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也曾出现过一些失误。如报道以“三铁”(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报道教授卖馅饼、文人下商海、县长书记摆地摊;“选美”活动;过多的报道歌星、影星、笑星、舞星们的生活情况,等等。这些报道的客观效果是不佳的。本来,我们有不少同志在工作中就喜欢一哄而起“一窝蜂”,“一刀切”,新闻媒体的误导,又推波助澜,火上浇油,从而扩大了负面效应。尽管失  相似文献   

2.
与塔里木、吐一哈和准噶尔三大盆地石油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相适应,西北地区的石油报道也生机勃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石油风景区”。“石油”已成为各族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大量有关石油勘探、开发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正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不考虑当地的受众危、理,一哄而上、顾此失彼的报道现象也是存在的,导致石油报道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片面性,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倾向,是需要我们重视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综观近几年西北地区的石油报道,可用“喜忧并存”四个字来概括。从喜的方面看:新闻媒体抓住了…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当前国家的工作重心、中心。经济报道则是企业报的主要和重要内容。企业报经济报道稿件要有思想深度。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年年都是枯燥乏味的“四季歌”,套话连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流通、消费为企业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企业生产由诸多因素构成,涉及到科学技术、生产管理、员工素质等等。这样看来,企业报道的内容就很广泛了。要使企业报道有思想深度,必须对企业生产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方面作横向、纵向的精细的研究、比较。并从中发现问题。《大庆油田报》1996年6月20日头版头条消息《“高速路”上“车”寥寥》,反映了大庆油田计算机广域网使用率极低、广域网严重“吃不饱”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要采写有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4.
长云同志: 你在来信中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经济报道写得更生动些,更活跃些,更显得有血有肉?”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把经济报道写活。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在题材上要“抓活鱼”,内容上要敢于触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形式上要改进生产,会议的老一套报道程式等。在这里,我想先谈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处理好报道中“骨头”和“血肉”的关系,力求使经济报道丰满一些,引人入胜一些。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主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6.
“新闻图片要有新闻性”这一命题的提出,是针对有些新闻图片没有新闻性而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图片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形象的现场报道。判断一幅图片是否有新闻性,就看它是否抓住了新闻事实中的典型瞬间。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新闻,政治方面的、外交方面的、体育方面的、社会(包括自然灾害、火灾和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图片新闻的新闻性较强,而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就差一些。如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因此,研究一下如何增强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很有必要。报纸上刊登的经济新闻图片,按其新闻性的强弱可分4类: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是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改进经济报道,引起读者对经济报道的关注?近年来很多新闻单位创造了一些新鲜经验,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报道中,特别是地方报纸的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编辑部认为很不错的策划,受众却反应冷淡;有些内部评价很高的宣传,读者只不过“看报看题”,很少去细细品味;就连个别受到奖励的稿件,受众阅读率也并不高。这种现象有点像某些戏剧,获了奖,却卖不出票。戏剧卖不出票就演不了,而报纸的宣传,无法立马检验某篇稿子的阅读率,这就给一些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8.
要闻版是报纸的重中之重。在党报的版面上,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的主要是在第一版,即要闻版。因此,提高要闻版的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要闻版的质量呢?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可以从“重、特、新、近、美”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努力。 重。要闻版各种体裁的报道分量要加重,加重的着力点,是精心选编新华社电讯稿中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有关稿件和在地方新闻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有关报道。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一些市、地报纸的经济报道中,往往侧重于经济效益的报道,而忽视社会效应的报道,这种弊端应当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报社在改进经济报道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主要从实现“三个转变”方面进行的。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目前在我们报纸的版面上,经济报道在数量上还是占有优势的。读者不爱看,主要是缺乏报道的深度和力度。因此,改进经济报道,首要的是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也就是要使经济报道问题抓得准、社会反响大、克服一般化。这里有一个个体深度力度和群体深度力度的问题。一种是单篇的经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在重大政治主题报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发现这方面报道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大而空”、‘老而旧”、“浅而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群众对这类报道不想看,不爱看,影响了宣传报道效果。因此,对照“三贴近”要求,探索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创新,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宁波日报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从实践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留住昨天     
新闻是“易碎品”,这是仅就时人的新鲜感而言;而就其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或思想或文化等时代剪影的价值来说,新闻,尤其是重要的新闻,决不“易碎”,而是具有长远以至永久的生命力的。如《史j对等许多传记,由于古代的条件所限,不可能是“现场报道”,而若是,那谁能说它们是“易碎品”呢?同样的道理,好的新闻也是“史记”;今天报道的新闻到了明天就成了昨天的历史,作者做的是“写好今天,留住昨天”的工作。许多光彩灿然的人物的事迹和反映时代特色的事件,他们和它们有的已经过去了五年、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然而没有“矿’,而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三线”制藏书的概念、意义及实施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不少同志作过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未见这方面工作情况的报道。上海农学院图书馆试行“三线”制藏书已经三年了。本文想就精化藏书,提高图书流通水平和服务效率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怎样写出“经济味”一直是经济报道的一个难题。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经济报道还没有在写作思路上、手法上另辟蹊径,而一直沿用写时政报道、社会报道的办法,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报道自身的特点。那么,经济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哪里呢?经济报道所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变化趋势等。它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具有经济学上的实用价值、研究价值.这是经济报道有别于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的最显著特征。下面这两篇是就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  相似文献   

