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们竹溪县广播站在搞好党的中心工作宣传报道的同时,积极扩大报道面,搜集采写社会珍闻,以丰富听众的知识与生活。一九八一年以来,我们站先后播出本县出现的“双竹”、“双头棕树”、“麦结双穗”、“牛下双犊”,“千年银杏结硕果”、“鄂坪公社一社员采到一个罕见大灵芝”、“黑龙洞附近下起罕见的粉石雨”等社会珍闻二十多条。在报道这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奇异现象时,我们不是只从新奇出发,而是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普及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去年山西日报摄影部接连举办了三次新闻摄影比赛,分别叫作“巨龙杯”、“春笋杯”、“官庄杯”。作为一个报纸版面编辑,我认真读过三次新闻摄影比赛的全部人选作品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新闻摄影在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急切地感到忽视新闻摄影的旧观念非变革不可。  相似文献   

3.
去年山西日报摄影部接连举办了三次新闻摄影比赛,分别叫作“巨龙杯”、“春笋杯”、“官庄杯”。作为一个报纸版面编辑,我认真读过三次新闻摄影比赛的全部人选作品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新闻摄影在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急切地感到忽视新闻摄影的旧观念非变革不可。一“没有好照片就没有好版面”。这是从忽视新闻摄影的狭窄胡同里刚刚走出来的人自以为“脱胎”的“新观念”。其实,这种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把新闻摄影当作文字报道的附属品和配角、甚至装饰品的传统认识。当然,报纸要讲求版面的改革、突破、美。从美学的观点讲,一张报纸要以美的形象吸引读者,使人有清晰、明快的感觉,一见就喜欢,想看,甚至爱不释手,没有好照片是不可能的。前任美国总统里根有个  相似文献   

4.
世人瞩目的“两会”已先后降下帷幕。这是一次民主团结的大会,求真务实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工人报刊、企业报刊和一切新闻媒体的一项头等重要的任务。今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今年的“两会”也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要宣传贯彻好“两会”精神,首先要学习好“两会”精神。只有学习好,才能宣传贯彻好。只有通过学习,吃透“两会”精神,抓住重点,才能制订出正确周密的宣传计  相似文献   

5.
薛宝海 《视听界》2010,(1):118-118
近日参与策划央视《开心辞典》的201O年一季度特别节目《开心万里行一感受最美中国》,这也是“开心学国学”的升级版,我参与的主要是总体策划,以及节目规则设计。在一次策划会上,面对各方纷争,我说了一句让大家不再争吵的话:“没有完美的游戏规则,只有不完善的规则,不要在大的规则方面再争论了,只要能自圆其说,都是好规则。”  相似文献   

6.
粗心好读书     
苏子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于自知。”可是我要说:“何妨细字酬清客,难得粗心读好书。”粗心读好书,自有一番道理。好书有万千,当粗心处不妨粗心,当细心处也必须细心。唐代刘禹锡《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苔,也是草,“苔、草”同用,但不碍文章,而且以“上阶”与“入帘”写出苔青草绿的动态,自不必去计较“苔、草”是否“梨和水果”的关系了。但是,读杜甫写王昭君的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则不同,就必须细心。粗心人读此,匆匆一瞥,皆不知“青冢”之妙。如果参照《归州图经》“胡中多白草,昭君冢独…  相似文献   

7.
拙作《何以“一稿三用”?》在《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刊出后,想不到这样一小块豆腐干的文章,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引起如此热烈反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用”,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公婆都有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之所  相似文献   

8.
拙作《何以“一稿三用”?》在《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刊出后,想不到这样一小块豆腐干的文章,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引起如此热烈反响。“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用”,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或者“公婆都有理”,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之所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细心的电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时看到这样的提示:“一分××秒后请继续收看”。这个小小的提示让观众欣喜之余,感到了“夕阳红”栏目为观众着想的的良苦用心。 这样做至少有几点值得称道之处:一是增加了节目播出的透明度,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收视知情权。电视插播广告作为“不速之客”,常常“突如其来”,让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要给巴勒斯坦“换班子”、“搞掉”阿拉法特,这事儿霸道得都没边儿了。作为回应,阿拉法特没有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强烈抗议”,而是平平常常地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太妙了!妙就妙在,布什对巴勒斯坦的指责,阿拉法特统统不否认,一点儿也不“护短”,但又统统拿来美国比,从“选总统”,到“公司腐败”,  相似文献   

11.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当我们还没有从连锁经营、集团化、超级卖场的热闹中缓过神来,那一点点宝贵的注意力又被出版业转制事件所牵引。前些年,信息产业的概念盈利模式尽管炒出了厚厚的泡沫,但也用这形而上的东西圈下了不少的钱财。同属于信息产业,耳濡目染之中,出版界到底还是长了不少生意经。教辅读物称“王”称“霸”,英语图书装“疯”卖“傻”,经管书又有了“二字”真经,不  相似文献   

