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们的研究发现,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信息,在被受众接受后,它的传播过程并没有结束,它常常又转化为另一种传播方式即民间舆论形态继续下去。这种继续传播,我们称之为新闻的二次传播。比起媒体传播,二次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二次,而是三次、四次乃至更多次才在某种意义上完成的。关于这个过程,本文且不作叙述,这里只就二次传播的性质、特点、功能等作简要论述。 (一) 二次传播具有这样一种作用:它把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传播延伸下去,在更广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继续发挥作用。一个家庭成员从报纸上(广播、电视也一样)得知某一感兴趣的消息后,他的家人也会很快知道,报纸上一条有意义的新闻被某工人看到后,他会津津乐道讲给班组其他工友听;一位有头脑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这一讲是新闻写作基础知识讲座的绪论部分.在讲新闻的分类和体裁及其应用之前,应先弄清新闻二字的含义.从新闻学来说,对新闻二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狭义的解释,单指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消息,不包括通讯等其他报道体裁。因此,新闻也叫消息,消息也称为新闻。另一种是广义的解释,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它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每天发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我们这个讲座谈到新闻二字的含义,是指后一种,它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这一讲分以下三节: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中,消息使用频率最高,它是新闻媒介传播各种信息、进行舆论宣传的一种基本形式。消息写作也被视为新闻报道中“常规武器”。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不少人把消息看作是“小儿科”,致使消息难在报纸上唱主角。近年来。尽管不少报纸做了一些“主攻消息”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消息至今在新闻报道中仍然是个弱项。我们认为,目前在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形式,通常人们把消息称为新闻,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在我国目前的报纸上刊登时,一般都冠以“新华社×月×日电(讯)”或“本报讯”、“本报专电”等字样。一些比较简短的新闻,也有不带这些字头的。自从有近代报纸以来,传播新闻,就是报纸的首要职责。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的:“报纸本是新闻纸”。起初,报纸上的新闻,每条只有几十个字,没有标题。后来,“其题目均为四字成语,逐日更  相似文献   

5.
请注重新闻     
几次听到有人戏言当今的一些报纸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工人报和企业报“跟注水猪肉差不了多少”,心头总是那么沉甸甸,半天都缓不过劲来。因为那样的评价尽管见仁见智,内涵丰富,但主要还是批评我们的报纸上不是新闻的“水”太多了。而真正的“肉”新闻太少了!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应该都知道,报纸是新闻纸(Newspaper)。因此,新闻是报纸的主体,传播新闻的主要形式、也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消息,理所当然地应当覆盖报纸的版面。但看我们眼前的不少报纸,  相似文献   

6.
刘磊  周炬  马超 《新闻前哨》2014,(9):47-48
新闻不会消亡 “报纸”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newspaper”,这一单词由“新闻(news)”和“纸(paper)”两个词组成,报纸就是“纸上的新闻”.新闻会消亡吗?答案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它就一定会存在.那么若干年后,会消亡的只是“纸媒”这种传播形式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报纸的转型至关重要,因为不管什么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内容的传播需求,甚至开始阻碍内容的传播时,就应该被抛弃,被一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为何提倡消息主标题实题化在报纸上,消息、通讯和言论担负着传播工具的主体任务,其中消息又扮演着主角。消息是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着的一种事实的传播。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人的脸面,标题则好像长在脸面上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才有可能引领读者的视线移动,唤起读者的全神贯注。消息的概念和标题的功能,决定了消息必然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投映浓缩到标题上,而且首先体现在主标题上,也就是本文所议的实题化。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报纸之所以称新闻纸,可进一步地解读为:求知为本,审美位后。制作消息主标题无疑要“美”,但奠定基石的无疑…  相似文献   

8.
杨权宾 《新闻世界》2004,(12):55-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若是一个人眼中有神,大家会说他很有灵气,不呆板。消息(新闻)就好比报纸的眼睛。假如我们拿到一张报纸随眼看去,发现消息(新闻)寥寥几条,就会被读认为没看头。因为,现在的人们时间观念很强,看报纸主要的动机是想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闻,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9.
消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新闻传播形式。它发端于近代报纸萌生之时,自16世纪末问世以后,便迅速成为报纸的"主角",在新闻园地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由于互联网和电子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多,好看的新闻消息也越来越多,常常让大家感到眼花缭乱,就像吃"快餐"一样容易、便捷。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就事论事的"粗加工"新闻消息已经很难再留住读者的目光。如何打造能吸引读者目光,有思想内涵、有认识深度的新闻消息,就显得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最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有多种多样的体裁,如消息、通讯、来信、评论、调查报告等,被称为“十八般武艺”。而这“十八般武艺”中,消息是常规“武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它以简要的文字真实地迅速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消息是报纸新闻的主体。报纸所以被称作“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则以消息为主。消息在报纸上要唱主角,要占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新闻写作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新闻界同仁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部分,自然也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任务。有一种误解,认为报纸其它版面必须具备新闻时效,副刊却不必那样要求。恰恰相反,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特性。报纸又名新闻纸(News Paper),构成报纸的消息、评论、广告,包括副刊作品在内,都应该具备新闻性,不具备新闻性的稿件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 有人认为,报纸副刊应突出文艺性,强调新闻性会影响副刊的文艺价值。诚然,文艺性是副刊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版面的基本特征。但如单纯强调副刊的文艺性,而不首先考虑它的新闻性,把副刊的文体等同于其它文艺期刊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须知,副刊的优势在于报纸的优势,报纸的优势在于它能敏感地及时地传播新信息、新观念而被读者所看重,所以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部分,也必须具备这一特性,而只有具备这一特性,才能充分发挥报纸副刊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如抛开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一味追求文艺性,势必使副刊走向狭窄而绝不会是多采。况且,由于副刊版面的局限,它既不能与其它文艺期刊在文学性上争短长,更由于抛开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必然使它失去诱人的光彩。 从副刊的发展历史来看,也证实了副刊的文艺性  相似文献   

