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伯克段于鄢》赏析黄岳洲《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的第一篇。是周正逵先生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古代散文鉴赏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是为了说明《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一句话而写的解释词。所谓“传”就是解释,“左传”就是左丘明的解释。《左传》...  相似文献   

2.
《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庄公克段于鄢,段的罪名是"袭郑"。今依据原始文献尤其是之前尚未被研究者采用过或未被充分使用过的历史文献,对郑伯克段于鄢的史事进行探微发覆,第一次指出:郑庄公克段是有鉴于当时晋国因分封导致的连年战乱;郑庄公果断克段,化两国为一国,为其图霸事业奠定基础;晋郑两国在东周初年的越礼行为是春秋时期一系列不法事件之导源;《诗经·郑风》中两首《叔于田》乃是讥刺郑庄公未能很好地行使大司徒之权。结论:所谓郑伯克段于鄢纯系郑庄公制造的冤案,但段亦确有越礼之行,郑伯克段,对春秋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郑国的"小霸"事业是夷夏东西交互胜败的历史大势及郑庄公雄才大略之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开篇之作《郑伯克段于鄢》记叙了郑庄公镇压姜氏、共叔段阴谋夺国的经过。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郑庄公、姜氏和共叔段。对于郑庄公,众多的参考资料都认为他是一个阴险狡诈的统治者。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对于兄弟间发生的矛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主要教材之一,为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为了熟悉这部教材,我必须好好地进行学习。在学习当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疑难的问题,于是就记了一些笔记。随读随记,没有什么系统。一《古代汉语》文选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但删节了下面的这一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  相似文献   

5.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 ,文章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以叙事来展示人物性格。通过描写郑庄公与其弟为争夺权利而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6.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将它选作课文。在该课的课后提示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权夺利,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见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9,(1):40-44
《左传》研究中,对传文《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的道德动机——"郑志"的分析歧意纷见。借助先秦考古成果与儒家仁学思想,该研究揭示了《左传》撰者深刻的仁学体验以及大胆取舍、以仁学情感作为历史叙事与历史评价圭臬的仁学史观。在仁学"中庸"方法下,《左传》撰者对郑庄公给以"同情的理解",形成了奇诡而庄严的叙事风格,并内在地化解了郑庄公人物形象解读的分歧矛盾。  相似文献   

8.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9.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流传千古,读来朗朗上口,也是今天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笔者梳理此篇,以次讲述《左传》和《春秋》的关系、儒家伦理和政治行为、郑庄公的形象特征、如何促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化、以及其他文言常识等。  相似文献   

10.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成功刻画了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传统观点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阴险狠毒的反面人物,而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章分析了造成两种不同评价的原因:传统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对郑庄公做出的道德评价;而新观点是从历史高度对郑庄公做出的政治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谈郑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以兄弟、母子之间的矛盾为主线,记叙了郑庄公在鄢打败共叔段的过程,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残酷,文中也涉到兄弟相争、亲情人伦等复杂人性故事,通过惟妙惟肖地刻画,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我想谈一下文章中最具争议的人物——郑庄公。  相似文献   

12.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里的名篇,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定的《古文观止》把它列为第一篇,足见其艺术和思想价值。粤教版《语文必修5》也没有忽视它,将其放在第四单元文言文中。对这一千古名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细致品味。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写阿 Q的一段唱词,是绍兴戏《龙虎斗》中的唱词。《龙虎斗》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的义弟,大将郑子明在酒席间说了句兄弟要轮流做皇帝的酒话,赵匡胤就以为郑子明要谋反篡位而把他杀掉。赵匡胤酒醒后,又斥责缪军师为何不制止自己而把他逼走,以致奸相欧阳方作  相似文献   

15.
认识郑春华郑春华,浙江淳安人,回族,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一年级的马鸣加》等。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故事畅销多年。郑春华的儿童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大奖。其儿歌《轻轻地》入选教育部审定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6.
仁者未必智慧,智者未必仁厚。《郑伯克段于鄢》的郑伯,我认为是仁者和智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无论是史学上还是文学上都有很大价值,因而有关古代作品的种种选本中往往少不了它。在诸多选本的分析或阅读提示中,都认为郑庄公这个人物形象是伪善伪孝、阴险毒辣的。如拥有较多读者的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古文观止》、巴蜀书社出版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左传选译》、吉林文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等。笔者认为诸多文史书籍中对郑庄公的这个评价是有失客观公正的;郑庄公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第一位政治家,笔者认为有澄清的必要。故不揣浅陋,以抛砖引玉。 郑庄…  相似文献   

18.
《郑伯克段于鄢》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篇章,也是大多数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语文教学中对郑庄公形象的解读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首先对郑庄公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接受过程进行梳理,进而以立体化视角观照郑庄公形象所展现的纲常和伦理的冲突,从而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的客观、全面、详实的体认。  相似文献   

19.
《郑伯克段于鄢》是粤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五的篇目,选自《春秋左氏传》。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对文本进行挖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省略的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情感取向。一、武姜为何罔顾"公弗许"?郑武公在位期间,武姜就多次请求变更继承人,废郑庄公寤生,立共叔段。但是郑武公都没有答应。在郑庄公登上王位之后,武姜不顾丈夫意愿,不惜叛乱,只为实现一己之好。这样的女性,在现代眼光看来也是非常厉害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一、“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名篇。因而在各类高校的文科教材中,往往少不了它,而且还属重点篇目之列。这篇文章记的是公元前722年,即鲁隐公元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宫廷政变。郑庄公之父是郑武公(即在前770年同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一起率兵护送平王东迁洛邑的郑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