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来自四、五年级的7个孩子被“请”进了我的辅导室。这是一群在各个班级都名声显赫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每当提起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同学们都会说,他们“惹不起”。的确,7个孩子在各自的班上都以“蛮横”出名。他们经常没事找事,欺负同学。如果有谁惹了他们,就会动手打人。如五(2)班的小陈有一次看到同座小  相似文献   

4.
正当有人问: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快乐的、调皮的、好动的、天真的……对,这些都应该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应该是这样的,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更应如此。这样的现象正常吗?每当期末复习阶段,下课后,你站在一、二年级教室前,看到教室里的一个个孩子都在埋头苦做,只有零星几个孩子出来上厕所,他们来去匆  相似文献   

5.
"请"的效应     
今年,我新接初二年级四个班的政治课,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上课时翘着二郎腿,有几个还斜着眼看老师.我向班主任了解得知他们无论上什么课都这样,上课从来不听讲,还时常表现出轻视老师的姿态,老师们拿他们毫无办法.有个老师说:"现在不准体罚学生,批评他们又不听,赶他们回家又违反<义务教育法>,没办法,只有随他去吧!"  相似文献   

6.
开学了,一位邻居竟然做出了一个巨大的举动,她要请年假对刚迈入小学一年级的宝贝儿子陪读.她说:"开学半个月,我会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盯着他养成好习惯.不然开头做不好,以后就很麻烦了." 为了能够在孩子上学之后进行陪读,这位妈妈放弃了惬意的生活.孩子上幼儿园时,一放假,她就申请年假,带着孩子愉快地旅行.而今年她的年假没舍得用,就是想"用到刀刃上",等孩子入学之后才申请年假,以便陪着孩子学习.这种陪着孩子学习的方式,被称为陪读现象.记者调查显示,在广州市,有这种心理的家长很多.孩子上学了,他们比孩子还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类孩子,虽然他们的年龄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我们习惯上称这种言行举止过早成人化的孩子为——小大人。一位母亲说了她儿子这样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有一支特殊的中队--"阳光中队"。它是在全校38个中队的基础上建立的,队员们来自各个年级,年龄小的刚入学,大的已经上五年级了。说特殊,因为他们都是单亲孩子。据调查,这些单亲孩子大都由于缺乏父爱(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悲观、自卑,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因此,单亲孩子的教育迫在眉睫。如何充分利用队组织优势,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精心筹划下,"阳光中队"成立了,孩子们从此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9.
执教多年,我一直把我所任教的班级比作一个"家",这个家里有我们各位任课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和众多亲朋,大家在这个家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欢笑,有哭闹,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小故事,在这里,我选择几个和大家一起分享. 家长沙龙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还沉醉在他们带给我的回忆中,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又撞入了我的眼帘,一年级的新生,67个孩子,像一群小鸟一样,飞进了我为他们搭建的"家"——一年级五班,我教他们上课怎么做,教他们下课怎样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玩耍……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可是,在这其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和别人格格不入,显得是那么不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一只小海螺,能让孩子听见大海的波涛;一颗带有花纹的小石子,可以引领孩子遥想天外的每一颗星星。这只是因为孩子有一颗闪烁的童心。既然孩子拥有了这颗纯净的童心,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突破传统的从三年级开始,而提前至一年级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我想到月儿上荡秋千。”——组词,造句创新意。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不仅要求他们用每个字组词,还要求他们用组的词口头造句,为说一句完整的话和写一个完整的句子打下基础。开始学生组的词,造的句子都显得很普通。针对这个情况,我鼓励他们组别人没有组过…  相似文献   

11.
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尝试,激发童心,让孩子快乐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班主任,教小学二年级,还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母亲。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面,我是这样想的: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要靠大人教会他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他们,靠大人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  相似文献   

13.
当了整整18年的教师,一直没有教过一年级,今年坐了一回过山车,从六年级回到一年级教学.在一年级孩子的生活里,我真正感受到那种田野里青草的味道,那真是原生态的气息.我听到最多的是老师说一年级孩子良好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常常焦急地喊"快",也高频率地听到孩子说"等等我".  相似文献   

14.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就在我“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一条来自家长的短信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涟漪——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说班级有同学收费租借图书。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已经远离家乡到异地谋生;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的同龄人正被父母捧在手心百般呵护时,他们却无人问津,像野草一样孤独地自生自长;有这样一群孩子,只能通过一张张汇款单,一个个电  相似文献   

16.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面对全新的环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适应.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上了一年级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读书了.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对于老师来说,最不愿意教一年级,因为有太多的琐碎之事让人心力交瘁.但是老师深知,只要一年级教好了,带上去就会轻松很多.那么,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上好一年级呢? 一、和孩子一起上一年级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春季,晋元中学预备年级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语文活动课。什么是语文活动课?也许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个问题。还在上学期,他们已经上过5次语文活动课。如果说在那时候,学生对活动课还很陌生,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我们最喜欢上活动课。”很多孩子这样说。“活动课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教育,幼儿教育是最富有艺术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有惊喜的发现,都会充满快乐!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观念和幼儿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孩子的成长加了许多负担,快乐也就逐渐流失.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不仅期待孩子的成长,同时更加渴望他们能快乐地成长,浙江省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快乐成长"的教育品牌就在这样一种热切期待中开启了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9.
9月1日是个让孩子特别期待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将遇见不一样的老师和同学,开始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第一波的报名热潮过后,丁欢和父亲出现在教室门口.对这个刚分到我班的女孩,我早有耳闻.据说她是抱养的,父母很少关心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几乎天天迟到,作业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考试也从来没及格过.更可怜的是,她如一只离群的孤雁,没有玩伴.父亲看着成绩册上女儿的成绩,黑着脸大声说道:“老师,这孩子就是太笨太懒了……”听着这刺耳的话语,我在心里替孩子鸣不平——天下竟有这样的父亲,在众人面前毫不顾及孩子的自尊.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们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忽然问我:"妈妈,我是哪里来的?"一下把我问住了,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静下心来发现,最近孩子经常问到这类有关性的问题,真是让人好尴尬。您说该怎样回答孩子这样的问题?马志国:问这样的问题,在孩子心里就如同问花朵怎么长出来的一样,所以您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比如孩子看自己的性器官,他们并不觉得这与耳朵、脚趾有什么两样。比如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