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是学习复句这部分语法内容的难点。关于单句与复句的区分,五十年代曾有过全国性的讨论,但有些问题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指出:“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与单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是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有的是事理关系,例如并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 ,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问提的提出传统的看法认为,同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一样,汉语的句子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句”、“复句”,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只要我们读一下《马氏文通》以来的语法著作,我们就会发现,虽然这些语法学家绝大多数都承认汉语应分“单句”、“复句”,但他们对“复句”的定义,单、复句的界限、“复句”的再分类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很不一致的。可以说有关“复句”的理论,从一产生就是各执一说的,并且充满了不能解决的矛盾。这就使我们发生了疑问:“单句”“复句”有无本质的区别?汉语是否有必要分单、复句?也就是说,我们对汉语“复句”的存在提出了怀疑,这些问题的探讨,在今天看来,不仅“有理论的意义,也有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句型的分析在句法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句法分析时,首先要弄清一个句子的类型,指出它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要指出是双部句,还是单部句,并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是复句,要指出有多少分句,有几个层次,并分析各分句间意义的关系。把句子划分成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型,虽早已为语法学界所公认;但由于单句和复句的界限问题较复杂,涉及的面较广,所以在单句、复句的定义、范围、分类标准和具体归类等问题上,各种语法著作的意见往往不一致。中学汉语课本炙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关于单句和复  相似文献   

6.
对于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如果我们不囿于成见,就会敏感地发现:单句研究提句子成分,复句却不提;复句研究有“多重复句”,可“多重单句”虽有人提及,却不见应用于单句的研究;等等。作为同一个语法体系中两种结构类型的句子的分析和研究竟如此截然不同,是应该值得我们考虑的。首先是单句有句子成分,复句到底有没有?所谓句子成分,概括起来,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就是句子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来讲,在句子中有一定的位置;从意义上来讲,体现与其它成分间的关系。譬如,单句的主要成分一般位于谓语成分之前;同谓语  相似文献   

7.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8.
谈谈汉语中单句和复句的分辨山西\辛菊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语文第四册单元练习中专门介绍了汉语知识中的复句常识。但学生在掌握复句理论时,往往误认为:复句一定比单句长;有关联词语标志的一定是复句。于是在分析具体句子时,经常将稍长些的句子和带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9.
简论划分汉语单句复句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句、复句的划分标准是汉语语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大量例句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单句与复句的四个区分标准。并提出四者之间是“一主三辅”、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划分单句复句以“结构”为主,看其有几套句子成分;同时要善于把“结构”和“意义”结合起来,对句子进行区分;在分析一些特殊句式时,要充分发挥“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这两个参考项的作用。本文还对长期争论的某些例句分析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00《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是复句,单句成为复句的组成成分,失去独立性,称分句。”并说:“单句有两种。一种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主谓句(我们唱歌)。一种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非主谓句(火!|走!|多美丽啊!|开门!|严禁烟火。)。”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上讲,单句只包含一个主语部分和一个谓语部分;复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复句包含的单句叫做分句,分句之间在意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 正确区分单句和复句,是分析句子、理解句意的基础。那么,如何区分单句与复句呢?原则上讲应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判断。复句的各个分句,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彼此不作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句子:(1)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太阳的光辉》)这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复句,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人们常分辨不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句子的前置状语,表示递进关系。”(王燕儒《识别多重复句的几  相似文献   

13.
句子从语法分类的角度讲,可以分作单句和复句,这是根据其意义、结构、关联词语以及语音停顿等一般特点的概括性分析,很好理解。从归类的角度,洋洋句子队伍中的这一个到底是属于单句还是复句,往往免不了出现“扯皮”现象,归属不清,于教学不利,有关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本文旨在辨析“为了+小句,小句”的归属及句中“为了”词的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在,研究语法的同志中有这么一种意见:“为了”兼属介词与连词。认为: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它就是介词,这个句子便是单句;如果“为了”后面跟的是动宾词组或主谓词组,全句就成了复句,“为了”就是连词。例如:  相似文献   

15.
在分辨单句和复句时,有些学生认为:凡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一定是复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关联词语,经常用来连接复句的分  相似文献   

16.
辨别一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应按其构成方式及特征来区分.一般说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句子是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分辨单句与复句,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句子辨疑     
句子辨疑运河师范学校侯器句子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始终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句子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正确分辨“句子”是前提。由于小学句子训练既包括单句教学又包括复句教学,学生分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通常教学生采用标点符号来判断从哪到哪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不使用关联词,直接组合成复句叫直接组合的复句。早在四十年代,王力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首先应该注意的:中国的复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洋语言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言里却是一种常态。”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也说:“汉语的语句结构不象西文非处处用关  相似文献   

19.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有分歧。有人认为是单句,句子的主干是“情况有关系”,又有人认为是复句,是以分号为标志的并列复句。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单句也不是复句,而是病  相似文献   

20.
一、“结构上互不包含”的范围 1.1兰州本《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三版,以下简称“黄本”)对复句是这样下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黄本第426面)这一定义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比以往的笼统地说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叫复句的说法更科学,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有所揭示。再看《语言学百问》(张炼强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张本”)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所作的类似的概括:“分句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决不能充当另一分句的任何成分,如果充当了另一分句的某种成分,它就不再是分句,全句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张本第126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