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聚焦课题,激发阅读的兴趣   师:(板书课题:花钟)钟,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可是,当刚看到"花钟"这个课题时,你那聪明的小脑袋里曾产生过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1.进一步认识时钟,掌握钟面的主要构造。2.复习辨认整点和半点。准备:1.自制的青蛙钟、小猫钟、小鸡钟、小鸭钟,4台构造有误的纸制钟。2.供幼儿制作钟面的材料人手一套(包括钟面底板、时针、分针、图钉等)。过程:一、引出课题我知道你们交了一个新朋友——时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真少不了这个朋友。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校园,有一口铁制的"老钟"悬挂在梧桐树上,一直无人问津。如今,上课下课都是采用音乐铃声提醒,这口老钟还能有什么作用呢?有一天,队员们围着这个"老钟"好奇地打量着,之后,引发了一个关于"寻访老钟的故事"活动。我们带领队员们了解"老钟"的来历,寻找从"老钟"到电子铃声再到音乐铃声的变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头,满腹经纶,曾培养过省状元。吾尝执试卷问之,老头问:"答案选什么?"对曰:"选B。"老头遂开始滔滔不绝,讲解为何选B。过十分钟,吾猛觉答案有误:"对不起老师,刚才看错了,应该选C。"老头面不改色:"好,我们来说说这个C吧。"于是又是十分钟……  相似文献   

5.
师:(板书课题:花钟)钟,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可是,当刚看到“花钟”这个课题时.你那聪明的小脑袋里曾产生过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夏明明 《科技文萃》2004,(10):158-161
我国的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永乐大钟又是古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信仰物和纪念物.但是,自明永乐年间诞生以来,伴随着它的伟大,永乐大钟至今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揭示和探讨"永乐大钟之谜",本身就是一个人文奥运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你期待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吗?这将是属于你自己自由安排的十分钟哦!如果你把这十分钟全部用来和小伙伴玩耍,你可能会觉得:"十分钟好短呀!"但是,如果你把十分钟充分利用起来,你会发现:"原来十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呢!"  相似文献   

8.
今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你们知道两分钟有多长吗?"同学们惊讶起来,接着满不在乎地说:"两分钟有多长,不就是120秒吗?有什么好说的呀?"接着老师说:"不,这两分钟的体会就由你个人的心情决定了,假如你高兴,就觉得这两分钟很短暂,相反,你很烦恼时,就觉得这两分钟很漫长。"可是,同学们都不相信,老师就说:"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相似文献   

9.
金红梅 《广西教育》2013,(29):64-64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大约几时"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师同时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钟面)生:这两个钟面上都不是7时了,因为分针都没指到12。师:是呀!像第一个钟面上"7时还差一点"和第二个钟面上"7时刚过一点"都是接近7时,我们通常说成"大约7时"。  相似文献   

10.
【美的品味】1.左拉说:"人一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我想说,给我两分半钟,我只愿提篮春光看妈妈。(安徽考生《提篮春光看妈妈》)开篇引用诗文名句,总领全文。2.行动起来吧!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让我们捍卫我们的母语。时刻铭记——我是中国人,我的母语是汉语。  相似文献   

11.
老师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叫"我的课间十分钟"。孙强同学在小作文里只写了这样一句话:下课了,我想利用这十分钟把上课没有做出的数学难题解答出来,最后终于解出来了。小作文交上来后,老师问孙强:"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孙强说:"课间就‘十分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写作文时感觉无话可说,只好写这么点了。"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让你也写"我的课间十分钟"这个题目,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作文表述  相似文献   

12.
贴尾巴     
星期五中午是快乐的十分钟队会,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因为十分钟队会中我们能做很多有趣的游戏.我最喜欢"贴尾巴"的游戏. 今天的十分钟队会开始了,主持人石南巩在大黑板上画了一头牛,这头牛有头有身子,也有四条腿,就是没有尾巴.他请小朋友们蒙着双眼给牛贴尾巴.  相似文献   

13.
钟玲(以下简称"钟"):张老师,您好!我一直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站冠以"浙派"这个称谓,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浙派"这样的提法.那您认为我们"浙派"有哪些共性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特色又能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     
正"铃——"上课铃声响起,又到了令我们班同学感到害怕的数学课了。刚一上课,钟老师就板着脸在班上评讲着我们昨天完成的作业,她批评我们完成作业的质量太差了。全班只有我按要求完成了作业。难怪钟老师会生气呢。开始上新课了,钟老师认真地在讲课,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宋道晔 《山东教育》2012,(Z4):49-51
一、检查预习(一)解读课题,初识鲁迅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请看课题(师板书课题)。师:从课题中你看出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吗?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师:对!作者是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叫周晔。既然是伯侄关系,那课题直接写"我的伯父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先生"呢?生:这是对他的尊敬。师:对!"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一种尊称。本组四篇课文都是与鲁迅有关的文章。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通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鲁迅的确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不但他的侄女称他先生,所有尊敬他的人都称他为先生。师:让我们带着尊敬之情齐读一下课题。师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到造钟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柯林斯主张:人的管理"不在于报时,而在于造钟""。报时"是一种管理行为,是一种如同要求教师"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一样的管理规范。"造钟"是一种管理机制,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我县的实际,我们建立了由县级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开展了对"微型课题"的应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按两条线路进行:一条是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活动;另一条是各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活动。通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4个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堂教学每一课时都有不同的任务,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般来说,导入质疑、自读检查、字词理解、概括内容就是教学第一课时常用的"四部曲"。该怎么做才能让这常规"四部曲"稍显与众不同?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课前巧安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一般有两分钟的预备时间,如果我们用足用好这短暂的两分钟,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公开课,更要从课前两分钟开始做文章,进行巧妙的安排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史峰 《初中生》2012,(32):20-22
正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课间十分钟》,孙强同学只写了一句话:下课了,我想利用这十分钟把上课没有做出的数学难题解答出来,最后终于得出了答案。作文交上来后,老师问孙强:"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孙强说:"课间就‘十分钟’,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如果让你也写《我的课间十分钟》这篇作文,你是不是也会因为作文表述的"时间过短"而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实录】一、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1.揭示文题。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生:(齐)着重指出。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2.练习浏览。师:让我们走进索溪峪,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