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在明晰网络能力内涵结构、网络能力动态演化性以及联盟生命周期判定等三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联盟企业网络能力评价的动态模型。该模型遵循"先定位再评价"的思路:首先,借助Entropy-SVM的方法对目标企业所处联盟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然后,根据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对网络能力内涵要求的差异,确定网络能力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集成算子实现信息整合。本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能力和综合评价理论,有助于企业网络能力策略的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2.
朱丰  常聪敏 《现代情报》2007,27(12):187-188,191
指出网络信息联盟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间信息共建共享的新形式。分别阐述基于企业联盟、产业联盟、供应链三种组织结构的三种网络信息联盟的模式,分析其作用和特点。最后讨论了网络信息联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戴建华  薛恒新  李晖 《情报杂志》2005,24(6):20-21,24
动态联盟是实现敏捷制造的基本组织形式,动态联盟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基础。讨论了动态联盟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的新特点,介绍了一种按功能划分的、基于组件技术的动态联盟企业信息系统软件构架,提出了在软件架构支持下,利用组件技术构建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的观点,并给出了构建动态联盟“plug-and-play”信息系统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4.
王娜  肖倩倩 《现代情报》2019,39(7):66-76
[目的/意义]调研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能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建立用户参与的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构建的用户参与度影响因素测试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调查问卷从用户认知、外界影响两个角度对影响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的因素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结论]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平台安全性、易用性、激励措施、信息质量保障、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江 《情报杂志》2012,(9):175-179,174
为了探究国内企业战略联盟网络特性和联盟策略,采集来自互联网的新闻报道数据设计情报,进行信息挖掘,构建了2003-2009年期间的国内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战略联盟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别从整体和个体层面对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历时研究,用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理论解释了相关的网络特性指标,展开了网络中典型企业的战略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国内移动商务产业中的联盟网络是一个稀疏网络,2006年是产业战略联盟发展的转折年,企业在网络广结联盟伙伴,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心企业开始涌现.该方法有助于企业利用竞争情报完善战略联盟策略,加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郭盛扬 《现代情报》2004,24(8):66-71
本文简述了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动态及对信息革命的影响,着重阐明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应对的策略是全面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我国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展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2):97-100
首先,重点关注组织网络、治理结构、治理目标之间的整体功效、运作机能以及行动者间的交易与利益均衡,对联盟组合不稳定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其次,通过建构战略契合、组织契合、网络契合的联盟组合动态适应框架,实现了联盟伙伴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整合与平衡。最后,提出基于交易治理、关系治理及网络治理的联盟组合多元治理设计系统,解决了联盟组合中个体与整体战略目标及行为决策的整体协调与一致性问题,实现了联盟组合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期刊网络出版的差别,提出了湖北信息院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发展的方向建议;论述了湖北信息院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联盟(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就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联盟(中心)的构建思路和运作模式得出了结论,即改革期刊经营管理模式,打造科技期刊网络出版联盟(中心).  相似文献   

9.
戴建华  薛恒新  李晖 《情报科学》2006,24(2):247-250,258
动态联盟是在新的全球经济竞争形式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组织模式,其管理信息系统是联盟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技术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的软件构架,介绍了一个基于该软件架构的动态联盟信息系统模型,讨论了动态联盟组件式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访问图书馆主页的方式调查了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及网络信息服务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升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网络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虚拟企业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丽丽  单子丹  许宁 《情报科学》2007,25(3):435-439
通过对现有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技术及设计原理的比较,结合高技术虚拟企业分布式拓扑组织结构的特点,建立其信息管理模型,进而从体系层次、网络模块和功能设计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技术企业虚拟化经营搭建信息集成管理平台,以形成在柔性、分布环境中协同工作的虚拟企业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国富  叶飞帆 《科研管理》2005,26(1):124-129
生产计划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群体的敏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延迟生产的应用研究延伸到虚拟企业环境 ,提出了基于延迟生产理论的星卫型虚拟企业模块化生产计划方法。仿真试验表明 ,延迟模块化生产计划的实施 ,具有并行制造的效果 ,与传统星卫型企业群体的生产计划方法相比 ,具有更高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互联网经济下的消费者灵捷需求,研究了依据客户需求而临时组建并经营的虚拟企业中的信息资源交互机制;运用进化博弈论方法对虚拟企业成员间的信息资源交互的合作方式、合作收益进行分析,得出了虚拟企业构建的经济基础;最后,针对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应用,研究了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信息资源保障机制。通过对互联网经济下的虚拟企业信息资源交互与保障机制的研究,为虚拟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指引,以支持互联网经济下的传统企业的虚拟化运营。  相似文献   

14.
以制造企业对车间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为出发点,以一个大型冶炼企业的车间生产业务为案例,设计出符合该企业自身特点的MES生产管理模块功能,基于B/S和C/S相结合的三层系统框架进行开发实现,并最终通过敏捷实施成功上线.借此,为其他制造企业实施MES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注重横向管理和企业间的合作.文章简要介绍了虚拟企业、协同网络的概念,分析了构建协同网络的一般过程,阐述虚拟企业在协同环境中的合作绩效及影响因素,最后指出虚拟企业依托协同网络开展的合作可以很好地优化经济资源、科技资源,实现企业间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虚拟企业类生物特征及其生长机理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系统分析虚拟企业指挥协作中收的高智商性、触角器官灵敏性、运动系统敏捷性,新陈代谢通道高畅通性、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短暂性、生命体组成要素长期性等五大类生物特性,并运用经济学理论阐明虚拟企业类生物生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集聚空间中,如何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建立非地理临近网络关系对数字赋能型企业成长具有关键作用,揭示不同虚拟集聚型网络关系对企业成长差异化影响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云计算企业,整合网络和制度逻辑视角探讨了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互联性、角色多样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集聚型网络规模促进企业成长,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呈倒U型关系,角色多样性促进企业成长,且制度逻辑差异对网络角色多样性与企业成长的正向关系、网络互联性与企业成长的倒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逻辑理论在虚拟集聚形态中的研究范畴,对数字化时代不同背景企业如何在虚拟集聚中协作共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敏捷供应链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敏捷供应链中知识服务主体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提出了集中式、分布式和第三方3种不同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构建这3种模式的网络图模型,在分析每种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混合型知识服务网络模式。经过比较分析认为,混合知识服务网络具有较低的关系复杂度和最小的即时最大响应度,能更好地满足敏捷知识服务的需要,从而为敏捷供应链企业构建合理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杜航  翟丽丽 《科技与管理》2007,9(5):107-110
根据虚拟企业信息平台的安全需求,结合电子商务安全体系,从虚拟企业信息平台的物理、系统、网络、应用和管理5个安全层面入手,设计了一套虚拟企业信息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来保障信息平台运行时的安全与稳定,并为今后虚拟企业信息平台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安全框架。  相似文献   

20.
熊强  仲伟俊  梅姝娥 《情报杂志》2012,31(2):178-182,167
供应链中企业组织的信息安全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同时还要受到其它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共享及网络脆弱性等因素的制约。依据供应链上的企业关系的非对等性,运用Stackerlberg模型讨论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伙伴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决策博弈,得出企业信息资产价值、网络脆弱性、共享成本、信息安全互补性等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机制,并与Cournot模型博弈结果比较,最后通过算例对博弈结果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