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中引用了大量唐诗。这些唐诗的运用,使得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还是形式的整饬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基于此,从时代成因以及作品内容两方面来分析《长生殿》中引用唐诗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巫山云雨"意象在唐诗与宋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关的词汇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比唐诗有所增多.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唐诗宋词中的"巫山云雨"意象常与相关或相近意象一起组成意象群.  相似文献   

3.
赵辰 《海外英语》2014,(9):268-269
文本世界理论吸收了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是认知诗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该理论通过分析不同层级的世界,将认知学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研究参与者在头脑中构建的心里表征。唐诗篇幅短小精炼寓意丰富,是中国代表性语篇形式。该论文将唐诗作为分析题材,探求参与者在世界之间的跨越,从文本世界理论的角度探寻诗人如何构建唐诗的意境,以及读者对唐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居延里程简(E.P.T59:582)中的居延置,学者认为在景泰县寺滩乡之三道埫附近或白茨水。考虑到另一处汉代遗址老婆子水地处东西大道上,路径平阔,遗址面积较大,与白茨水两者距离汉媪围古城相近,距汉次距离相同,此处才应是居延置所在。而渡乌兰津必经之白墩子盐泽,汉代应为一湖泽,可能也叫居延水。霍去病元狩二年西征“济居延”,应当是从乌兰津渡河,过居延,达到长途奔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朱素新 《教育艺术》2008,(10):61-62
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多彩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6.
韩大强 《教育与职业》2007,(14):172-173
博大精深的唐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唐诗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唐诗中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豪迈情怀;唐诗中的人文关怀,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唐诗中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唐诗把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中丰富的色彩世界,是一个独特审美新领域,也是我们认识唐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运用一些典型诗例,对唐诗中色彩描绘的表现手法和常用技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注唐诗语言中声母的运用规律及其审美效应与情感表达,是唐诗语言学批评在考察唐诗音律美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然而,由于以往的唐诗研究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诗法中也没有人像对待诗歌的平仄或韵母那样,为唐诗中声母的运用也制定出一套属于它自己的规则或格式,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唐诗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声母这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唐代的诗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视声母的运用以及对其美感效应与情感表达的讲求。唐诗语言学批评就是要立足于汉语声韵学的相关知识,从"声情谐和"的角度来考察唐诗中声母的运用规律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唐诗为着眼点,阐述了唐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文章首先说明了诗歌的由来及唐诗的形成,揭示了文学和艺术是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具体论述了唐诗中音乐的体现以及唐诗中音乐的作用。同时指出了音乐具有审美功能,以及音乐对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星辰意象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它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视角,对唐诗创作的审美塑造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古人既观星、占星又赋于星宿以特殊象征意义等。诗人将星意象引入诗歌创作这一现象及相关的内容,可以按照政治思想与态度,仕途失意与命运嗟叹,爱情、友情、亲情及授时、分野的角度分为四类。唐诗创作中星辰意象的引入对诗歌审美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入幕是促成盛唐边塞诗繁盛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明人胡震亨以来,后人对这一史实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历来因循旧说,未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夸大与误解。通过对盛唐诗人出塞、入幕等史实的考察、排比,可知盛唐诗人入幕并不普遍,对于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影响并不如前人认为的那样突出。事实上,入幕和出塞都是盛唐时期边地与诗人生活广泛联系的一部分,而这种联系的广泛与紧密正是促进盛唐边塞诗创作繁盛的外部条件。只有将出塞、入幕这类现象置于这一宏观视角之下,才能对它们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与地位有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唐代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诗人们不同的艺术视角,边塞诗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茶的出现,历代诗人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茶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当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这一首首茶诗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了唐朝诗人对茶的浓浓情意,充分体现了唐朝诗人与茶的深深情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至唐代可谓已臻登峰造极之胜境。由于唐代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价值所特有的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故而使得唐代山水诗别具“畅神之山水”“感怀之山水”“人化之山水”三种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诗人们凭借山水,或体现个性,或感怀身世,或畅神适性,或抨击黑暗,或避世隐居,或陶冶情操;它们既是诗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又是诗人自由往来的精神家园。唐诗离不开山水,山水孕育了唐诗;山水由唐诗而妩媚,唐诗因山水而生辉。唐诗自然山水的丰富内涵,实即“天人合一”思想在唐代得到最为突出的体现,这对于增进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皆不无启迪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大伴家持是日本奈良时期著名诗人,他创作了一些防人歌。从戍边这一内容来看,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题材上具有一致性。但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个性气质、艺术追求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在风格、表现手法、情与景的相互关系上又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同还是不同,王昌龄的边塞诗与大伴家持的防人歌都是真实地反映现实,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诗人中,高适与岑参同属边塞诗人,都有从军边塞的经历,都有一种报效祖国的豪气,但一个仕途“通达”,一个生性“好奇”,他们用他们的真性情与极富魅力的妙笔写出了或悲壮或瑰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20.
唐人编撰的诗歌选集《国秀集》,因其所选诗人绝大多数是盛唐普通诗人,长期以来,对《国秀集》的研究比较薄弱。论文以《国秀集》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盛唐普通诗人及其诗歌。“盛唐普通诗人”,因其是“盛唐的”,故其诗歌具有盛唐诗歌的某些特征;又因其是“普通的”,故其诗歌又具有不同于盛唐著名诗人诗歌的地方而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