%,其分布也呈现高影响力区间聚集效应,且刊载量或刊载率越大,高被引论文期刊聚集程度越高。最后提出在不同的评价情境下,辩证使用高影响力期刊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肾脏病学研究领域高影响力论文的刊用期刊、作者及其机构、基金支持情况的分析,研究筛选出了刊登肾脏病学科领域论文的主要期刊、多产作者、多产科研机构,并揭示了高影响力论文与基金论文的关系,为策划高质量期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包括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发表在世界三大名刊上的论文和发表在各学科顶尖期刊上的论文在内的高影响力论文作为事实数据,以G7国家和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作为主要比较对象,对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与美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上还有显著的差距,但是中国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领先于G7国家,同时扩大了对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领先优势.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世界科学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即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以及在 Cell、Nature、Science (以下简称CNS)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及其占总论文百分比都是最高的,然而不管是在单个期刊,还是CNS三个期刊总和,日本发表的论文总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热点论文数都是最高的,中国为第二位。近3年(2010~2012年)在CNS上发表的论文日本最多(653)、中国其次(471)。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我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较多,在亚洲居于领先地位,显示我国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学者在高水平期刊,尤其是CNS上发表论文数少于日本。今后需要鼓励和引导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不断提升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考察Altmetrics热点论文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方法】通过Altmetric.com网站或Figshare平台获取2015年的Top 100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利用MS Excel对论文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群分布及网络传播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不高,在Top 100中仅1种期刊(仅占3.33%)来自于中国;我国期刊网站目前不支持主流社交媒体的全面接入。【结论】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高Altmetrics表现,与其高品质的期刊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Altmetrics表征的是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关注度,评价期刊影响力,应将Altmetrics与传统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以被引频次作为论文质量指标,对影响力不同的《中国农业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五刊近11年(2007—2017年)刊登的不同基金级别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影响力没有必然联系,而国家级基金论文比与期刊质量及影响力密切相关;(2)基金论文质量不一定优于非基金论文,论文只要学术质量高,即使没有基金资助仍然可以得到较高的关注与引用;(3)基金论文质量与资助的基金级别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单从基金级别角度选用稿件或评价论文质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期刊编辑部要客观对待基金论文比以及不同基金级别论文和非基金论文,审稿上严格把关,用稿遵循“质量为王”的原则;一些单位机构评价论文质量不应唯核心期刊论、唯资助基金级别论,应结合论文被引频次和同行评议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期刊质量评价可补充国家级基金论文比、篇均被引量、零被引论文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为: 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而影响力相对较低;发表论文数量较多而被引次数相对偏低;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数量不尽人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期刊的发行量有限.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探讨了高被引论文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质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深度,数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范围;提出了挖掘高被引论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ESI数据库研究植物动物学领域的热点文章特征,统计分析作者/机构/国家合作度、基金论文影响力、高被引期刊/机构、热点主题词等信息,发现热点论文具有合作研究、重大基金资助、高被引期刊/机构相对集中等共性特点;热点主题词分析表明针对拟南芥等高频研究模式生物的基因研究是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期刊编辑选题、组稿的一些策略,指出科技期刊应当重视相关领域的热点论文分析,为综合制定期刊国际化形势下的组稿策略提供定量分析的科学依据,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PLoS ONE发表的中国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PLo S ONE近年来在我国炙手可热,为了解该刊发表论文特别是中国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该刊发文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国家或地区分布、被引频次、高被引、零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全面分析该刊发表的中国论文在全球所处地位。结果表明,PLo S ONE自2010年成为SCI源期刊后,发表中国论文数量迅速增加,且多是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国家级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但其学术影响力整体表现为篇均被引低、高被引论文少、零被引率高。大量新发表的论文受时间因素影响受关注程度较低,以及论文本身学术水平可能是影响我国论文整体学术影响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