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藏两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紧密交往并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元朝时期,宗教领袖及首位帝师八思巴更是成为蒙藏关系联结的载体,使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得以弘扬,在推动地域思想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宁 《文化学刊》2008,(4):97-102
乌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它与哈萨克族的族源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根据目前对乌孙与哈萨克之间关系研究的情况,结合新疆地区的考古人类学材料,以及对现代哈萨克族体质特征调查等材料,探讨乌孙与哈萨克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真民族曾经两次崛起,先后建立了金和后金政权,金朝是中华一体格局下的北方统一政权,而后金政权虽然兴起于东北,却发展成为统治全国的统一政权。纵观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有女真民族这样的历史际遇。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被淹没在阶级斗争、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和土地纠纷中。在学术界,年鉴学派等更加关注社会阶层,如弱势阶级和边缘阶级,但往往忽视了针对妇女和性别的研究。时至今日,社会性别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和领域。它已被视为与民族、区域、国家以及政府等同等级别的重要议题。社会性别观和性别维度在历史研究中是清晰可见的,而如何更好地阐释,则需要更多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看待性别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帝大婚礼的文化诠释刘潞婚礼是古今中外所有民族拥有的一种礼仪,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的婚礼形式区别很大。以往对历史上诸民族婚礼的研究,多是以对民风民俗作直观描述的方式体现,而对婚礼的演变,特别是对历史上不同民族间婚礼相互融合的关系,则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8.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日、俄、朝、满等国家和民族的外来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词汇对塑造东北区域特色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时代主题,刻画社会背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背景、社会关系;增强作品表现力,激起读者共鸣打造作家个人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属性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使东北文学作品成为时代、风土、人情、性格和氛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道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道德的精神寓所,有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农耕文明,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包含茶礼、茶德、茶事、茶道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内涵和价值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该文旨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探究其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1999年10月15日至20日,将在云南省丽江举办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是一个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典、东巴绘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东巴工艺、东巴仪式等丰富内容的全息系统,是纳西族独有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纳西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同属一个亚洲圈,在历史关系上有着悠久丰富的文化交往交融史,饮食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饮食习惯上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但受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的影响,中国藏民族和日本民众在主食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该文将在饮食文化视阈下,以中国藏民族糌粑和日本寿司为切入点,对制作方法、食用方式、营养价值、社会民俗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加深两国人民对双方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推动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相互借鉴与吸收,进一步促进两国在饮食文化中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2.
裴圣愚 《职业圈》2007,(11X):67-6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阶段的民族法制建设对于能否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法制建设和民族工作新的形势对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真正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诸葛金斐 《职业圈》2013,(3):134-136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围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为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它不仅构筑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还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民族学家和民族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裴圣愚 《职业圈》2007,(22):67-6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阶段的民族法制建设对于能否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法制建设和民族工作新的形势对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真正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同意文化部提出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0处)。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角度来论,文学概念的生成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该文首先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东亚中日的古代文学概念语义共性之具体特征,并剖析东亚中日古代文学概念共性的历史成因。其次从历时性视角分析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成因,指出东亚中日现代文学概念的形成是200多年在欧洲先期形成的西方现代文学概念的西学东渐这一文化迁移的结果。在东亚中日向西方借鉴学习过程中,中日还曾经彼此借道对方吸收西学的现象。通过考究东亚中日文学概念的古今嬗变历史轨迹,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世界各国的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变革,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文化学刊》2008,(4):23-23
向云驹在2008年5月13日《人民日报》第15版撰文指出,民间文艺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是亟待激活的民族文化资源。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  相似文献   

18.
主要存留在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地区的"活袍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阿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也是阿昌族民间口传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创世史诗所记忆的民族历史,祭祀歌中蕴涵的生命哲学,以及叙事歌传达的生活智慧,是一直滋养阿昌族民族性格、文化心理的重要源泉,具有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表现民族情感智慧、塑造民族伦理精神等重要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5):64-64
能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正确地评论和报道历史,考察国家和社会的演绎及变迁,并从历史的趋势中看到未来国家的命运与前途,是媒体人神圣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全球性的旅游活动中,游览名胜古迹已成为一项主要的内容。这是因为名胜古迹不但积淀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活跃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人情。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它自然拥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凡是到中国学习、访问、旅游、经商和工作过的外国人士,无不对中国的名胜古迹留下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