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白才进  王红 《图书馆》2012,(3):92-94
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硕士进行了各方面比较,从图书情报学教育出发探讨了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几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只有创新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并将专业学位建设与职业资格准入进行有效对接,才能使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良性范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思慧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56-59,76
通过对9所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网站的访问,分析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表现,总结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两大特色一是明确职业目标,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二是通过网络信息教育系统(WISE)实现在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讧的其他研究生院校之间跨校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之处,建议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应当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模块化的教育模式,并运用各种灵活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4.
从英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排名居前的十所院系中硕士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英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求,英国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方法给我国带来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站内容分析法,选取英国高校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排名居前的10所院系,对其硕士阶段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所在高校及院系名称的变化、硕士生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4个方面。作者认为,英国图书情报院系在硕士专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社会需求则是英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新定位出发,对比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及人才的现状.介绍了中国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以及美国、日本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模式的优越性,进而提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新思考:一是参考中国医学信息学本科生培养的成功模式,转变中国现行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模式;二是参考美国、日本等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展图书馆学硕士层次教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2007年美国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前32所院校的硕士教育,着重分析了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模式及研究方向,依据详细的调查数据,总结了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与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图书馆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集中分析了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并与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其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随机选取7所美国图书情报学院校,分别叙述其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并做了粗略的分析,以期能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英图书情报学硕士培养目标、模式及课程设置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例方法研究2007年英、美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居前几位院校的硕士教育,英美两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呈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沟通技能和领导才能培养的特点;其培养模式主要采取基于高学分的弹性学制,并以学位论文为毕业考核主要内容,美国还采取双学位培养模式;英美两国硕士课程类型多样,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还有大量的专题课、讨论课、实习课等.对美英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的现状和培养动向的分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包括五大主题。图书资讯学教育历史研究、图书资讯学教育研究、图书资讯学理论研究、图书资讯学实务研究、文献计量学与新技术、新方法在图书资讯学中的应用力求创新、研以致用、恪守研究规范、实证研究成为主流,来自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据相当比例。本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讨论的问题能够反映学界对LIS教育与研究的最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张厚生先生从事图情教育三十年为线索,从读书、教书、科研成果三方面加以总结和思考,从侧面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评价。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的变化,就当前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14年的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信息与图书馆学学院的图书情报学基础课程数据和战略规划,从课程战略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变化、课程频次、培养机制分析5个角度对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出该课程体系具有灵活性、连贯性、关注iSchool 研究动态、形式创新和学科差异化等特点,并提出对我国图书情报学课程体系建设要制定战略规划,注重各学期课程的关联,丰富课程形式,课程体系中引入图书馆,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比例。  相似文献   

14.
The Future Voices in Public Services column is a forum for students in graduat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grams to discuss key issues they see in academic library public services, to envision what they feel librarians in public service have to offer to academia, to tell us of their visions for the profession, or to tell us of research that is going on in library schools. We hope to provide fresh perspectives from those entering our field,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Interested faculty of graduat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grams who would like their students’ ideas represented in these pages are invited to contact Nancy H. Dewald at nxd7@psu.edu.

Sara E. Grozanick is a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SILS) at the Pratt Institute, New York. Recogn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to the advancement of scholarship, here she writes a bibliographic essay on research into the citation impact of open access journal articles.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SILS) at the Pratt Institute located in Manhattan and offering LIS education since 1890, features a curriculum based on Cultural Informatics and World Information, Society & Environments (WISE). The program reflects the arts orientation of Pratt and its alliance with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ty such 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and the Brooklyn Museum. The nearly 400 students who attend Pratt-SILS onsite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lect a master's program resulting in a 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r a MSLIS with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 Certification, archives certificate, or dual degree programs resulting in a MSLIS/MS History of Art, a MSLIS/MFA Digital Arts, or a MSLIS/JD with Brooklyn Law School.

*****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是两门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随着历史的沿革,其间进行着数次的分野和融合。文章根据《中图法》第1~5版关于"图书馆学G 250"和"情报学G 350"及其下级类目的变化,追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学科融合机理及未来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面对第五轮学科评估、“新文科”建设、iSchool运动等国内外学科发展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回归图书馆学根本,提出图书馆学需要固本创新,同时与图书情报档案一级学科建设相协同,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与一级学科建设长期发展提供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对图书馆学学科本源、图书馆学学科教育与一级学科协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需面对的新形势。[结果/结论] 研究提出图书馆学的三个根本,强调图书馆学学科建设需要固本创新,以学科建设协同观进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提出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应该有战略、协同、高质量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education in Ethiopia,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59, reviewing both the retrospectiv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prospective (rebirth and future direction). A comparison of the curricula of Jimma and Haramaya Universities demonstrates the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closed model of librarianship to the contemporary, open model and the changes in programs’ names from Library Science to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programs, incorpo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related course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 are enh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S education. The author recommends continued reorienting of programs to meet rapidly changing needs, expanding the academic as opposed to vocational only dimensions, and increased marketing.  相似文献   

18.
以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6-2008三年间的载文为基础,对其引文来源期刊进行聚类统计,得出图书情报学对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的引文最多,据此,论文应用学科渗透的S-O—P结构模型对图书情报学的内生渗透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进一步完善图书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6-2008三年间的栽文为基础,对其引文来源期刊进行聚类统计,得出图书情报学对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的引文最多,据此,论文应用学科渗透的S-O-P结构模型对图书情报学的内生渗透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为进一步完善图书情报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图书馆职业实践,以谢拉所创立的社会认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记录(资源)与用户之间的匹配,构建社会认识层次论框架,并试图将其作为图书馆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以LISTA数据库的文献为语料,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应用聚类分析、基于CONCOR的子群分析和因子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检验,发现该理论框架与图书馆情报学的实际研究议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契合性。这一理论框架可望为图书馆情报学形成内在统一的解释逻辑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