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16的美国大选以唐纳德·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落下帷幕.从选举伊始,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丑闻就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竞选广告成为候选人攻击对手弱点、赞美自己优势和化解丑闻危机的重要说服策略.本文就希拉里和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后发布的竞选广告进行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对象为两人被推选为各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发布的所有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2.
陈婧 《青年记者》2017,(8):105-107
皮尤调查公司2017年1月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①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FOX News和CNN位列美国选民获取大选信息渠道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位,居第三位的是社交媒体Facebook.美国两党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非常重视对社交媒体的运用.据报道,2016年美国大选的政治广告支出比2012年高出约20%,而社交媒体的支出占到电子媒体支出的一半以上.②可见,社交媒体已是一种“常态化”的存在,成为美国大选选战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政治宣传渠道.  相似文献   

3.
胡瑛  陈力峰 《新闻前哨》2008,(11):26-27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4.
从奥巴马当选看新媒体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弗拉克林·罗斯福看中了广播,那个彼时的传媒新宠,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将其政治主张传散开去;而肯尼迪竞选时期,候选人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和克里之间的第三场辩论——也是美国大选前的最后一场辩论,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行。在此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8日,分别是第一场和第二场辩论。作为考察美国大选情况的中国学代表团五名成员之一,我在美国直接观看这三场辩论,确实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6.
竞选广告是一种旨在改变选民态度,影响投票行为的政治传播手段.由于多年民主政治的传统,美国大选的竞选广告在数量与典型性上都颇有研究意义.本文以1952-2012年间历届大选出现的典型广告为案例,以相关劝服理论为基础,分析广告中视觉形象背后的劝服者的意图及其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塑造个性形象、建立视觉情绪关联、运用视觉形式风格等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1952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之年.当时的形势是民主党在罗斯福和杜鲁门的领导下,已连续执政24年,倘若共和党在这次大选中仍不能东山再起,美国的两党政治将变成有名无实,甚至从此寿终正寝,共和党再无崛起的希望.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共和党要改朝换代,取得1952年大选的胜利,必须推出一个“满意”的候选人.当时共和党内有两大派:一是以中西部为基地的保守派,一是东部的自由主义集团.保守派早已内定拥护代表俄亥俄州的参议员塔夫脱出来竞选.塔氏出自美国政治名门,父亲老塔夫脱是前任总统,他本人曾做过三任参议员.他的家世、作风、言论、丰采都代表着一般认为是反工人、反社会福利、反自由主义、冰冷保守的典型共和党,美国新闻界叫他“共和党先生”.  相似文献   

8.
张操 《青年记者》2017,(3):95-96
2016年美国大选于11月9日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最终赢得胜利.由于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客的行事风格,本次美国大选的过程格外吸引媒体关注.在激烈的报道大战中,各种新技术、新方式不断展现,而新闻聊天机器人(News Chatbots)的探索应用在本次美国大选中相当夺目.  相似文献   

9.
2O12年1月3日,美国大选正式拉开帷幕,两党候选人逐鹿白宫。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这个名字随着大选的进行家喻户晓。两位波士顿环球报资深记者客观、公正、深刻的描写,那个在演讲台上西装笔挺、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总统候选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0.
仁爱无敌     
2008年9月,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就在这个时候,有媒体爆出一个惊人事件: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的17岁女儿未婚先孕。佩林一直声称反对早孕,而作为一个副总统候选人,居然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管好,如何做国人表率,去管理国家呢?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3,(4):89-91
2012年美国大选吸引了世界的眼球,《真实的罗姆尼》由《波士顿环球报》两位资深记者共同撰写,基于长达数十年的跟踪研究及数百次采访报道,呈献给读者一个无论在政治还是人格上都很迷人的总统候选人形象,让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全面了解这位复杂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12.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选战犹酣。志在连任的美国总统布什,动用自己的竞选班子,展开了全方位的竞选战略。广告战是布什面临的重要一役。一位以专门报道政治新闻著称的美国记者曾说过:“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能使一块砖头被选为州长”,广告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的确如此。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广告战役汇集美国广告界精英和上百年广告实践之精华,历届总统候选人都要全力以赴地接受广告战役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美国软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政治效应也日渐增强。美国软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中期和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的重要宣传阵地。对美国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也随之成为美国传播学及政治学界一个刚刚兴起的热点课题。美国学者开始定量研究美国软新闻节目是如何影响观众对美国政治候选人的评价和选民投票行为的。本文在综述目前美国学术界对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此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的美国大选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媒体奇观”,无疑将成为载入全球新闻传播史册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场“驴”“象”之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作为一个地产大亨出身的“政治素人”,凭借其作为“推特总司令”的强大号召力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独特影响力,先是在党内初选中杀出重围,并最终爆冷击败了胜券在握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制造了近年来全球政坛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相似文献   

17.
岳淼  陈培爱 《现代传播》2002,(1):98-100
本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背景与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列举 ,指出负面广告的危害。希望通过对台湾大选中政治广告的分析研究 ,进一步认清其政党权力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在2008美国大选中,新媒体延展了信息向度和扇面,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新媒体颠覆了传统主导的广告方式,成为候选人话语力量的增效器;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规避了由媒体施加给受众的"伪环境";新媒体创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政治游戏,激发了美国年轻一代巨大的政治热情.新闻传播史和美国政治史的研究者将会记录这一政治传播生态中的媒体革命.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政治选举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但是选举广告的盛行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1989年以前,台湾的选举法规定不得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刊登广告以从事竞选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对选举开放的报刊业只允许刊登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并没有成为参选人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媒体渠道。1991年,电视媒体首次播放政党政治广告,此后,大众传媒工具在台湾大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台湾五都选举中高雄市长竞选为例,对不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 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等先后在网络上安营扎寨,总统候选人的角逐场从白宫新闻发布会、党代会、各州巡讲会、电视辩论现场延伸到了Web2.0、iPhone、SMS(手机短信)、电子游戏等新媒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