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档案编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1.黄浦区档案馆《福州路文化街》2.卢湾区档案馆《淮海路百年写真》(画册)二等奖(7项)1.宝山区档案馆《宝山年鉴2001年版》2.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交大有些老房子》(VCD1—3集)3.复旦大学档案馆《复旦大学档案馆馆藏名人手札选》(1905—1949年)4.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近代优秀建筑专题系列片》(名人住宅、花园住宅、宗教建筑)(VCD)5.上海市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馆《上海科技年鉴2002年版)(含1949—2001年全文数据库光盘)6.浦东新区档案馆《浦东碑刻资料选辑》7.上海市电信公司档案馆《上海长途电信图…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04,(6):92-94
特稿·「”--一:建设与上海国际矢都市相活应的公典档案馆 刘南山(专稿.、大跃进”时期的上海工业史料选登(5一86一02上海地区有关近代华资银行领券的 一组档案老上海房地产业历史沿革资料二则上海小商小贩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郑振铎1957年日记(六)(6‘65)(6一73)(6一77)(6一81)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艺术档案架宋庆龄致鲍罗廷的七封函件郑振铎1957年日记(一)张琼(4一02)史料研究上海小刀会与英美法三强的“中立政策”上海电影院业沿革资料解放初期上海金融业同业组织史料选编(上1一06)卜09)1一19)晚清西书的流行与西学的传播从清末景廷宾…  相似文献   

3.
旧上海租界档案,是指上海设立租界后,租界管理当局——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所形成的文字、照片等原始材料。目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这部分档案,总数达6万余卷,时间跨越近百年,内容涉及租界行政、司法、警务、市政建设、教育卫生、房地产管理等诸方面,其档案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在保存下来的租界档案中,堪称全国之最。租界在上海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档案对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发展,剖析其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旧上海租界档案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旧上海租界档案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史学》2003,(1):18-23
现代社会中,水、电、煤、交通等各项公用事业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日不可或缺。由此观之,上海公用事业的发展应是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194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上海市公用局为编辑《公用事业导报》收集资料,发文要求其管辖下的各公用事业机构将本事业本机构之历史沿革及发展概况作一简要报告。至8月30日,公用局先后收到10家公用事业机构呈送的报告书。这些报告书对于后人了解截至1947年8月止,旧上海各项公用事业之发展及其机构之演变的大体情况,颇具参考价值。该项资料选自Q5-3-4658号案卷,因篇幅较长,兹分二期予以公布。编辑整理者何品、孙慧。  相似文献   

5.
【特稿】编研工作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龙头 刘南山 1-3【名家谈档】王元化谈档案 邢建榕 整理 2-27【档案架】沈葆桢致吴仲翔、叔章兄弟手札 1-5上海租界广告管理史料选 1-11抗战时期西贡、新加坡、仰光三地旅行日记(中)1-17盐业银行关于张伯驹被绑案的来往函电 1-2450年代上海婚姻登记制度施行情况调查 1-28端纳北京书信选译 2-3国民政府筹划犹太人寄居区档案选辑 2-11抗战时期西贡、新加坡、仰光三地旅行日记(下)2-15苏州河两岸交通工程计划书 2…  相似文献   

6.
【特 稿】编研工作要与时俱进—刘南山局长在上海市第一届档案论坛上的总结讲话【档 案 架】1919年南北和议期间陕西战事唐继尧等往来密函电(一)西南浪迹稿(五)1941年上海租界银行血案史料建国初期上海图书馆事业概况胡祥鑅致冒广生信函选辑1919年南北和议期间陕西战事唐继尧等往来密函电(二 )西南浪迹稿(六)革命烈士李白家书上海银行公会往来函电选:废两改元(一)上海市通志馆等关于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概况的一组函件战后上海主要产业和工运概况(一)新文艺出版社创办史料一组顾颉刚致郑德坤信函辑录上海银行公会往来函电选:废两改…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城市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怎样塑造城市精神?这是上海目前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认为,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城市精神的概念,才能对上海城市精神做出准确的归纳和概括,找出我们的城市精神基础与国际大都市比较中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明确如何从加强社会文化的建设方面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培育,树立起上海城市文明的神韵与品位。  相似文献   

8.
·档案史料·天命天聪年间蒙古文档案译稿 (下 )       1 .3乾隆年间法国代制得胜图铜版画史料 1 .5嘉庆年间直隶书役办差勒索案 1 .1 5林则徐家书五通 1 .3 1光绪癸巳科广东乡试史料 (上 ) 1 .3 7光绪末年徐锐考察外洋商务史料续编 1 .49清末山西合盛元票庄在日本开设分号史料 1 .61清末北京外城商户调查表 (下 ) 1 .64曹雪芹家世史料 2 .2清代广州“十三行”档案选编 2 .9乾隆年间议禁南洋贸易案史料 2 .2 3乾隆年间湖北江陵县讳盗匿详案 2 .3 6乾隆年间运河官眷船只遭劫案 2 .41光绪癸巳科广东乡试史料 (下 ) 2 .5 4光绪年间中英“…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2004,(6):73-76
旧上海的房地产业随着城市的兴旺而发达,一方面积极满足工商发展和市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强的投机性,经常引起社会动荡。本辑史料两篇,对旧上海房地产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作了简要叙述,作者佚名,成文时间亦不详,考察文字内容,应形成于1952-1853年左右,选自上海市市政工会档案全宗C7-2-44号案卷,由孙慧选编整理。  相似文献   

