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乡的牡丹     
山东菏泽的牡丹非常美丽。在那里流传着一句话:洛阳牡丹甲天下,菏泽牡丹甲洛阳。我的家乡就在菏泽。每当牡丹开放的季节,爸爸都会带我回家乡去观赏牡丹。一进入菏泽区域,就能闻到一股淡雅的清香,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油田第一级1家乡的牡丹多姿多彩,美丽极了!瞧,牡丹池内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红红的牡丹花瓣重重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翠的叶子映衬着,好像一团团温暖的火;别致的绿牡丹,在开放的时候,花朵像一个个绿色的绒球,翡翠般晶莹透亮;白牡丹呢,穿着雪白浴衣,像刚出水的美人,鲜亮诱人。当阳光映着花丛时,朵朵牡丹雍容华贵,姿影洒地,容颜焕…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向往美师:昨天咱们匆匆见了一面,还记得我吗?生:记得,你是郜老师。师:昨天,有两个同学悄悄问我是从哪儿来的,我说这是个谜,今天我告诉你,我来自牡丹之乡———菏泽。每到农历谷雨时节,万亩花田,姹紫嫣红,香飘十里,引来八方游客。古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都是对牡丹的赞美。我为家乡有雍容华贵的牡丹而骄傲,也为家乡人民培育了国色天香而自豪…  相似文献   

3.
上课之前     
牡丹是花中之王,家乡菏泽的牡丹更是小作者心中的骄傲和至爱,引发了小作者由衷的感叹和浮想。在文章中,小作者分别从牡丹花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入手,将牡丹的多姿多彩和雍容艳丽一一描绘,让人读起来似乎也能感受到满园绚丽、香气袭人的美丽景色。  相似文献   

4.
菏泽牡丹     
汪曾祺 《中文自修》2012,(Z1):74-75
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菏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今菏泽城西有冤句故城,为黄巢故里,京剧《珠帘寨》说他"家住曹州并曹县",曹州是对的,曹县不确),一是因为出牡丹花。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大,最多时曾达五千亩,1976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品种多,约有四百种。  相似文献   

5.
野菊花     
在我的家乡,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菊花。它虽然比不上牡丹那佯雍容华贵,比不上夜来香那样清香扑鼻,更比不上水仙那样娇柔可人,但我却非常喜欢它。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时间并没有逝去,它只不过变成了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就像美丽的花瓣一样,带着淡淡的香。——题记菏泽这座小城,注定会因为牡丹而变得不平凡。  相似文献   

7.
记者手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从牡丹之乡采访归来,脑海里时常回荡着“牡丹之歌”那优美的旋律。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就是教育百花园中绽放的牡丹。我没有嘹亮的歌喉,只能用手中的笔,谱写一曲新世纪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牡丹之乡采访。菏泽市有个牡丹区,牡丹区有所第二小学,第二小学有一位校长,他的名字叫陈平。陈平个子…  相似文献   

8.
我很喜欢这样一首诗:“我不是迷人的桃花,无力为山川打扮盛妆;更不是仙宫的牡丹,生来就缺少国色天香。我愿意化作一颗小草,为山村增添晶莹的绿色;我愿意成为一个园丁,哺育幼苗茁壮成长!”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就会坦诚地告诉他: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山村,为了山村的希望!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有巍峨的高山,它记载着汗水的勤劳。  相似文献   

9.
陈为友 《山东教育》2005,(19):20-23
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特丹花励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特丹之乡采访。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哈尔滨在祖国的北方,它有天鹅颈下一颗明珠的美称。哈尔滨植物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植物园中的"园中园"——药物园、五谷园、葫芦园、牡丹芍药园、十二生肖园,更加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来没放弃过努力!"60多年来,身处于台湾的高秉涵一直心系家乡山东菏泽.1981年高秉涵从一个同乡那里分到了两勺从家乡带回来的泥土,一勺被他锁进了保险柜,一勺被他分七次喝下."水是从我嘴里进去了,但一刹那间又从我眼里边出来了.我眼里出来的水,掉下的泪啊,何止七壶啊……"这是高秉涵描述自己喝下家乡泥土时的情形. 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乡的眷恋总是难以割舍.楚人因乡音而痛哭,征人因芦管而望乡,今人为归乡而爬车上顶.这就是家的力量,一种无声的召唤,是漂泊的人舍不掉也忘不了的一份牵挂.  相似文献   

