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节期间,我的几个学生来家里看我,其中一个原来是个后进生的说:"许多老师总认为我们学生不学习,学不会,是我们学生太笨,根本就教不会,其实老师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课讲得怎样,能让学生感兴趣吗?他们很少关心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爱滔滔不绝地讲解。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专注入神,但结果是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学生不会自己读书,拿到一篇类似的文章就读不懂了。必须承认,这是我们的过错。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我们群策群力,探索新路子。一个老师上了引导学生自能解词造句的观摩课,一个老师上了引导学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生怕学生不能按老师的思路展开教学,课堂目标不能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是教师越讲越累,学生越听越烦,甚至不愿意去学。于是便有老师埋怨学生太笨了,一道题都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  相似文献   

4.
徐花 《考试周刊》2013,(68):173-173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谁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优秀生?他们出色的成绩早已吸引了老师赞赏的目光。后进生?想想平时的教育教学,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够多了,可以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细细想来,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他们——中等生,那是一群易被人遗忘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调皮蛋那样给老师带来烦恼,也不会像优异的学生那样能吸引大家的目光。通常他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头疼:教了不会,学生头疼,学了不会。常见的做法是老师把所有的与某项语法项目有关的语法规则都全部灌输给学生.老师讲得很全面,很系统。认为学生肯定掌握好了。但实际上一考试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企图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牵着全班学生“齐步走”。然而,班上的后进生却在“听天书”。每次考试,这些后进生都是“红灯”高挂,老师却振振有辞:“我对每位学生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别人能学好,为什么你们几个总是不及格?”其实,学生不会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也是徒劳无功的。老师的责怪,更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就像一只无助的小鸟一样,在知识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学教琐忆     
当教师就得学"教",学不好"教",怎么教好学生呢.我当教师是半路出家,也不知道怎么教,上课就是一个劲儿的讲.后来才知道教学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法好,效果就好.我就学起教来.向谁学?向书上学,向老师们学,还向我的学生学.学生能教老师教法吗?能.我有些教法就是学生教我的.我们成天与学生打交道,只要不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而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实践者,虚心向其请教,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依照改革教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学生不会直截了当教你教法,而要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自学".五十年代初,有一次领学生去锄谷苗.农村老师事先告诉我怎样区分苗和草.他讲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8.
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和新授课相比,很多学生在习题课上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么学生不愿上物理习题课的原因是什么呢?调查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习题内容简单重复。现在很多学校奉行“讲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于是习题资料满天飞,细味其中内容,基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9.
一、现象描述 (一)现象一. 考试了,"唉,又是考试".学生在声声沉重的叹息之后,开始埋头苦做.批卷了,"这么简单的题还要错,我苦口婆心不知讲过多少遍了",老师挥动着手中的红笔,埋怨着学生,等到批完,已是两眼发黑,胸中郁闷.讲评时,老师表扬先进寥寥数语,批评落后浓墨重彩,学生沾沾自喜者少之,垂头丧气者居多;老师讲得面面俱到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心有旁骛.学生订正了,不会的题还是不会,老师气得火冒三丈,训斥之后仍得"炒冷饭".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特殊,决定着他们的性格特殊。因此,在教学中有两个问题十分普遍:一是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认识模糊,他们认为到学校上学,就像在家里父母或保姆要为他们准备好一切一样,老师为他们准备好一切是天经地义的。老师讲的才听,老师布置的才做,老师要检查的才写。一切依赖老师,自愿做听命于老师的学习奴隶。同时对老师要求过高,期望值过大,认为老师不讲深讲透、不详批细改、没有讲到考试内容,就是老师的失职,自己考不好,就是老师没本事。二是不愿意做主人,也不会做主人。计划不会设…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学生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爱开小差.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学生不认真学习,老师引导、讲得再好,教学效果都不会很理想.  相似文献   

12.
我与教师教研或座谈时,一些老师讲了许多学生向他们反映学习数学的感想,老师讲的题目,他们基本上能听懂,但往往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做,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终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对问题的反思、总结,积极探究,拓宽思路,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无意间听到学生感慨:我很想知道的(知识)老师一直没讲,我一直在等老师讲,可直到下课老师也没讲.这情不自禁的流露引发了笔者的深思.不是吗?学生会的,我们喋喋不休,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我们所谓的渊博;学生不会的,我们却闭口不谈.是因为我们对教材、学情把握不到位,还是我们根本不敢将学生引领到深处?恐怕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4.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不会预习,课上不会听课许多学生习惯了初中老师们"督促"型的学习,因此理所当然地认为高中阶段同样可以如此,他们课前不会预习,坐等老师上课,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老师要求预习,他们也只是草草看过几眼,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也就很难理解课本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不会想到去刨根问底.有的学生就像录音机,老师讲的内容全听全录,一字不漏;有的学生边听边记,笔记本记了一本又一本,问题却也是一堆又一堆;也有的学生只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16.
彭菊琴 《成才之路》2013,(26):24-25
教学中,经常会听到老师叹息,一些日常规范,学习要求,都被学生置于脑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任凭一遍又一遍,讲得口干舌燥,他们是照错不误。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被搞得焦头烂额。为此,我调查后发现,老师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学生不认可、不领情,没触动学生的心灵,没让学生产生内需。怎样才能让孩子心动呢?一、触动灵魂,促其改进孩子个个是小精灵。一些学习常规、教学内容、知识点……都是家长、老师的要求,可他们无所谓,屡屡犯错,而教师又要完成教学任务,真叫人伤透脑筋。铃声响后,老师未来前,教室里热闹非凡,等老师一到,他们还沉浸于刚才的情景,至少上课前5分钟难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求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指导学生通过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了实现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将于明年按教学进度刊载小学三、四、五年级语文各册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讲清的知识和训练内容,供教师参考。现将下学期(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提前刊出,请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把这一栏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求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指导学生通过各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了实现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将于明年按教学进度刊载小学三、四、五年级语文各册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讲清的知识和训练内容,供教师参考。现将下学期(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提前刊出,请老师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把这一栏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平日里学校教研组的老师在上讲评课时,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课堂上老师问得多、讲得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许多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他们常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明白,一些该让学生想的、说的、做的,都包办代替了,无形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与当前的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很重要。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原有知识基础中的"会"与"不会",对整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层次的设计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期望"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但是,我们又该怎样来知道,对于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