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大了以后,在家里总爱给自己的抽屉、柜子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父母面前,孩子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私.而孩子们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有一位初中生认为:"这是我们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我们的行为在向家人宣告:我们已经长大成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人,我们应该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记,追查孩子的电话,翻孩子的书包.近年来,家长对孩子的"关爱"更加升级,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与争议.  相似文献   

2.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3.
《家长》2022,(2)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4.
一句"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多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选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5.
"你的作业写完没有?拿来给我检查!""去同学家?不行,就知道玩,复习功课去!""这活儿不用你管,去背英语"……这样的话语在现实生活中恐怕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学习的拐杖",而忽略了其他,包括"做人的向导".  相似文献   

6.
赵忠心 《班主任》2011,(8):29-30
对孩子是严加管教,还是大胆放手?这在家长当中是有不同认识的,并且各自都有一套道理。一、"严管""放纵",各有偏颇认为对孩子不能放手、应该严加管教的家长说:"现在的社会环境这么复杂,不良诱惑比比皆是,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又比较差,必须事事严加管  相似文献   

7.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从最原始的"家访""电话",到现在的"校信通短信""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走上了一条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黄四林 《中国德育》2014,(18):66-67
正新学期伊始,有记者做了调查,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班干部,哪怕是一名组长或科代表也好。有家长说:"刚开学,我发现儿子回到家老是无精打采的,甚至有时连作业都不愿意做,细问之下,原来他被‘罢官’了。"为了让孩子"当官",有的家长不惜放下身段为孩子"跑官",请客,送礼。有人认为学生想当班干部会导致"名利心太重""唯利是图""滋生权力欲"等不良倾向或行为。其实,这完全是以成人的心态和道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选择,把孩子成  相似文献   

11.
<正>"鸡娃"背后,是无数家长的五味杂陈。"给孩子打鸡血",俗称"鸡娃",在如今的大城市,是众多家长热衷的育儿方式。家长不停催着孩子跑,让孩子拼学习,拼成绩,拼才艺,从"青蛙"一步步升级为"牛蛙""素鸡"……最近,"鸡娃"在舆论场中的再度走热,并不让人意外,这几乎已成为周期性热点,每逢寒暑假或考试季,经常被媒体拿来炒作一番。  相似文献   

12.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13.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学生的本职。家长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尽情地"玩"数学,使孩子感觉到数学确实好"玩",让孩子在。玩"中增长知识,张扬个性。讲一讲"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包括数学童话、数学趣闻、数学史实等。比如,家长可以在数学教材、报刊杂志中收集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领域的重大发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成绩不好还不让说",这些抱怨反映出家长面临难以读懂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困境。为了能够读懂孩子,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需联合起来做出以下努力:一、做孩子成长的知心人家长和教师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学特长、请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2014,(7)
正刘学柱马陆平:"分数决定一切"的选拔机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由于历史影响和现实原因,"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文化课考试仍是升学以及将来求职的主要通道。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但素质、能力和品德都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最后只好靠考试分数说了算。这直接导致应试教育一如既往地盛行。面对这个现实,家长们怎能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呢?除非这个家长不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不为孩子将来的前途打算。(安  相似文献   

16.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中的"刺儿头",多数成绩不差,但事儿特多,伙伴烦、家长愁、教师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体会,觉得纠正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只是推心置腹的谈心说理、苦口婆心的引导教育,关键是要给他们提供帮助。一、消解舆论压力,还原本真孩童人之初,性本善。没有哪个"刺儿头"是天生的,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等,被大家放大了缺点,被贴上了"好斗""孤傲""不合群""太张扬"等标签。由于学生辨别是非、处理问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6,(Z1):88-8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2015年10月出台并被称为家庭教育"国家标准"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第三部分明确提出,"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脏话不脏     
正有些小朋友在一段时间内,嘴里常会冒出一些脏话,说的时候还会特别开心。家长很是困惑,孩子的话从哪里学来的?怎样改掉孩子说脏话的习惯呢?孩子说脏话的4个真相孩子本身其实对脏话的性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脏话,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实际上,他们喜欢说脏话是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的。1满足"排泄欲"从脏话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幼儿园阶段小孩子的脏话大多是和"屁""屎""尿",多是和肛  相似文献   

20.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崇尚民主,有的秉持严格,有的提倡宽松。但是,每次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殊途同归,无意间说出一些"气话"。这些"气话",深深地扎根在家长心中,是他们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自身素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咄咄逼人。"气话"之一:"你给我……""你给我好好听着!""你给我把作业写了。""你给我把地板擦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