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偶像的黄昏     
1.偶像,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这是中国人的解释。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则把这认为是盘踞人心而牢不可破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看法,称之为偶像,并认为偶像有“种族偶像、洞穴偶像、市场偶像、剧场偶像”四种。偶像,是拉丁文idola的音译,并译“幻象”或“假相”。2.青春偶像是偶像中的基本群体,是偶像中的一个人数众多的“部落”。追星族是簇拥“部落”的“千军万马”。青春偶像与少男少女是一出戏中的台上主角和台下热情观众的“对称”,谁也离不开谁。青春偶像,这些带有明星的浪漫印迹和年龄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捧星热的涌动,“偶像”一词突然大红大紫起来,而且用法也越来越新奇,令人看不懂。一些报刊杂志先是把港台之星捧为“青春偶像”,后是把青年所崇拜的人物如雷锋等也拉入“偶像”行列;有的杂志还专门开辟“我心中的偶像”之类的专栏,居然给周恩来等革命家、牛顿等科学家也戴上“偶像”桂冠。这实在叫人莫名惊诧,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3.
常听同学对我说:瞧,××歌星,人家人长得帅,动作酷,他是我的偶像,你的偶像有这么帅,这么酷吗?尽管我也是“追星族”,但我开始崇拜一个偶像却是从一首歌开始的。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卷子发下来了。看着卷子上那鲜红的“59”分,我一下子觉得五雷轰顶,眼前一片漆黑。忧虑、自卑、失  相似文献   

4.
也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偶像的故事激励我们前进。我们追随着偶像的脚步、行为方式乃军看待世界的眼光,偶像给我们提供着人生的范本。如果告诉你,许多名人,包括你所崇拜的偶像,他自己也有一个“偶像”,你相信吗?那么,这些“名人的偶像”到底拥有怎样强大而特别的魔力?这些“魔力”是否可以帮助你在高三更好地前进,甚至成为“新晋偶像”?  相似文献   

5.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6.
少年偶像组合一向是流行音乐市场上的一块“肥田”,利润可观,同时也是涌现偶像最多的一个群体,象小虎队、罗密欧、中国力量等等都曾风光一时。但不知什么原因,近年来国内的偶像组合市场一下子被韩国和日本组合占据了,象H.O.T、高耀太、SMAP、近畿小子等等渐渐成了歌迷们的新宠。我们自己的偶像市场哪容外人侵占!于是,很多“赤胆忠  相似文献   

7.
活动主旨:要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能仅靠教师。六年级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偶像。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偶像”、“剖析偶像”、“学习偶像”等环节,展开人生观、价值观的自省与冲突;正确选择自己所崇拜的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促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幽默     
买菜一个男人上街买菜,心想老婆吩咐过不许买贵的菜,他就在菜场里挑来挑去,买什么都怕老婆不满意。挑了半天,他终于买了1斤价格极其公道的藕。回家后,他把藕恭敬地送到老婆面前,问:“老婆大人啊,你看我买的藕好不好?很便宜的。”老婆向藕瞄了一眼,勃然大怒地呵斥丈夫:“你这个笨蛋,买回1斤藕,有半斤是窟窿。”等打电话大街上唯一一个能用的电话被一个妇女占用,她正在查电话簿。一个男子匆匆忙忙赶来,他要打一个紧急电话。看见那个妇女在用电话,他只好等着。过了一刻钟,他对她说:“要我帮你查电话号码吗?”“噢,我不是查电话号码,”她说,“我…  相似文献   

9.
我——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幽默风趣的小笑话、优美动人的散文、离奇曲折的童话故事……都是我的最爱!那些满腹经纶的作家们都成了我心中的“小偶像”。啥?你问我“大偶像”是谁?呵呵,他既不是老舍、巴金这样的大文豪,也不是郭敬明这样的新生代,我心中的“大偶像”叫“佚名”!  相似文献   

10.
藕粉年代     
一个狂爱选秀节目的17岁女孩子问我,你希望做“藕”,还是做“粉”呢?我歪头想想,说,可惜我太平凡,否则藕粉都喜欢做呢。她便呵呵笑道:那就去开设博客啊,或许一不小心,你就成了藕,被万人瞩目哦。我说,不过是读高二,有什么好写的呢?即便是写了,这么平淡的生活,又有谁会注意。女孩子丢给我一个网址,又说,藕粉年代的我们,为什么要拒绝那些可以绽放的瞬间芳华呢?  相似文献   

