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广智 《考试周刊》2011,(84):75-75
写作属于技能范畴,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语文学习能力的根本体现。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恰似万丈高楼的奠基之作,显得特别重要。习作训练和指导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把它形象地分为三个阶段,即"畅想曲"、"前奏曲"和"进行曲"。  相似文献   

2.
王亮 《新教师》2019,(12):55-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优化习作教学过程,切实提高习作指导实效,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主张习作教学要淡化作前指导,加强作后指导,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欣赏、挑刺、训练三大板块是作后指导课的经典模式,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不失灵动。  相似文献   

3.
马晓璇 《海南教育》2014,(20):27-28
"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一个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习互评自改习作,进而提高习作鉴赏、评改、写作水平,达到优化习作教学过程的目的。那么,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笔者通过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的不断研究,探索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掘习作教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主要阵地。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领着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讲讲习作范围后,立即让学生写作,待批改习作时才指出立意、取题、选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做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为改变“重视写后批改,轻视写前指导”的习作教学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单元习作写前指导“三步六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文训练与教材联系不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编排的,教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却与单元主题关系不大,有的甚至与单元主题大相径庭。因此,作文训练目标不够明确,更没形成阶梯性。二是作文讲评与儿童作文水平现状脱节。在讲评中,教者没有认真分析孩子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6.
"读"与"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材;课堂外,我们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经典。学生读了很多,然而,习作水平却未见得提高,他们在习作时对"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应该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在"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发展学生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以促成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延用“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批后讲评”的流程进行 ,指导、习作、讲评、修改基本分离 ;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又往往重指导、习作 ,轻评议、修改。这样的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许多的弊端 :由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大多只顾写 ,缺少对习作的主动“回眸” ,也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所以往往是“木已成舟” ,方知自己的习作没达到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进而产生对作文的恐惧、厌恶的情绪 ;教师的作前指导常常是就要求讲要式 ,就方法讲方法 ,缺乏针对性 ,难以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并明确提出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然而,笔者发现习作课堂变成了枯燥、机械、无奈、虚假的应试训练,学生在成长中一点点失去习作的兴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指导不得法而导致的。本文就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笔者着重从兴趣、积累、引导、评改、展示五个方面作尝试探析。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围绕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构 建了双线并行的能力训练体系,梳理三至六年级的教材可以发 现,其中的习作编排自成体系,但又与阅读体系相结合,形成整 体。笔者就统编三年级教材中想象类习作编排进行解读,并进 行相关教学思考:根据教材,明确习作内容;细化过程,搭建学 习支架;交流评价,加强读者意识;方法指导,提升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3):65-66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日常语文教学中最烦最怕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费尽苦心地设计习作指导教案,费尽口舌地反复引导,学生似乎集体短路,就是写不好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看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除了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剩下的就是教师随意布置的内容宽泛的日记类练习。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段习作中不少学生写不好结尾,归纳其纰点大致有:一是套话,缺乏习作的个性,雷同现象多;二是缺乏与前文的贴切吻合,反使习作结构松散;三是罗索重复,冲淡了主题;四是不写结尾,因写不好,索性连必要的结尾也免了,使习作美中不足,如此等等。追其原因是作文缺少多角度的训练,注意了“开头”的指导却忽视了结尾的训练。作文教学应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搞一些“补写结尾”的必要的片断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训练学生观察"雨"、"燕子"、"白杨树"等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欲求解决中年段学生习作顺序问题,力争达到"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目的,使其学生的习作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分明。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我市教科所主办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9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听课过程中,我针对习作指导课的时间效益作了专项课堂观察:一堂习作课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才科学?作文前指导与作文后评改,哪一个更重要?笔者以课堂观察为思考点,试以走向专业的听课,从听课中思考、甄别、检验,  相似文献   

16.
徐丽萍 《成才之路》2012,(23):30-30
教材分析:纵观三到六年级的习作训练,发现从教材安排上看,"看图作文"这一形式在习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内容上看,呈现从"一幅图"至"多幅图"再至"一幅图"……螺旋上升的特点。而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个"看图作文"的序列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年级上册中已有一篇"看单幅图"的作文训练,而在三年级下册的习作4中则也是"看多幅图"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看懂图意发挥想象、写好对话"。通过以上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我确定了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看懂图意,学会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  相似文献   

17.
潘琴燕 《教师》2012,(12):82-83
"作文难"几乎成了小学师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特级教师张秀丽在《小学作文专题性序列训练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文中阐述了当前语文教学习作教学面临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源于教材,缺少整体规划设计,‘习作要求不清晰、训练内容不系统、习作指导资源不丰富’;另一方面来自教师,众多一线教师对习作教学缺乏独立见解,理念保守,仍在沿用传统的技巧性训练指导为主的老套路。"张老师指出这两点确  相似文献   

19.
开展童话习作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从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中学习方法、积累语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通过读写结合进行童话故事的仿改续编,通过阅读童话绘本创编故事,进而指导学生进行主题童话创作、自由创编等。  相似文献   

20.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同时难教、怕教;难写、怕写又是教师和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心态,学生的习作水平难尽如人意。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习作指导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就要把握好习作指导的根———乐于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