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本质属性的再认识——与伍振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的本质属性不是“原始记录性”和“备以查考性” ,应该是且只能是“历史再现性” ,“原始记录性”只是文件的本质属性 ,“查考作用”只是由“历史再现性”派生出来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于档案的本质属性诸观点之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 ,先后有人以“三属性交集”、“结构论”和“备以查考性”来质疑“原始记录性” ,但都不够科学和严密 ,而“历史的原始记录性”更接近档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档案本质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认为“原始记录性”、“备以查考性”、“凭证属性”、“三属性交集”、“结构”、“鉴定和整理”等都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只有“历史再现性”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并进而论述了历史再现性的科学性、合理性与优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认为“结构性”、“备以查考性”、“三属性交集”等说法有待商榷 ;认为“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理论观点不能轻易否定 ,应充分肯定并深化研究 ;文章还从确定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科学意义、理论价值及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对“备以查考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置疑论点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否定“备以查考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的种种论点 ,是难以成立的。将“备以查考性”视为档案的本质属性 ,反映了众多专家学者对档案本质特征的共识 ,符合实践的观点 ,能够科学地解释和指导档案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档案本质属性几个论点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档案本质属性的五个论点,并针对争鸣中的重大分歧,总结指出———档案的自然属性只是档案本质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不是档案本质属性本身;并认为正是以“备以查考性”为内核的档案的社会属性,使档案与其他文献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档案本质属性是档案定义的核心,也是研究档案定义的逻辑起点和支撑档案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为此,笔者一直非常关注理论界的新成果,也作了一些认真而深人的研究工作,本文再次略陈管见。 一、国内档案本质属性研究现状简析 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国内有关档案本质属性的代表性观点就有9种,虽有孤陋寡闻、挂一漏万之嫌,但仅此即足见我国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治学态度之积极。这9种观点,就其形成时间和影响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传统观点(或主流观点)和反传统观点(或反主流观点)两类,前者有“原始记录性”(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学者为代表),后者有“备以查考性”(伍振华)、“凭证属性”(王恩汉、朱益祥等)、“三属性交集”(王玉声)、“结构”(李福君等)、“鉴定和整理”(王岚厂“归档”和“集中保存”(查启森、张照余等)、“非现行性”(傅荣校)、‘呐在有机联系性”(肖英)等8种。其中前6种观点,笔者已在《档案本质属性再认识》和《档案本质属性研究》(以下简称‘《两文》”)①中论及,故从略。现仅就“归档”和“集中保存”、“非现行性”、“内在有机联系性”3种观点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的研究状况,尝试对这一时期撰文著述的学术观点按照对原始记录性的承认和继承、与原始记录性比较接近的观点以及对原始记录性质疑并提出新观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仍是我国档案学界的共识性问题”等结论,以期能给我国档案本质属性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备以查考性”是档案的—般属性非本质属性——兼与伍振华教授商榷》一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1.严重误解“备以查考性”的原文原意;2.基本概念模糊,论述自说自话;3.立论欠明确,驳论论据不足.  相似文献   

10.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在档案学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但该思想理论绝非尽善尽美,“一切文献都具有原始记录性说”的产生意味着传统“原始记录性说”固有缺陷的暴露。本文以文件(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文件(档案)的制作活动为主线,结合“一切文献都具有原始记录性说”的形成及影响,分析了传统“原始记录性说”的固有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度地补正和发展,最后阐述了原始记录性在电子文件时代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