11.
<正>李白是盛唐诗坛顶流、文化界超级偶像,泾县令汪伦,是他的忠实粉丝。由于生性热情,李白不仅常常让人“路转粉”,还让人“粉转友”,不少原本因诗才倾慕李白的人,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成为了李白的朋友,汪伦正是其中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社交达人”李白的知心好友,几乎遍布了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12.
一、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芙渠》课本注“互芬齿颊”曰: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颊,面颊。今按:“齿颊”,就是王引之称为“连类而及”,而今所谓“偏义复词”的。“齿颊”,只说“齿”,无涉于“颊”。齿,此处指嘴,这是修辞上的借代。“连类而及”的偏义复词,《芙渠》一文并非绝无仅有,本句中的“盘餐”,后文“耳目之观”中的“耳目”都是。“盘餐”,只说“盘”,“耳目”,只说“目”,它们与“齿颊”一样,都不能以并列结构视之;如果不顾其例,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也是偶的偶像哦~黄同学的剧本很不错啦,大家是否被激起一些灵感呢?赶紧给我投稿吧!!!在这里不得不再次隆重感谢一下第5期的恶搞主持人“小鱼”。我终于睡到自然醒了,太幸福了555我多么希望有更多像“小鱼”这样的多才多艺的忠实“喳粉”啊~哇哈哈哈~  相似文献   

14.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首歌如同一股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玉米”“芝麻”也于一夜间遍布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各种“造星运动”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一波的“平民偶像”在浪尖上飞舞。这样的情景值得我们反思和追忆。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有幸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明星们,他们也曾以“青春偶像”的姿态影响过一代人,他们要么有高尚的品质,要么有努力和执著,要么达到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事业高峰,当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一个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如今,“偶像”在变,那么“偶像”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5.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首歌如同一股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玉米”“芝麻”也于一夜间遍布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各种“造星运动”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一波的“平民偶像”在浪尖上飞舞。这样的情景值得我们反思和追忆。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有幸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明星们,他们也曾以“青春偶像”的姿态影响过一代人,他们要么有高尚的品质,要么有努力和执著,要么达到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事业高峰,当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一个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如今,“偶像”在变,那么“偶像”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6.
[文题]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重塑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偶像”已成了当代中学生无法回避的话题。关于偶像,你读过、听过或见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题解]偶像,原本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或神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由此可生发出“质疑偶像”、“还原偶像”等主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17.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首歌如同一股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玉米”“芝麻”也于一夜间遍布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各种“造星运动”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一波的“平民偶像”在浪尖上飞舞。这样的情景值得我们反思和追忆。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有幸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明星们,他们也曾以“青春偶像”的姿态影响过一代人,他们要么有高尚的品质,要么有努力和执著,要么达到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事业高峰,当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一个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如今,“偶像”在变,那么“偶像”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8.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首歌如同一股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玉米”“芝麻”也于一夜间遍布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各种“造星运动”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一波的“平民偶像”在浪尖上飞舞。这样的情景值得我们反思和追忆。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有幸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明星们,他们也曾以“青春偶像”的姿态影响过一代人,他们要么有高尚的品质,要么有努力和执著,要么达到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事业高峰,当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一个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如今,“偶像”在变,那么“偶像”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青春少年追星并不稀奇,谁 没有自己的偶像呢!房间里贴上乔 丹的巨幅海报:理一个和明星相 同的发式:再不就约几个“粉丝” 去听偶像的音乐会……不就是追 星吗,一点也不新鲜!可我要说的 是小春—— 小春是初三女生,在成都一  相似文献   

20.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这首歌如同一股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玉米”“芝麻”也于一夜间遍布了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的各种“造星运动”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一波的“平民偶像”在浪尖上飞舞。这样的情景值得我们反思和追忆。在过去的岁月里,那些有幸成为众人追捧的时代明星们,他们也曾以“青春偶像”的姿态影响过一代人,他们要么有高尚的品质,要么有努力和执著,要么达到了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事业高峰,当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一个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如今,“偶像”在变,那么“偶像”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