10.
华兴书局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在上海的秘密出版机构之一,继无产阶级书店之后成立于1929年。因印行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国民党政府视为“共党宣传机关”,密令查禁扣留所发行的书刊,并令上海军警机关设法查封。 有关查封华兴书局的史料,所见不多。现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档案选辑一组文件,从中可以了解查封该书局的原因和经过。  相似文献   

11.
李尚智 《新闻记者》2012,(3):43-46,2
广播电视真实地记录了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视听影像资料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和新闻价值。上海是中国广播电视的发祥地。为此,本文建议,在筹建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同时,也有必要建设一座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让人们在"有声有色"中了解历史、体验文化、感受教育。作者介绍了国外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概况,对建设上海广播电视博物馆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 ,对于上海史研究诸领域中 ,笔者较关注的是近代上海金融发展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金融和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也与旧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外交往诸领域的重大问题直接相联。笔者非常希望与诸同仁一起为推动上海金融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如同对其他专门领域的历史进行研究一样 ,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从一个起初只是对上海金融史问题感兴趣的学子 ,到目前在高校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培养近代金融史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 ,始终对在金融史资料 (尤其是档案类资料 )的收集…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1,(6):57-57
1、《上海旧恋》本书以城市为主题,描绘了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旧上海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包括上海古城的变迁与消亡,租界的产生、扩张与成形,以及海派建筑、文化的基本样貌。2、《中国节日》本书从众多的中国传统节日中选取11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节日,以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文字,清晰梳理这些节日产生与演化的过程和文化内涵。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2003,(1):2-8
典当是中国古老的金融行业,曾遍及全国各地,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当业有其传统且独特的营业方式,从事典当业者按资金大小与业务不同,可以分为典、当、质、押四等。近代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典当行业也较其他地方发达。现撷取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典当业同业公会档案中有关上海乃至全国典当行业历史沿革及行业发展的5篇史料,予以公布,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档案来源于S187-1-1、1-3、3-1等案卷。选编者倪红、张海。  相似文献   

15.
网络链接     
第26次全国沿海开放城市暨经济特区档案工作协作会议干11月9日在上海召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成为这次会议深入交流和探讨的主题。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司长孙钢、中国档案报社副总编刘安、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与21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档案局馆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丁海斌  梅双双 《档案》2023,(1):5-17
“三通”及其续编档案史史料作为重要的“通古今”政书,记载了古代有关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典章制度,它们以档案为主要资料来源,其所记载的事物与档案、档案工作关系密切,具有贯通古今、内容广泛、可信度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等突出特征,是极具价值的重要档案史料。作为档案史史料,它们的内容涉及档案种类、档案机构与人员、档案工作制度、档案语言词汇等多方面。目前,档案界对这一类档案史史料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应用形式与应用内容深度上仍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17.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曾先后发动或参与了四次对华侵略战争,并趁机进行文化侵略,尤其是对我国图书文献资源进行了大肆破坏与掠夺,使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近年来,学界对涉及这一主题的新闻报道、统计资料、公私档案等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对日本在华掠夺图书文献的政策、事件、机构、方式、数量与影响等进行归纳与分析,建立了日本对华图书文献劫掠史的基本脉络。本文分五个议题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1时间和地域,2组织机构,3劫掠方式,4图书损失数量,5文献保存活动。利用日方史料和第三方史料开展日本对华图书文献劫掠史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表3。参考文献51。  相似文献   

18.
旧上海的小报数量众多,形形色色,拥有广泛的读者。对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秦绍德先生在《近代上海报刊史论》一书中说:“不了解小报,不能算是了解了近代上海报刊的全貌;不研究小报,也不能把握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全部进程。”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汤笔花先生(1897-199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曾主编《大常识》报,又与朱瘦竹、周世勋、卢继影、卢侬影合编《罗宾汉》报,还与姚吉光(生前也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合编《福尔摩斯》报。作为小报界的前辈,汤先生在旧上海小报“四大金刚”——《晶报》、《金刚钻》报、《福尔摩斯》报和《罗宾汉》报中起过不小的作用。1987年6月14日,笔者拜访汤笔花先生,倾听他回忆旧上海的小报,虽属一鳞半爪,但都是他的亲历、亲见、亲闻。笔者根据当时的采访记录加以整理,为历史爱好者和史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史料。  相似文献   

19.
(说明:每条目录前的阿拉伯数字斜杠前为期数,斜杠后为页数。)编辑人语1/1 风过浪也白头姜龙飞2/1上海最适合档案工作发展的理由姜龙飞3/1 E时代的虚拟语境姜龙飞4/1创举是怎样打造的姜龙飞5/1挑战与突破姜龙飞6/1在事实与表述之间姜龙飞双月要闻1/7 2001年上海市十大档案新闻1/4 “租界与近代上海”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1/6 冯国勤副市长将外国友人赠送的《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交市档案馆保存1/5 《档案信息摘报》工作研讨会召开1/6 档案与法宣部门联手互动探索档案普法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2/4 上海市档案工作会议召开邹伟农3/4 APE…  相似文献   

20.
韩宏 《兰台内外》2010,(3):17-17
一、目前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体系。从我国在上海开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试点的情况来看,仅仅限于银行、电力、公用事业等几个少数部门,其他部门或机构尚未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那些拥有相关个人信用信息的单位也是处于“各自为政”,互相封锁的状态,使得少数行业已经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档案很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