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代桂林石刻数量众多,其中石刻诗歌样式多变,体现了一定的时段性特点。这些诗歌题材涉及佛教、道教等方面,更多则为山水题材。这些诗歌由仕桂或旅桂文人创作,整体上看,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章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綦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拭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商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所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探窥诗人的某种旅游心态。  相似文献   

5.
桂林石刻诗歌的作者可分为五类:为官之人、文人墨客、佛道中人、桂林人、无名者。就创作量而言,以前三种为要;就为官之人而言,以到桂任职者为主。来桂任职诸官员中,又有到桂上任与贬谪至此之别。因人生经历不同,对于桂林这方山水,所选取的角度,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用赋诗刻诗这种方式传唱了桂林山水,丰富了桂林石刻诗歌的内容。山水浸润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山水。  相似文献   

6.
在桂林石刻诗歌史上,明代诗歌数量占有相当的份量,这些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影响,呈现出地域性、群体性、闲适性特征,其中部分诗歌创作反映了明诗复古的特点,另有不少诗歌具备性灵之风。  相似文献   

7.
桂林是我国石刻文献发展特别集中、且成就突出的地区.桂林石刻从文献角度而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这种特点和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二是系统性,三是珍稀性和广泛性.但是,今人对桂林石刻的整理研究非常不够,有待于尽快整理出好的本子,为学界提供更可信的文献,使桂林石刻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文献价值,为学术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桂林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文化之深厚成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他们不仅赞叹桂林秀丽的山水,也对附着在山石上的摩崖石刻很感兴趣。而目前,石刻文化英语导游人才极其匮乏,能从事石刻文化英语导游培训的机构或组织也不健全。本文针对培养石刻文化英语导游的难点,将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与现有的教育资源相结合,探讨一种石刻文化英语导游的自主学习模式,为石刻文化英语导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英语导游在石刻文化这一领域的英语讲解水平。  相似文献   

10.
桂林山水清绝,地多瑰宝,各山岩历代石刻,摩崖殆遍。郭沫若同志曾评:“桂林金石富”,非过誉也。清代金石家叶昌炽在其所著《语石》中也说过:“唐末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其次即为五溪”。 桂林历代题名之多,尤以宋代为甚,明清则很少。宋人何以“新诗不作只留名”?当时社会动荡,党派之争,和战之争最烈,文人学者士大夫守口如瓶,免滋挂碍,如是“到此一游”,蔚成风气,此种颓风,在当时是无法阻挡的。  相似文献   

11.
桂林石刻分布广泛、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桂林及广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书法价值,历来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石刻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目前对于桂林石刻的研究还存着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  相似文献   

12.
明清石刻诗歌主要内容有:反映战争与人民生活之情状,反映全国各地诗人之行迹和思想,鲜明的适应朝廷要求之思想教化内容,歌功颂德之内容,各地不同风光的多元展示,充当公文角色之内容。明清石刻诗歌与纸质版诗歌形式之不同主要表现在:石刻诗歌多用序与跋,石刻诗歌一般不用或少用诗题,石刻诗歌的刊刻较为灵活。明清石刻诗歌主要作用表现在:补足中国古代文学诗篇,补足中国文学史,补足明清时期记载人们生存状况的史料,有助于文学校勘,以诗进行教化宣传。  相似文献   

13.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现存于广西的张孝祥石刻诗文共10余篇,这些石刻诗文反映了张孝祥颇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壮志未酬的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其所作诗文之风格,亦因其思想之复杂而显得摇曳多姿,但总是以慷慨激昂、酣畅淋漓、善于化用、言简意赅为其主要特征。其留存于桂林的石刻诗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景观提示和评价价值等。  相似文献   

15.
石刻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桂林石刻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资源调查与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共获取石刻1524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探索了桂林石刻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桂林石刻的刊刻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七星区、叠彩区、象山区和秀峰区,其总体呈现“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广西石刻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多珍稀之作。通过广西这些石刻,可以看出广西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某一门学术的成就,以及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磨合,是对广西也是对国家历史研究的文献的很大补充,是佚落在民间的学术研究史上的难得文献。目前对广西石刻还缺乏全面整理,虽有一定成就,但比较零乱、简单、粗糙。要很好地保护利用广西石刻,发挥广西石刻的文献价值,认真整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陆增祥字魁仲,号星农,又号莘农,清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清史稿》有传。约在咸丰十年至光绪五年间,陆增祥任官辰永沅靖道,在湖南近二十年之久。所著《金石补正》130卷,收录金石文献3500余通,重点收录明代以前历代石刻,为宋代迄今成就之最大者,其中得力于湖南永州摩崖石刻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时期主要有石刻、题壁、传抄等三种诗歌单篇散传形态。汉魏晋时期的石刻诗多依附于功德碑,南北朝的石刻才成为诗歌文本传播的形态之一。诗歌题壁之风从南北朝开始盛行,有题壁、题树、题棺、题柱、题亭等多种形式,除诗人自己题写外,还有读者的题壁把玩,并出现了对诗歌题壁传播效果的记载。诗歌纸本书写与传抄是我国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纸张于书写领域广泛使用的结果,因传抄可以辗转进行、流动传播,比题壁、石刻等信息源固定的传播形式效果更明显,成为东晋南北朝诗歌单篇散传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身当明清鼎革之际,标举经世致用之实学,其金石学著作《金石文字记》博赡通贯,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体现了其以小学明经通史的学术路径.《金石文字记》一书的音韵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韵书之误,确定字音,利用音韵学知识考证石刻文字变化过程;其文字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字之误,利用文字学考察文字变化;训诂学成就则主要体现在以义训为基础,着重考察词义源流及词义分化.  相似文献   

20.
爱国诗歌是华夏诗歌之魂,宋代的爱国诗歌更是我国爱国主义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宋代爱国诗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不仅其他朝代难以企及,就连诗歌王朝李唐王朝也只能望洋兴叹。宋代爱国诗的发展盛况主要表现为量多质高、风格杂陈、内容丰富,具有气势由“逸”转“怨”,揭露时弊,痛陈厉害等特点。宋代爱国诗之所以堪称奇葩,值得驻足品评,是社会现实、社会观念形态的反映,也是诗人笔耕不辍努力和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