12.
广播消息是一种以有声语言和其他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消息和报刊消息一样都要写成文字稿,但由于广播消息与报刊消息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不同,因而有不同时写作要求。广播新闻是“说”的新闻,因而要尽可能按照“听觉规律”的要求办事,它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必须适合于听众通过听觉来接受信息的传播特性。导语直入,简明扼要,不绕弯子,不卖关子广播消息的导语在写作上类似报纸消息的标题,既不过于抽象,又不过于具体,而是虚实结合。报纸消息的导语前,一般都有生标题、副标题、引题等。这些标题是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制作可谓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因为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关注程度。作为报纸主要体裁的消息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制作好的消息标题,让我们报纸的消息更有"抓人"力?笔者认为必须要了解读者,把握受众的四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谈起写消息,不少记者和通讯员常常产生这样一些看法:有的认为,一条消息几百字,登在报上只是一个“豆腐块”,没有什么分量,更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又觉得,写消息比较简单,找两个例子,再加上个“帽子”就成了,用不着下什么功夫采写,也显不出自己的水平……这些看法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对消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二是对如何写好消息更是不甚了了。 在一次讨论新闻改革的座谈会上,有位报纸副总编的发言,较好地回答了前一个问题。他说:“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多种新闻体裁。但是新闻中的主角又是消息。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说了算的,而是  相似文献   

15.
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始运作后,由于新闻传播的流程再造,消息类报道已不再局限为单一的报纸、广播、电视所刊播,而是往往会被所有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采用.消息类报道的融合传播,促使记者在采写时必须有创新意识并付诸实践.本文认为,消息既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也是矩阵化媒介平台的重要内容产品,其文本的多元化更是融合传播的...  相似文献   

16.
还是前几年的事,有位读者向某报编辑部写信,说该报某月某日二版无新闻。 乍一听,觉得有点怪,报纸是新闻的重要载体,怎么能说整版报纸无新闻呢?后经有关部门查阅,该日二版上刊载大小九条消息,有写前段时间国有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报道头一年农业生产成绩的,等等,细读这些消息,有个共同点,没有选好新闻由头,新闻价值低,新闻时效性差。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写消息不仅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还需要选择最佳角度表现这些事实。然而我们也常看到报纸上有不少“消息”报道的并非新近发生的事实,也未能深入挖掘新闻事实所包涵的价值。比如,有条消息报道某县发展酸梅的事实,说该县前几年为优化生产结构,看好酸梅的发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异化,就是指对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的背弃和变异。概括起来说,当前的新闻异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表现之一:报纸版面上消息数量减少。传统新闻理论认为,消息是一种以简要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由于消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精简性等基本特性,所以消息理应成为新闻文体的主力军。然而,在新闻异化的作用之下,消息的这种优势地位被动摇了。有的地方报纸的稿件中,消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闻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新闻时效观:一种是我国新闻学里的传统看法,即要求发“今天消息”;一种是适应现代化新闻工具的特点提出的,即要求发“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消息。前一种新闻时效观,是从报纸新闻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因为报纸每天出版一次,日报主要刊登“昨天消息”,晚报可以刊登“今天消息”。所以,对报纸来说,发出“今天消息”就可以了。后一种新闻时效观,是适  相似文献   

19.
认识王开猛,是在河南油田报社举办的一次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上。他高大魁梧、幽默风趣、纯朴憨厚,对朋友的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去年夏季,一场暴风雨后,魏岗矿西干线断电。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怀揣采访本,扛起摄像机,随抢修人员一道直奔事故现场。道路泥泞难走,他全然不顾,东奔西跑抓拍精彩场景,弄得浑身溅满泥水。晚上回到家里,写好电视稿后,他又为报纸赶写新闻稿,完稿时已是凌晨2时了。近几年,他先后有200余篇新闻作品见诸报端。 从1995年起,供电大队年年被水电厂党委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王开猛也连续四年被河南石油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20.
报纸生来就是“新闻纸”,传播新闻最便捷的因而也最常使用的“载体”是消息,消息理所当然是报纸的“主角”。然而,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报业发展成果辉煌,新闻文体百花争妍,消息却一步步告退,以至历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时,评委们屡屡呼唤“振兴消息”。这一切,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新闻学那个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