12.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3.
“好”字考     
“好”字在六书中属会意字,从古到今它的结构没有变化,都是由“女”、“子”两个象形字组成。  相似文献   

14.
刘志明 《今传媒》2004,(6):34-35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把广告做好,是善良的愿望。把广告做好了,是受众的福音。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广告都是好的了,更不是说就没有了坏广告。而实际情况是,好广告总是凤毛麟角,坏广告却是五花八门。模糊性广告:广告是与非好广告,是非鲜明是首要的一条。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要含糊不清,不该拖泥带水。“我爱拉芳”,“好迪真好”,玩的是单刀直入; “海尔无闪烁彩电”,“不含PPA的感康”,搞的是定向爆破; 一句“新鲜的,美味的”使得娃哈哈果汁型饮料的新概念不胫而走。而它“健康童装”的诉求,显然是要使人们将它以前“吃”的和现在“穿”的进行品牌联想。但是,“健康”的童装怎么说都没有说清楚,即使怎么说也都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这就是广告的一种状况。先是将能讲清楚的一下子讲清楚,例如海尔和感康; 再是将不能讲清楚的干脆不讲,例如拉芳和好迪; 三是怎么讲也不是很清楚,例如娃哈哈童装。而即使是“我爱拉芳”和“好迪真好”这样的话找来无数的明星再说上一万遍,也就是传递了个品牌称谓而“别无所求”。“爱”拉芳的什么?拉芳哪里可“爱”?好迪“好”在哪儿?怎么个好法儿?说,和没说一样; 即使想说,其实也没什么可说。太直白的...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类书稿的编辑加工中 ,经常要碰到“亩产××公斤”、“亩施××公斤肥料”之类的句子。“亩”属于应废除的计量单位 ,因此 ,编辑往往将“亩”换算成“平方米”( 1亩 =666 66…平方米 )或“公顷”( 1公顷 =1 5亩 )。这样换算后虽计量单位符合规定了 ,但却给农民增加了麻烦。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 ,农民对于“亩” ,脑子中有一个具体的可比的概念 ,而对于“平方米”或“公顷”现在还比较陌生。基于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在现阶段 ,用“1 / 1 5公顷 ( 1亩 )”表示“亩产”、“亩施”等中的“亩”较好。这种表示方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既符合国…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经过化合,就能产生一种新物质。氢和氧,化合成水。水的功能多极了,大极了。一种金属元素和另一种金属元素经过熔铸变成的合金铜,性能更优良,应用更广泛,效果更理想。 稿件,也是一种“元素”,制作新闻大餐的“元素”。高明的编辑,常常会利用稿件进行“化合”,制造“合金”,从而实现新闻资源的最合理配置,让新闻产生最佳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谈此题目之前请看本栏所附三篇报道:报道(一),《中国远洋报》抓住该报总编在国家新闻出版暑举办的全国总编上岗培训班获得结业证书一事,着意宣传,给新近才获准报纸公开发行的报社机体“加了油”,增添了全社向新阶段迈进的信心;报道(二)。《北京铁道报》,早在今年3月初就在“迎50年大庆”旗帜下。更新栏目设置,从而为全年“更上一层楼”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工作方向;报道(三),《当代商报》及时抓住因“我驻南使馆被炸”而报社上下同心、群情悲愤之机.立即采取“加印报纸10万份。将义卖收入捐赠遇难记者家属”的举措,将每个人的一时之情化作长期办好报纸的协同之力。“好风凭借力”,好船手自然是  相似文献   

18.
穆青同志今秋在新华社新疆分社时说:“我主张你们把资料工作做好。你们要宣传新疆,没有资料,没有历史背景,新闻就很难写深入。”他形象地将资料比作“旧皮袄”,希望记者在有了新闻由头后,要善于运用资料,将“旧皮袄”翻新。这就向资料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任务——你所在的资料室要有“货”,要有各式各样的“旧皮袄”,供记者选择使用,倘若缺东少西,记者何以“拆旧”,又何以“翻新”?看来,建立井经营好一个殷实的资料“铺”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离它远点好     
据台湾《雷声》周刊刊载的一篇文章透露,在国民党《中央日报》担任过半年“代理总编辑”的朱宗轲,动不动就要修改下属编辑的标题,以显示他“有学问”,但常常改错,以致弄得人啼笑皆非。有一次,大约是1980年10月10日,一位编辑拟了这样一个标题:《国庆活动高潮迭起》,到了这位“代总编辑”手里,大毛一挥,把原来的标题改成《国庆庆典活动/高潮不断迭起》,“国庆活动”中间还要加上“庆典”,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一些报刊在报道人物的事迹或新产品时,都要冠以“他曾多次……”,“多次荣获……”这一类笼统的数词。“多次”究竟是多少次,笔者不得其解。我看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和编辑想突出某件事而又缺乏事实,所以这么虚晃一枪。当然,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