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2.
本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宋词风格、流派的形成过程。首先从传统的诗歌风格理论中分析了宋代豪放词所受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宋人对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的认识差异;最后评价了明代张埏对豪放、婉约两种词风的分类。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以期达到对宋词风格、流派的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问题潘裕民若问:宋词中有哪些流派?人们必答曰:“豪放”和“婉约”两派。这种分法自明代张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解放后的一系列论著也大都因循此说。现在的问题是.豪放、婉约到底能不能概括宋词的风格流派?这种“两分法”的合理性究竟...  相似文献   

4.
宋词流派的划分问题是词学界长期论争而至今未尚圆满解决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自从明代提出婉约、豪放之分后,不同的说法纷纷出现。宋词流派研究总的趋势是走向精细化.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可能不会出现定于一尊之论。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词学界对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颇多异议。一些学根据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把宋词分成很多流派。其实,词风与词派并非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风格的多样性不能否定二分法的合理性,因为二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0,(29):30-31
宋词"豪放"与"婉约"体派之分,起于明代,清后词的写作和评论藉此展开,当代学者对此纷争不断。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互有影响,正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的发展,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宝贵遗产。从文学艺术上看,婉约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阴柔之美",豪放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阳刚之美"。"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澜的宋词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当提到豪放派时,我们会不由自主想到两个人苏轼与辛弃疾,他们是豪放派的大家,都满怀慷慨豪迈的情怀,奔放热烈的情感,开创并奠定了豪放词派,树立了他们在宋词历史上的地位,大大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后人称他们二者为“苏辛”。二者作为豪放派的代表,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在词坛上独树一帜,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则奠定了豪放词派,宋词在前仆后继的推动之下达到顶峰,但是两位词人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等的不同,豪放词的风格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主要探讨和分析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词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宋词,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将婉约词称为宋词奇葩中一朵凄美的花也当之无愧丫。自从明人张埏将宋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人王士祯将张埏之说引申为“词派有二”以后,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从此约定俗成,尽管后人发掘出不少划分...  相似文献   

9.
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吗?戴建华高中《语文》六册入选《宋词两首》: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提示:"本课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派的词。"这确是现代中国文学史家们的一般看法。如余冠英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苏武在我...  相似文献   

10.
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豪放词一般境界开阔、博大,气势恢宏,内容广阔丰富,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风格豪迈奔放,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是名的代表。例如:  相似文献   

11.
提及宋词,人们早巳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阋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  相似文献   

12.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13.
<正>提及宋词,人们早已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词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最早给姜夔词风定位的是南宋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其词"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到了清代,词评家更是多以"清空"、"醇雅"、"清丽"等概述姜夔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对宋词主要风格特征及流派,向有异说。将宋词四分为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的说法比较妥当。婉约指"香而弱"的词风,适合表现离情别恨、男欢女爱的题材;豪放指恢弘刚健、豪迈磅礴的词风;旷达指疏狂豁达、潇洒飘逸的词风;骚雅是指追求古雅,注重心境描写的词风。宋词的每一种风格都是一种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15.
自从明代张綖将宋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百年间俨然已成定论。近三十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颠倒历代评说,使豪放派居尊得崇,婉约派遭抑受贬。对于这种不公允的论断,前人早已提出异议。孙麟趾在《词迳》里将宋词分为高澹、婉约、艳丽、苍莽四个门户;谢辛铤也将宋词分为婉约、豪宕、醇雅、短饤四派;陈廷焯更将唐宋词细分为十四体;王运鹏还说北宋词有超逸、华贵、骚雅、广博、疏俊、婉约、流丽、隽上、醇肆之别。这些分法虽然或不够严密,或失之琐碎,但都共同说明仅以豪放、婉约两派是难以囊括唐宋词各艺术流派的。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编写的几部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和一些文史工具书,在言及宋词和其流派时,常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抑婉扬豪,以此划界,评判褒贬宋代词家,更认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创立人。近几年来,这些观点经过讨论,已被逐渐清理和重新认识,宋词研究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笔者从中得  相似文献   

17.
詹安泰宋词风格流派理论是相对完整的系统,包括作者个体风格多元化和宋词整体风格多元化两个方面。詹安泰对前人的相关成果有所继承,更有突破与创新。在词学界长期存在婉约、豪放之争的背景下,詹安泰的宋词风格流派理论显得尤为客观和珍贵。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19.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