15.
1994年,CCTV推出了《焦点访谈》。它异军突起,长盛不衰,引起地方台的群起仿效。这一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深度报道”的一些典型特征,或者说,它们是电视化的深度报道。它们具有报刊平面媒体难以比拟的传播广度及巨大影响,可以说,今天“深度报道”的主要领地,已经转移到电子媒体上了。告别“热点”“深度报道”最早始于所谓“二次报道”,有人也称之为“第二落点”报道。它是一些在日报挤压下的周报为弥补时效性较差的弱点所做的竞争尝试。有人概括说,它的任务是把日报“一般动态化报道所内涵着的但又难以或不能放大和…  相似文献   

16.
李灿 《新闻知识》2000,(8):28-29
从今年 3月 1日起 ,深圳商报又一次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版。在版面安排、栏目设置 ,乃至办报风格等方面 ,都进行了较大调整 ,使改版后的深圳商报焕然一新。充分展现了它以经济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的特色。一、加大经济报道力度 ,凸现经济特色深圳商报这次改版 ,最“出彩”的是经济新闻板块。经济报道不仅在版面布局上占据优势 ,而且内容上强化了软、活性 ,把生涩、沉闷的经济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在版面布局上 ,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都有 6个版的“商报经济”、“社会经济新闻”和“商报股经”,另有每天的要闻、综合新闻、焦点新闻、理论探索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报道。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但其光芒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有的报道已发表多年,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如《北京市保姆市场透视》、《煎饼出了农家门》、《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城里人下乡购时装》、《粪桶的启示》等。这类报道已经跳出以往就经济来报道经济的思维框架,拓展了经济报道新的角度。越来越多的记者把视线从经济活动、经济事件本身拉开,转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宏观背景下,思考其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力图把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王恩芹 《新闻传播》2009,(8):138-138
按照“新闻”这一定义推理,经济新闻就是“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就性质而言,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达出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动。从表现形式上.它是把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信息用新闻报道形式表现出来。经济新闻报道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了工业、农业、财贸等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也包括科技、文教、体育等非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易碎品”。这是仅就时人的新鲜感而言:而就其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或思想或文化时代剪影的价值来说,新闻,尤其是重要的新闻,决不“易碎”,而是具有长远以至永久的生命力的。如《史记》等许多传记,由于古代的条件所限,不可能是“现场报道”,而若是,那谁能说它们是“易碎品”呢!同样的道理,好的新闻也是“史记”;今天报道的新闻到了明天就成了昨天的历史,作者做的是“写好今天,留住昨天”的工作。许多光彩灿然的人物的事迹和反映时代特色的事件,他们和它们有的已经过去了五年、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然而没有“碎”,而是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经济报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篇幅上,都占据了各家报纸的大部分版面。然而,纵观所刊发的内容不难发现,大部分报道均是就经济活动写经济活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触角很少延伸到“大经济”的空间,只局限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范围”而不能自拔。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或问题提出经济报道中的“非经济思维”,旨在拓展那些存在于经济活动范围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非经济活动空间,使我们的经济报道冲出单纯的经济活动框子,在深度、范围和涉猎对象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