12.
牡丹     
正一自胡尘入汉关,1十年伊洛路漫漫。2青墩溪畔龙钟客,3独立东风看牡丹。今译:自从金兵闯入大宋的边关,我远离家乡已有十年。清墩溪畔老态龙钟的游子啊,独自站在东风中凝视牡丹。注释1胡尘:指北方金人入侵时扬起的尘土。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金人。汉关:指中原地区。这里以汉代宋。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2012·山东菏泽卷·7)2012年2月19日,菏泽市委书记赵润田接受大众网专访时指出:下一步,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首先是做好文化品牌文章。围绕中国牡丹城和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这"一城四乡"打造核心文化品牌;围绕水浒文化、黄河文化等打造重点文化品牌;此外,还将陆续打造民俗文化、现代工艺、旅游等多个品牌。  相似文献   

14.
听歌三记     
好一朵《茉莉花》我于花木,偏喜欢零零碎碎的那种,比如雏菊,我去了花店就总是先问雏菊,有就买一大把回来,往大陶罐里一插,可以开半个多月,多少还有些药香。药香吗?药当然香,但那必须是中草药。我喜欢黄的那种雏菊,现在花店里有紫的和花心绿的那种,我不大喜欢。没有雏菊,我就会要满天星和情人草,花碎得不能再碎,是碎叨叨,像老太太们在那里唠家常。现在花店里有那种奇大的百合,花开足了像伸开爪子的八爪鱼,有些让人害怕,还有牡丹,碗口大一朵又一朵,稠肉肉的,都不能让我喜欢,有一种牡丹,花形瘦弱,而且是单瓣,我倒看了不错,喜欢它的瘦伶伶,是弱者的模样,但也只要一朵两朵,花一多了,比如一株上边怒放百十来朵,给人的印象未免就有些气势汹汹。你对着这样一大株牡丹看老半天,你会不会觉得它是气势汹汹?你想想看。说到牡丹,画家们好像都喜欢画牡丹,但画家画牡丹最易出丑,动不动就会画成民间的大被面儿,还少不了用胭脂朱砂,真是浪费。  相似文献   

15.
牡丹变月季     
我十岁生日的那一天,奶奶送给我一盆花。奶奶不会养花,那盆花也是别人送给她的,她叫它“牡丹”,我们也跟着叫它“牡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这盆所谓的“牡丹”产生了怀疑。这天我翻看植物辞典,无意中看到了对牡丹花的介绍,其中写到:“它一米多高。”我跑去对照我的牡丹,却发现它也就一尺来高。我想,就算它养在花盆里,长不高吧。又接着看书,“牡丹叶子很大,常常裂出几个极深的口子”。我一对比,完全不同。最后我得出结论,它竟然不是牡丹花!那么它是什么花呢?我看着花发呆,难道是蔷薇花吗?我从植物辞典中查到了有关蔷薇的介绍,可又发现蔷薇…  相似文献   

16.
话曹州牡丹     
“花中之王”牡丹自宋朝起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而当今又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牡丹在曹州是怎样繁衍的呢?曹州,即菏泽的古称。曹州培植牡丹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清之际声名天下,清乾隆时牡丹已“南浮闽粤,北走京师”,仅广州每年就运销万株之多。后由于天灾人祸,解放前已有名无实。现在又形成了以牡丹园、百花园、占今园三大园圃为主体,种植牡丹5000多亩,7000多万株,480多个品种的规模。每年春天谷雨前后,分为“3类、6型、8大色”的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形美、味香等独特的韵昧,吸引国内外游客数百万人。先后出展于…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汝州市大峪乡位于山区,地广人稀,山地面积广大,经济比较落后.作为一名在大峪乡土生土长的中学生,我多么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假期里,我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走访家乡的农户,通过调查,就家乡的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仙人掌     
打我记事起,我家就一直养着这盆仙人掌。 虽然仙人掌没有牡丹富贵,没有玫瑰花艳丽,更没有茉莉花的芳香,可是仙人掌一年四季都长得青翠欲滴,充满活力。不像牡丹、玫瑰、茉莉它们一到冬季,就剩下光秃秃的杆子了。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在宝鸡,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樱(ying)桃。一到果园,就看见一棵棵樱桃树整齐地站在那里,像卫士一样守护着自己的果实。每年五一节过后,樱桃树上就会挂满樱桃。  相似文献   

20.
我成功了     
成功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快乐,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就成功地画了一幅写意牡丹。写意牡丹的画法是这样的:用暗红点花瓣,用墨勾边;叶子用花青和草绿画,用墨勾叶脉;三绿画花心,用滕黄点花蕊。听起来是很容易,可画起来却难。我第一次画牡丹,出师不利,画纸上一片模糊,原来是水多了,只好重新画。这一次还行,只是牡丹花瓣层次不分明,红红的一大片。第三次,我想: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失败,哪来的成功?我认真地观察着老师的范画,想着老师运笔时高时低、有轻有重地在纸上来去自如,我怎么就把握不住呢!老师的笔上墨汁似乎受到神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